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来源干细胞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及其相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海英  王韫芳  孔维  裴雪涛 《科学通报》2007,52(16):1853-1858
肝脏移植已经日益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为有效的方法, 而供肝严重短缺、急慢性排斥反应以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一直是肝移植面临的三大难题.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具有向肝系细胞分化的潜能, 参与损伤后肝再生. 肝移植术后, 急性排斥反应、缺血再灌注、部分肝移植肝量损失、术后肝炎复发及“小肝综合征”等对移植肝造成的损伤环境可对骨髓来源不同干细胞亚群产生趋化作用, 动员其进入外周循环并迁移至肝脏, 促进移植肝功能修复. 此外, 骨髓来源干细胞还可参与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功能性肝再生. 骨髓源干细胞参与肝再生的过程可能是通过SDF-1及其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以及HGF, IL-8, MMP9, VEGF/VEGFR-2等因子的参与而实现的. 肝移植联合供者来源的骨髓源干细胞移植可以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使异体移植肝得以长期高质量存活. 总之, 无论是从参与再生的角度还是从诱导免疫耐受的角度, 无论从受者的角度还是从活体供者的角度, 骨髓来源的干细胞移植都显示了辅助肝移植治疗肝衰竭, 进而拓宽肝移植发展空间的强大优势, 为广大肝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干细胞体内移植后分布、活性、分化方向、作用机制等认知的缺乏成为制约干细胞治疗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干细胞体内示踪技术的发展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利用磁性物质对干细胞进行标记后,结合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可以实现体外无创、安全、持续、动态的示踪观察,示踪的效果取决于细胞内所携带磁性物质的含量、不同的磁性标记方式、细胞活性的维持.本文将对干细胞磁性标记的不同方式、磁性物质的胞内代谢及对干细胞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并结合现有的标记技术对如何提高干细胞磁性标记效率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用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制作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应积  罗奋华  旭日干 《科学通报》2005,50(19):2061-2068
在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畜牧业科学和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中, 转基因动物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然而, 最常用的制作转基因动物的方法, 如原核显微注射和核移植效率都非常低. 在最近10年中, 研究人员利用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发明了一系列新方法. 其中的一些方法一旦与遗传修饰方法相结合, 就会形成一套制备转基因动物的新方法. 本文综述了与转基因动物制作相关的精原干细胞移植研究成果, 如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精原干细胞的冷冻保存方法、精原干细胞移植受体的准备、精原干细胞的长期增殖和传代培养、精原干细胞的遗传修饰及外源基因的遗传特性等, 描述了用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制作转基因动物的一整套方法. 根据所用供体和受体的不同, 将这种新的转基因动物制作方法分为两类: 同种移植法和同体移植法. 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虽然迅速, 但是每一种方法仍然有潜在的困难有待于克服. 本文对这些新方法的优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2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干细胞移植是一项全新的可以治疗在怀孕早期被诊断为遗传病的方法,但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缺陷或死亡。现有的科学证据表明,该项技术可以使供体细胞达到一定的临床效果,所形成的稳定嵌合体可以长期存活。但是,迄今只有少数病例获得成功,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同时,用于移植的干细胞的来源和类型,以及对所治疗疾病的选择还有争议。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各种血液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神经系统的损伤。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修复损伤的或衰老的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对于癌症和放射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精原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孕不育小鼠模型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夏阳  滕勇  马良宏  刘丽均  王翔  宋云庆  徐平 《科学通报》2007,52(20):2386-2391
通过曲细精管显微注射法, 将从雄性FVB/NJ-GFP转基因小鼠睾丸内分离得到的精原干细胞注射进不孕不育动物模型—— BALB/c雄性裸鼠的睾丸曲细精管中, 对其生精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为了进一步验证精原干细胞移植后的雄鼠重新获得生殖能力, 这些雄鼠被用于自然交配, 并以编码GFP荧光蛋白的cDNA为杂交探针, 用Southern Blot方法分析其后代小鼠的基因型. 实验结果表明, 作为移植受体的不孕不育BALB/c裸鼠是一种免疫缺陷性小鼠, 能较好地避免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免疫排斥反应. 供体精原干细胞可以在68.33% (41/60)进行移植实验的受体小鼠睾丸内存活、迁移和增殖, 并在受体睾丸内腔中发育成成熟的精子, 有5只杂交后代小鼠的基因型呈现为GFP阳性. 本实验室建立了曲细精管显微注射技术, 并在利用精原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孕不育小鼠的实验中获得了初步成功. 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在探讨精子发生机理、重建不育个体的精子发生和恢复不育症患者的生育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胰腺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胰腺内分泌β细胞功能下降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细胞替代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传统的细胞替代疗法--胰岛移植存在供体数量不足和免疫排斥的问题,而胰腺干细胞移植有望克服上述缺陷.本文就胰腺干细胞的发育过程与培养技术、不同发育阶段的表面标志物,如何促进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增殖及胰腺干细胞移植尚存的问题、发展方向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分子探针是指能准确回答生物医学问题的功能性物质.分子影像技术通过使用高亲和性、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分子探针,在活体上、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生物学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疗效监测和个体化治疗等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分子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特异性的分子探针.因此,安全、高效的分子探针成为未来分子影像技术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分子探针在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脐带血中富含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可以替代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许多不治之症。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好,其产生的副作用少而经济。但由于脐带血干细胞移植需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学家对人类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使其天然能够抵御HIV并将其移植到一名罹患血液系统肿瘤的HIV感染者身上。经基因编辑的细胞在患者体内持续存活了一年多且未引起明显副作用,但细胞数量较少,不足以降低血液中HIV的病毒载量。"这是在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人类疾病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费奥多·乌尔诺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细胞是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可作为体外模型用于研究个体的发育机制,同时在临床相关组织缺陷性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中有巨大的作用价值。造血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和诱导分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已得到广泛开展,这为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近来人干细  相似文献   

12.
