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旅游季节里,畅销书《饭店的故事》让我流连在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与阿加莎·克里斯蒂有关的那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是我在去伊斯坦布尔途中读的,而且克里斯蒂本人也经常去那里。“侦探小说之母”乘“东方快车”去往这个城市,总是下榻在一家名叫“佩拉宫”的豪华饭店。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中最神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26年12月,女作家突然从伯克郡自己的家中消失。傍晚才回到家中的女仆向警方报了案(早上阿加莎一个劲要她到伦敦去看望未婚夫)。第二天上午,克里斯蒂的车子在离别墅不远的路上被发现。英国历史上最大…  相似文献   

2.
尤多拉·韦尔蒂和凯瑟琳·安·波特同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人的作品都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的生活。两人的短篇小说作品《熟路》和《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堪称短篇小说的典范。两篇小说用不同的叙事手法刻画了性格坚强,命运多舛的女性,揭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杰作 ,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分析作品女主人公凯瑟琳人格的三个层面 ,揭示凯瑟琳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分析凯瑟琳与希思克厉夫超人间的爱情和凯瑟琳与林顿的人间的爱情的两种模式 ,指出不论是理性的世俗的人间爱 ,还是非理性的脱俗的超人间的爱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从而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显示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正爱电影的你,从电影里了解了北美、欧洲、日本、韩国……但你了解过非洲吗,知不知道非洲也有本土电影和电影人。这个颁奖季的一部《无境之兽》,让我们把眼光投向了非洲大地——这块曾经和现在的"人类文明的伤疤"。2015年,热门美剧《真探》的导演拍摄了一部混杂在粗粝影像之中的非洲题材电影《无境之兽》。影片并没有刻意要去表现什么残酷生活,反而是并不遮掩地表现了生活本身的残酷。和Ⅸ索马里海盗》一样,影片为世界影坛发掘了一个年轻而出色的非洲演员,也暂时性地为欧美影坛提供了一点"非洲元素"。  相似文献   

5.
肖克特·西迪基,是一个中国人很陌生的名字。当朋友把他的成名之作《真主的大地》汉译本送到我手上时,我蓦然想起了《世界知识》50多年前喊出的“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才有了去会一会他的愿望,也才有了把他和他的国家——巴基斯坦的文学介绍给我国读者的愿望。我去巴基斯坦虽是匆匆地  相似文献   

6.
早年读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一杯茶》,作品只写了“一杯茶”的芥豆小事,却刻画出了一个贪婪伪善、精神空虚、嫉妒心强的贵妇人罗斯玛丽·费尔,一个浮雕式的典型形象。我把它捧在手里细细品味,是那样飘逸着幽香,甘美怡人。  相似文献   

7.
让人萌发去非洲旅行念头的很可能是海明威的小说,或者是那三部经典电影:《卡萨布兰卡》、《走出非洲》和《乞力马扎罗的雪》,其中作为故事背景的非洲大陆充满了阴谋与爱情。可惜的是,这些故事中的任何一个都和我此次的旅行目的地南非共和国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记得一位外国学者说过,当他得到一部好书的时候,他必须洗净双手,穿戴整齐,然后正襟危坐地去读这部书。当我拿到雅克·巴尔赞的《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一书时,就有类似的感觉。有人评论此书时说:“大书回来了。”雅克·巴尔赞将自己漫长的一生所做的思考都写进这本包罗万象的巨著中,这也是此书最吸引人之处。“我认为我们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些事件和人物与以前人们所了解的不同,所以我必须以我自己的名义发表意见并提出理由说明我为何持不同看法。我希望这样文责自负不会使一些评论家们因此而把这本书定为‘一本固执…  相似文献   

9.
尽管海明威没有一部作品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但是在他几部长篇小说以及众多短片小说中都描写了女性,可见女性人物在海明威的作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初冬季节,我有幸去采访一位美国黑人——约翰尼·福特。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黑人,他是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克基市连选四任的市长、美国“黑人市长全国会议”主席、“世界市长会议”主席。以前听说过一些关于美国黑人的事情,但印象最深的只是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和美国著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脍炙人口的演说《我有一个梦》。它们标志着美国黑人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那么现在美国黑人的状况究竟怎样? 在美国黑人市长代表团下榻处,一个体魄健壮、脸庞黝黑、英俊洒脱的年轻人把我领到了房间。我心想,他大概是主人的秘书吧?!待我坐定之后,他递上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 ,武器》中的女主人凯瑟琳·芭克莱一直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从历史、文本入手 ,系统分析了评论界的观点 ,重新审视了这位女性人物 ,以期给她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先是好莱坞的老帅哥“银幕头号英雄”格里高里·派克去世;接着是四次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好莱坞第一夫人”凯瑟琳·赫本西归,享年96岁;还有“灵歌之王”黑人歌唱家班尼·卡特的谢世……总之,在这个流火的夏天,我们的心境突然在燥热的空气中沉寂下来,终于可以打理思绪,翻开回忆,让曾经流光溢彩的片段再度回放。最具个性的赫本具备与生俱来的独立人格,在女王般桀骜不驯气质与温馨的人性之间游刃有余。快人快语、诙谐机智、有时盛气凌人、经常着宽松舒适的裤装。不喜欢好莱坞的宴会、应酬,常将娱记们拒于千里之外。破除了好莱坞对女…  相似文献   

