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SIP是由IETF提出的IP电话信令协议。基于应用层控制的SIP会话初始协议是IETF的多媒体数据和控制体系的一部分,用来邀请用户参加多媒体会议。SIP被设计成独立于低层的传输协议,并且可以用一些额外的功能来进行扩展。本文在简介SIP协议的基础上,对SIP协议的应用操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SIP协议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会话发起协议的实现中,实现软件可重用度低、不易于SIP(会话发起协议)的功能扩展,文中采用基于CSP(通信顺序进程)理论的协议组合模型将SIP协议分解成协议构件,准确地描述了SIP协议实体之间的交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可以方便地、灵活地进行SIP功能扩展的SIP协议组合模型。这个组合模型首先将SIP协议分解为具有独立功能的构件协议,然后通过这些构件协议的组合来实现更多的SIP功能。这个模型解决了传统的SIP协议实现软件可重用度低、不易于进行功能扩展等缺点。同时,采用CSP对该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从而说明通过构件协议的组合可以实现SIP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SIP的多媒体会议系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SIP体系结构和SIP协议消息的分析,结合分组网络会议模型的具体情况,针对当前基于SIP的会议系统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层次化多媒体会议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描述,说明了模型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SIP的多媒体会议系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通过对SIP体系结构和SIP协议消息的分析,结合分组网络会议模型的具体情况,针对当前基于SIP的会议系统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层次化多媒体会议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描述,说明了模型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根据SIP协议的实现原理,设计出了一种基于SIP协议的软电话模型,对SIP在整个会话的呼叫控制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可行,并实现了简单的SIP会话.  相似文献   

6.
VoIP是通过分组交换网来执行语音数据传输的一种技术。会议初始协议(SIP)是一种基于应用层的信令控制协议,由于具有简单、灵活和良好扩展的体系结构,将其融入数字语音通信技术中,建立基于SIP的VoIP网络,将会成为下一代VoIP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在基于SIP协议的VoIP网络实现模型基础上,文章阐述了SIP在VoIP网络中的实现原理,以及SIP对整个对话的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7.
SIP协议是下一代网络(NGN)中的重要协议,本文对SIP协议的结构及实现方法等做了概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将SIP协议栈应用于BCM1101的VoIP网关系统中,采用开放源代码的SIP协议栈oSIP实现呼叫控制,并且扩充oSIP协议栈的REFER功能,实现多方会议控制.该系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SIP视频会议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SIP协议及其呼叫控制的特点,讨论了基于SIP协议的视频会议系统,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实时图像语音传输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医学专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SIP视频会议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实现方案,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模型结构、远程医疗会诊基本业务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SIP协议和VOIP的基本知识,以及在移动终端开发电话会议的重要性。选择SIP这个协议作为科研目标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并围绕一个SIP语音电话终端的软件实现过程对相关技术进行了讨论和实现。该系统客户端智能手机采用WLAN接入Intemet,音频通信基于SIP协议,音频压缩采用G729协议,介绍了在Windows Mobile智能手机上多方电话会议系统的实现,以及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相似文献   

10.
在对各种会议模型的分析和对比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以SIP作为控制信令的分布式多媒体会议框架DCF。构造了分布式服务器树(DST)结构,将会议系统中的资源管理、媒体处理等任务分发给DST中的子服务器处理,避免了单服务器会议系统中出现的性能瓶颈,同时,还提供了子服务器崩溃时服务器迁移功能。在给出DCF的结构后,研究了如何使用SIP协议及其扩展来完成基本的会议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SIP的特点,提出了一种NGN网络下的视频会议系统模型,采用了会议控制、媒体混合和用户交互三种功能模块分离,各子系统分层设计的设计方案,并基于此系统模型对部分关键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实现,为SIP多媒体会议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推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会议初始化协议(SIP)凭借其简单,易于扩展等优点,已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应用协议.它采用Client/Server(C/S)的结构体系,当系统业务量增大时,系统容易达到性能瓶颈,成为其技术发展的障碍.基于分布式点对点(P2P)网络的去中心化特征,正好弥补了SIP的这一缺陷.因此,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P2P网络架构的SIP视频会议系统模型,将现有SIP视频会议系统的C/S架构改进成为P2P的混合网络体系结构.这既发挥了P2P无中心的优越性,又体现了SIP的C/S模式的优点.其次,阐述了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以及相关程序设计.最后介绍了该系统的主要信令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会议初始协议(SIP)的基本思想及其协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远程教育系统的特征,探讨了如何利用并改进现有的视频会议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SIP协议的远程视频课堂系统。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数据与语音使用不同的网络。然而随着INTERNET的应用普及以及通讯链路带宽的不断提高,人们希望能够合并数据与语音网络。将来,语音就可能被封装在数据包中通过INTERNET传输。这将给用户和运营商都带来效益。IP电话(VO IP)就是一种通过数据网在两个或多个用户之间实时传输语音的技术。作为一个应用实例,用SIP为一个中型跨国公司设计电话网以减少其运营成本。用OPNET软件研究合并语音与数据给这个公司内部网带来的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
SIP数据采集系统作为SIP入侵检测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其检测性能和准确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目前的数据采集工具不能直接用于处理应用层数据,很难满足SIP入侵检测系统的需求。分析了libpcap和pf_ring两种包捕获技术,描述了pf_ring的工作机制,设计了一种基于pf_ring技术的SIP数据采集系统结构。通过优化oSIP协议栈,采用在内核层和用户层结合的方法开发SIP数据过滤插件,实现了一种高效的SIP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比较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SIP数据采集系统在SIP数据采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保证SIP入侵检测系统采集数据的高稳定性,为SIP入侵检测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