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间谍博物馆是美国最现代化、最具吸引力的博物馆之一。它也可以被称为“失误”博物馆,正是由于“失误”,许多间谍的名字被公诸于众,而后被博物馆收录。因此,因失误而暴露身份或被人告发的间谍的资料、五花八门的间谍器材及轰动一时的间谍案件,填满了博物馆。博物馆最新收录的大“鼹鼠”——奥尔德里奇·埃姆斯,曾是一名可以接触绝密情报的美国中情局高官。1994年,当他被逮捕并被美国法庭判处终身监禁时,他的名字才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多事之年,多灾之年,多变之年,在国际军控裁军领域也是如此。2021年国际军控裁军会如何发展,有以下几个看点:通过美国的何去何从,观察国际军控能否“触底反弹”2009年4月,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为呼应全球“无核世界”的诉求,在捷克布拉格广场发表演讲,承诺美国将为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所谓「控诉」我国判处美国间谍的荒谬绝对的提案。这是美国侵略者所导演的旨在抵赖其间谍在中国进行颠覆活动的罪行的一幕丑剧,这对于联合国本身的威信是一个新的打击。在联合国中的美国代表团硬要把在中国被捕和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是多事之年,多灾之年,多变之年,在国际军控裁军领域也是如此。2021年国际军控裁军会如何发展,有以下几个看点:通过美国的何去何从,观察国际军控能否"触底反弹"2009年4月,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为呼应全球"无核世界"的诉求,在捷克布拉格广场发表演讲,承诺美国将为建设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而努力。奥巴马任期内,  相似文献   

5.
苏联的飞碟研究情况 1960年5月1日,美国U-2间谍飞机在苏联上空被击落,曾使全世界大为震惊,现在,西方对U-2飞机被苏联导弹击落的说法提出了怀疑。西方有些专家认为,根据当时苏联的工业水平,不可能拥有发射到24,000米高空的防空导弹。据说,叛逃到西方的克格勃高级间谍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美国方面完全否认U-2飞机是苏联防空部队击落的。于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U-2飞机出了故障自己坠  相似文献   

6.
阿都 《世界博览》2014,(15):19-21
七月,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中,“美德间谍大戏”是不可错过的看点。针对美国情报刺探行为,德国连连出手,不惜大张旗鼓把潜伏在境内的间谍揪出来“示众”,把幕后的行为公开化这是自去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被曝手机遭美国监控以来,双方角力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在美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全世界的罪恶计划中,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反对帝国主义、坚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进行间谍颠复、破坏活动,被提到了国家政策的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就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所谓“解放政策”,即妄图通过间谍颠复等等卑鄙手段,在社会主义国家解放了的土地上复辟资本主义。1955年12月30日美国政府又在一项特别声明中宣称,所谓“解放”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在没有获得成功前,永远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今年5月艾森豪威尔公开承认,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间谍活动,一直是他“最认真优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伊丽莎白·弗里德曼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密码学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她将歹徒们关进监狱,破获了南美洲的纳粹间谍团伙,"美国第一位女性密码专家"的称号当之无愧。电影《模仿游戏》讲述了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协助盟军破译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的故事。伟大的美国密码破译者伊丽莎白·史密斯·弗里德曼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几乎完全被人遗忘。她的工作要过几十年才  相似文献   

9.
<正>7月28日,美国假释委员会宣布,因间谍罪被监押长达30年的波拉德将于今年11月21日获得假释。现年61岁的波拉德是迄今为止惟一因间谍罪被判终身监禁的美国公民,而其提供间谍服务的国家恰恰是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消息旋即在美国、以色列乃至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中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被人们称之为关键之年。关键之年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为此,在宏观取向上提出了保证经济增长、加强宏观调控的双重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十一月二十三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对唐奈、阿诺德等十三名美国间谍的判决,这个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来侵略的正确措施,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自从中国大陆解放以来,美帝国主义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侵略。它一面武装侵占台湾,庇护蒋介石卖国集团、阻挠台湾解放;一面组织间谍机构,训练蒋贼特务,不断将特务空投或用其他方法派进中国大陆,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美国国会曾于一九五一年,不顾一切国  相似文献   

12.
《奇闻怪事》2013,(10):58-61
据英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的一份250多页的文件显示,二战期间,英军曾招募了一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和同时期的其他女间谍机智缜密的行事风格不同,这名美女间谍在形势紧迫的二战时期却常被冠以"糊涂、大意、急躁、笨拙"等形容词,在危及生死的间谍工作中频频出错,却又几乎每次都化险为夷,简直堪称"史上最笨和最幸运的间谍"。更令世人惊奇的是,揭秘文件中所披露的这名代号"玛德琳"的美女间谍还有另一个极其特殊的身份——印度公主努尔·艾娜雅特·汗。  相似文献   

