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太空探索日渐深入,太空的神秘感已经逐渐消失。或许有一天,人类往返天上人间,甚至干脆离开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将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幻。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先后向太空成功发射了各种卫星、飞船探测器,并顺利地登上了月球。科学家们预计,人类移民太空已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2.
现在想邀游太空的人越来越多,据美国一家国际旅游公司调查显示,有60%的美国人想到太空去生活,70%的日本人想到太空去旅游,43%的德国人想到太空去体验一番另一个星球的滋味,大多数科学家断言,在宇宙中的某个星球上存在外星  相似文献   

3.
吃、喝、拉、撒、睡、行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无论个人和社会都为提高其质量投入了极大的力量。但作为一种习俗,人们的态度就不同了,对非常熟悉的漠然视之,而对不熟悉的异域习俗则津津乐道。太空相对地面来说当然是异域,所以人们对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有很强的好奇感。这好奇感来源于不熟悉,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3,(11):16-16
当人类在向海洋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时候,另一个远在天边但尚未被真正开发的空间——宇宙,已经进入了人类智慧的视野。现在,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在描绘开发宇宙绚丽的蓝图,向人们展示着令人振奋的前景。太空“月球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月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美国华人科学家林桐主持设计了第一个“月球城”建没方案。未来的“月球城”是封闭式的城市,外形为圆筒式或车轮式.直径1千米-2千米,整个“月球城”可容纳一万余人。就如何解决“月球城”的建筑材料,科学家们提出,就地取材,经有关专家测定,并做出了完  相似文献   

5.
Ryan  JM 吴曼 《世界科学》1991,13(5):12-13,15
1983年6月,挑战者号的第二次飞行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进入外空后的第三天早晨,机组人员在挑战者号舱外的前窗上发现了一个豌豆大小的洞,似乎是在飞行路途中被一颗砾石击中了吊舱的挡风玻璃.飞行后更换了被损坏的窗玻璃,仅此一项就花费  相似文献   

6.
孝文 《科学24小时》2010,(12):14-15
把动2物01送0入年太,太空空,然旅后行再已安经全变地得把非它常们平送常回,但地是球在。5虽0然年尤前里,人·们加甚加至林还等不被清认楚为是是否太能空竞赛的早期英雄,但那些被送入太空的动物们才是太空探索的真正先驱。  相似文献   

7.
晓阳 《科学之友》2007,(7):18-19
前不久,第五位太空游客、美国亿万富翁希莫尼太空旅行归来,让我们羡慕不已。太空旅游难道真的只是亿万富翁才能完成的梦想吗?日本火箭协会会长叽崎光辉大胆预测:“在21世纪,太空旅游将成为普通人都能够享受的娱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在节假日里到太空去潇洒一把。  相似文献   

8.
9.
“欢迎您乘坐火星飞船555航班,我是本次航班的船长。我们向本次航班的所有乘客表示感谢,尤其对火星旅游俱乐部成员们表示敬意。本次航班的行程约为5470万千米,在飞行过程中、我们将在月球基地加燃料,还将在几家太空旅馆作短期停留。正点飞行时间约为9个月。几分钟之后,我们将向一等舱的旅客提供餐饮服务一无论您飘浮于何处。都能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招待。二等舱的旅客将得到花生仁和清洁水、请到指定地点领取。到目前为止,上面的描述仍只是科幻,到火星旅游与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科学家们认为.几乎可以肯定,到月球休假(尤其是到…  相似文献   

10.
科幻小说之父法国文艺大师儒略·凡尔纳所著科幻小说《流星追逐记》中,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有个科学家发明了一架神奇的机器,它从地球附近的太空中抓获了一颗"流星"(实际上是小行星),因它是纯金构成的,所以运到地球后,这重186.7吨的黄金、高达680亿亿元的巨额财富,引起了轩然大波,因利益的驱使,人们撕下了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伪装,弄得朋友反目、夫妻成  相似文献   

11.
12.
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人到中年的美国人丹尼斯·蒂托和年富力强的南非小伙子马克·施特沃茨先后从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基地登上宇宙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ISS)生活,从而成为人类第一批太空游客。马克·施特沃茨为这趟太空之旅一共花费了2200万欧元,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蒂托也同样一掷千金而面不改色。负责为蒂托策划太空之旅的“太空探险”旅行社的负责人艾里克·安德尔松说:“蒂托的升空开创了普通人进行太空旅行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神舟二号飞船在太空飞行的几天中,将进行一系列的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空间生物等实验。在这艘飞船上装有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生物培养箱、宇宙天体高能辐射监测仪、大气密度探测器等实验设备,俨然一个太  相似文献   

14.
对人类开发太空的未来前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火星探测、布什总统的太空新计划,以及月球对人类的诱惑等读者提出的问题,《纽约时报》“科技时代”专栏记者肯尼斯·常(Kemeth Chong)在今年1月22日出版的专栏中就上述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5.
航天员的健康和医护,与人在地面上的情况一样,是太空生活中的大事,但又有着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何常 《世界科学》2001,(10):10-12
本文系《科学美国人》杂志约请从事航天技术的专家撰写的一组有关太空推进技术的文章 (共 6篇 ) ,分别介绍了美国太空推进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本刊先刊发其中的两篇 ,余文日后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7.
Fiel.  GB  长弓 《世界科学》1989,11(10):17-18
多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着现代人类给地球所造成的破坏。当我们向二十世纪末迈进时,远离地球的地方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这种受损的迹象。最近,来自欧洲、美国、苏联和日本的太空科学家组织了一个国际团体,对此进行商讨。我们综合概括了他们的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研究宇宙动态的国家必须在某些研究活动中有所制约,并且与其它国家进行合作,以证明是否有可能避免这类众所周知的灾难,以及能否实现太空仪器带给我们的大量便利。在国际形势允许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太空中主要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研  相似文献   

18.
太空旅游     
《大自然探索》2011,(12):22-33
2011年8月,俄罗斯宣布将建立第一家太空旅馆。—个月后,媒体报道,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全球首座商业性航天港第一阶段建设即将完成。两个消息披露后,再度引发公众对太空旅游的关注和向往。那么,太空旅游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它到今天已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未来的太空旅游将为人们带来哪些乐趣?本文全方位解答诸如此类的种种疑问。  相似文献   

19.
太空业一向被认为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迄今为止,人类在太空进行的成功的商业活动,还仅仅限于通信及遥感卫星,相信在21世纪,太空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 微重力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后,人类已经发现了许多微重力环境独一无二的优点。 在失重条件下,其他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洲际和宇宙各星球之间的旅行及运输,肯定只有借助更加快捷和性能优越的飞行工具了.科学家已经为我们描绘出美妙的景象,不远的将来就将出现一座座名副其实的空中乐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