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农村流动人口在南京"蔬菜村"生活与经营状况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出家族网络在社会流动下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迁;认为家族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在演进中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身.  相似文献   

2.
周纯义 《海峡科学》2003,(12):24-26
福建沿海的宗族组织,在福建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正确认识福建沿海现代宗族组织的形态及作用将对加快福建农村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在对处于福建沿海宗族组织全面调查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几亿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转移是必然的趋势和艰巨的任务。在很大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的现代化实质上是农村的现代化,而提高城镇化水平,使之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对于中国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走进新世纪,迎接西部大开发,怎样以此为契机加快凉山州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和现实的多种因素作用,在桂东南的农村,家族活动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存在现象。它在现实生活中执行一定的功能,其中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从多视角探讨桂东南农村家族活动日益活跃的原因,加强家族组织外部控制与实现家族组织内部文化创新多管齐下,才能最终消除家族活动的消极影响与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5.
《世界博览》2009,(12):14-14
近年来,中国各种有组织的志愿活动大量涌现,社团组织在社会各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老年协会遍布中国各地,在福利供给普遍不足的农村社会,其近年来在农村组织化抗争中扮演着日益突出的角色,作用尤为显著。在中国现代化狂飙突进的进程中,本易被边缘化的老年人,其组织何以能够获得广泛纵深的发展?地方政府如何回应老年协会的增权及其产生的后果?地方政府介入的结果如何?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邓燕华和阮横俯以浙江老年协会为例,旨在研究老年协会在农村获得较高自主性和行动力的原因,并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6.
农村家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异和调适;疏氏家族活动表现了家族文化的社会趋同;实现农村家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家族文化现代化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而在农村发展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又是重中之重。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主体错位、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机制扭曲等问题,应拓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渠道、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广袤的乡村社会典型的组织结构是以传统权威为特征的宗族秩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社会呈现出与之截然不同的权威与秩序结构,两对矛盾此消彼长.在现代社会秩序同化宗族秩序的流程中,中间组织的功能性缺失导致了这一差异的结构性断裂,乡土社会的现代性危机由此产生,建立健全中间组织,整合新的社会秩序,修复断裂的链条是中国社会稳定前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村民自治的推行,在农村出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家族势力等多种力量管理公共事务的局面,其中家族力量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把家族力量纳入有效政策监督和管理的范围,对家族的活动和运作加以规范和指导,对农村家族势力进行控制和引导,以塑造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良性秩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教育、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状况令人担忧。目前,国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正在逐步展开,但对于浙江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较少。文章对此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做出科学决策和纳入实施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苏璐琳 《甘肃科技》2013,29(14):100-1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定西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乡村集体经济体制和集体资产管理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日益成为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推进定西市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理顺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体制,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12.
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中国深厚的政治文化传统建构了高度的政治认同,而这种高度化的政治认同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张力却日益凸现,出现了政治认同困境。自我认同的廓清和建构成为解决这种困境的突破口,不过中国凝重的传统又注定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13.
农村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有集体化运动带来的失误,也有引导和支持土地承包责任制和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经验。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宜各自地区发展农村现代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血缘家族或宗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社群组织的基本单元和基本形式之一。由于闽西客家地区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自然村落较小,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自然导致血缘聚居宗族社会的形成。永定规模宏大的方圆大土楼就是客家家族或宗族聚居的最好形式。在传统社会里,永定土楼的血缘宗族同时又是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单位,宗族组织同时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永定土楼血缘聚居宗族管理社会模式的形成,既有中国传统社会封建家族伦理制度所形成的观念上的原因,又有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物质基础原因。永定土楼客家人血缘家族聚居模式直接导致宗族管理制度的形成,也导致血缘宗族社会的形成,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村落家族势力是中国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层面,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现象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外观形态。迄今为止,家族势力仍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就桂东南(主要以玉林市为例)农村家族活动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闽西客家社会从客家民系形成伊始,就在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原南迁汉族移民的导演之下,按照北方中原的社会模式,沿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向前推进.由于闽西地区相对闭塞,封建政权的统治大多鞭长莫及,闽西客家社会的家族和宗族组织更富于基层政权色彩,表现出独特的宗法制特征.进入当代社会以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急促脚步,闽西客家的宗法制遗风遭遇急风骤雨的冲击和荡涤.考察其兴衰荣损的轨迹并分析其原因,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对深化当前我国社会改革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得法治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要明确依宪治国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同时保证在国家、政府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从而更全面地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家族是中国封建政权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在新时期出现的家族活动显然不利于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迸程,全文对家族活动出现的历史背景,社会根源以及对策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家庭文化的交织冲突的坐标系中,家族,婚烟及生育等观念的变化聚集成农村家庭文化变迁的焦点,观念的变化是农村家庭变化变迁层本质上的原因,变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亦即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孙惠芬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的分析指出,在中国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以其优越的社会条件傲视乡村的贫瘠与闭塞,农民面对城市,实际上也就注定要面对一种强势文化。怨恨与羡慕这两种情感相互交织,相互扭结与共生。并将农民面对城市强势文化的这种体验,称为“怨羡情结”,认为它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一种典型的现代性体验。《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真实地展现了这种心灵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