13.
头脑体操     
奇异侦探屋:在一个闷热的夏天,某间谍奉命去杀死一个敌人。这个间谍潜入敌人住处后,在一个碟子里放入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只要沾上少量的水就会发生反应,进而产生毒气。但他并没有直接给碟子里倒水,而是将一个杯子放在碟子里。临走时他在杯子里装了浮着冰块的满满一杯水。没过多久,就真的传来敌人被杀的消息——这个间谍是怎样杀死敌人的?  相似文献   

14.
今年,对苏联在国外的间谍人员来说,是流年不利的一年。自3月底西班牙政府驱逐一名从事颠覆活动的苏联外交官员以来,一阵“起于青萍之末”的“扫荡间谍”之风,吹向世界各地,几乎变成了“龙卷风”。4月份,澳大利亚驱逐一名苏联外交官;英国先后两次赶走了4名苏联人;瑞士封闭了苏联新闻社伯尔尼分社,驱走了首席记者。4月上旬法国政府宣布47名苏联外交官、记者、侨民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勒令其当天离境,出现驱逐苏联间谍的高潮。5月初,伊朗政府又赶跑了18名苏联官员。一时苏联间谍成了过街老鼠。《亚洲周刊》也把苏联在亚洲六个首都的“外交官—间谍”名单公之于众,使这些人处于尴尬的境地。据说,仅今年几个月内,全世界被驱逐的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5.
最近,广东省破获了一桩由境外间谍机关通过网络勾联策反境内人员,窃取中国军事秘密的案件。案犯李某因泄露机密级军事秘密13份,秘密级军事秘密10份,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这个报道立即成为了热点新闻,引发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策反"、"间谍"、"泄密",这些在我们看来似乎只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事情,竟然就发生在身边。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国外情报机构和敌对势力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1963年11月1日,美制蒋匪帮U—2高空侦察机一架,侵入我国华东地区上空进行间谍活动,被我英勇的空军部队击落。这是继1962年9月9日之后被我击落的第二架U—2高空间谍飞机。从1959年以来,侵入我国神圣的领空、被我击落的美制蒋匪帮间谍飞机,共有五种七架。它们是B—17、RB一57D、RF—101各一架,P2V和U—2各二架。上述美制间谍飞机虽然型号不同,性能和特点也各异,但都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而U—2飞机更是臭名昭著。 U—2是美帝国主义空军部队所属的飞机。按空军的编号,U代表“杂用机”(Utility),2代表第二种型式。这是用“杂用机”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15,(4):8-19
<正>2015年,被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今年之后,中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5年时间,面对这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今年两会,这一宏伟蓝图亦全面铺陈开来。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12月13日至15日,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举行。美国邀请49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及非盟委员会代表与会,被非洲联盟暂停成员资格的布基纳法索、几内亚、马里、苏丹以及与美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的厄立特里亚没有接到邀请。这是继2014年奥巴马政府召开首届美非峰会后,时隔八年美国再次举办这一会议。  相似文献   

19.
早就得知,做陪审员是每一个美国公民的义务。如果逃避出任这个裁判别人是否犯法的角色,那你自己先就犯了法。来美的头几年,只是不断听说周围有美国同事被征召去当陪审员,自己还从未有麻烦上身。自打2004年大选投票之后,麻烦开始了,一年之内,竟三次收到法院的陪审员传票。第一次是在大选之后不到三个月,大概跟投票时的登记有关。传票并不多说什么,只是告知你被选中,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请到法院报到。可是这简单的几句话,就可能折腾你好几天、几个月,甚至一年。要命的是,这期间你就没有了收入,这在高消费的美国,是个不小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一月,法国反间谍机构宣布破获一起与大国通敌的间谍案,逮捕了一个在法国生活了二十年,而十五年都在搞间谍活动的“科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赫洛夫·多贝尔坦。西方人称职业间谍为“鼹鼠”。鼹鼠是一种四爪坚利,性情狡诈的鼠类动物,能以极快的动作设穴隐蔽自身,并以猎取土中的虫类为食。这次落网的多贝尔坦,确实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善于隐蔽的“鼹鼠”。这只“鼹鼠”是怎样终于落网的呢? 事情要追溯到一个东德军官的叛逃。今年一月十八日傍晚,一个东德少尉军官带着老婆和女儿跑到西柏林一个边防检查站,请求政治避难。获准后,这个叛逃者立即被送往西德某地。由于他交出了从东德间谍机关偷出的一批间谍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