13.
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都市传说。从前,人们讲述大灰狼吃掉小女孩的奇闻,如今则谈论食品恐慌(比如,可口可乐的瓶子上发现老鼠尿)、新技术(比如使用手机会损坏大脑)、城市暴力(比如,一伙戴白头盔的坏蛋强奸并肢解女中学生)或性。法国社会学家维洛尼克·康平-文森特和让·布鲁诺·勒纳尔在最新合著《来源可信,今日最新流言》中给都市传说下了个定义:所谓都市传说,是指“一个非常短小的故事,好读易懂,易于传播,令人恐惧、逗人发笑或发出警告,往往来自别处,来自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它非常像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被当做…  相似文献   

14.
试论《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两位梅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与《藻海无边》中有一个共同的人物———梅森。但人物的塑造是截然不同的。《简爱》中的伯沙·梅森是一位精神畸形者 ,怪物。《藻海无边》中的安托妮特·梅森的故事却是一曲殖民主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5.
论《黑暗的心脏》的叙事结构及其审美价值高伟利殷企平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脏》在内容、风格和语言形式上都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思想。本文就小说的叙述技巧及其审美价值做一探讨。康拉德认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大可能按照平铺直叙的方式去认识人和事。因...  相似文献   

16.
女权主义对劳伦斯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的英国小说家中,大概没有谁像D.H劳伦斯引起那样多的论争。其在世之时,作品便被审查、删节、查封,他1930年去世以后,对其成就的理解则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成了举世瞩目的天才。有趣的是,60年前对劳伦斯的贬毁及其支持者的辩护,至今仍在延续。所不同的是,已少有人反it他关于性行为的不同寻常的呈现,较少从是否“色情”、“淫秽”去责难他的小说。争论的焦点是,他的小说是否表现了露骨的“男性中心主义”。不少女作家,诸如安娜伊斯·宁、而贝卡·韦斯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希尔达·杜利特尔、凯瑟琳·卡斯韦尔、布…  相似文献   

17.
去年9月,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好莱坞影片《K-19》(又译《K-19押寡妇制造者》)一反常态地获得了好评。要知道纯男性题材的美国影片在欧洲并不太受青睐,《K-19》的成绩也让其主演哈里森·福特、莱姆·尼森及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在电影节上大出风头,成为众多记者和影迷追逐的中心人物。  相似文献   

18.
“认为是”“以为是”是“重言”形式吗?许剑宇关于“认为是”“以为是”的问题,就笔者所见,迄今有四处评议:(一)《中国语文通讯》1979年第6期向若先生的《“重言”小议》,举例是:他的发言,我·认·为·是很正确。(他的发言,我认为很正确。)(二)《语文...  相似文献   

19.
秦芳 《大自然》2011,(4):78-81,1
时间飞逝,我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动物之美”展厅做讲解志愿者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里,我经常给观众们介绍展厅里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讲述生活在遥远非洲的动物的故事,但我一直困惑于分不清各种羚羊,更不知道我半是“拷贝”半是想象的讲解是否恰如其分。其实,我心中一直期待着和非洲的亲密接触,盼望着有一天能去肯尼亚亲眼看看生活在那里的动物。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十九世纪的文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的《论美国学者》一文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牌。它宣告了美国文学在精神方面的独立。尽管在爱默生之前美国已有部分世界知名作家,如华盛顿·欧文,托马斯·潘恩等,但他们的作品或者是模仿欧洲作家,或者是政论文章。只是在爱默生的《论美国学者》发表之后,美国文学才进入了它的成熟期。在随后的这一阶段中,美国文学史上出现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作家和杰出的作品。其中包括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梭罗的《沃尔登》,(或林中生活)惠特曼的《草叶集》,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