神经干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干细胞研究最早兴起于 2 0世纪 80年代末 ,目前在国内外已引起神经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成年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以及永生化细胞系的成功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人们 ,研究者们开始设想干细胞移植及开发转基因神经干细胞 ,以便为神经组织损伤后的结构和功能重建提供一种全新的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就神经干细胞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的关系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3.
正眼角膜是人眼最外层的组织,其主要作用是聚焦光线。全球有1500万人由于疾病、感染或外伤等导致眼角膜损伤,需要移植眼角膜才能避免失明。然而可供移植的眼角膜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患者的需求。最近,英国科学家以眼角膜干细胞、藻酸盐和胶原蛋白为原料,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人的眼角膜。通过这种技术,从一位捐赠者的眼角膜中提取出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阮静  宋华  李超  陈俊  崔大祥 《科学通报》2013,58(7):593-600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纳米技术和干细胞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外新兴的肿瘤治疗新技术. 制备了氨基化修饰的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NPs), 无滋养层培养了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 体外实验评价了mESCs的条件培养基对胃癌细胞的影响, 并利用FMNPs标记mESCs制备了干细胞纳米探针(FMNPs-mESCs), 通过尾静脉注射进入荷瘤小鼠的体内, 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考察了FMNPs-mESCs靶向识别体内胃癌细胞的能力. 结果显示, 制备的FMNPs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磁响应性能, 在5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mESC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mESCs的条件培养基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 FMNPs标记的mESCs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在注射进入荷瘤小鼠体内6 h后可以通过活体成像结果和离体器官的荧光成像结果观察到肿瘤组织有显著的荧光信号. 研究表明, FMNPs-mESCs具有特异靶向识别体内胃癌细胞的能力, 为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胃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自2006年被Yamanaka研究小组发现后,由于其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且不涉及伦理问题,在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并迅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利用该技术能获得疾病特异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避免了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同时也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并用于疾病模型的研究.本综述主要探讨iPS细胞的疾病模型和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刘新 《科学之友》2003,(7):16-17
1989年,法国医生给一位范可尔贫血患儿进行了第一例同胞间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现在这位患儿已经是一个健康的大学生。在我国,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起步比较晚,脐带血干细胞库储存脐带血的数量比较少,目前用脐带血干细  相似文献   

17.
唐古生  项莺松 《科学》2003,55(3):19-22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具有造血潜能的健康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入受者体内并植入骨髓,帮助患者重建造血功能,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初,有学者提出用脐带血干细胞代替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可能性。1989年,法国医生Gluckman教授将这一设想变为现实,他们用HLA相合的同胞脐带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成功地治疗了一个患范可尼贫血的儿童。1992年,美国纽约血液中心建立世界上第一家脐带血库。目前,全世界已建有几十家脐带血库,所保存的脐带血干细胞已超过54 000份,并为2 000余例患者提供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9.
马基亚里尼通过五次手术成功移植了一例生物工程气管,使用的是病人自己的干细胞为材料参与制作的人造支架。他现在正计划运用相关技术制造更复杂的组织和器官,并相信利用人体自身痊愈能力进行移植的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梅奥诊所,以克里斯托夫&#183;麦格雷戈为首的一个研究小组声称,他们有可能在2010年实施人类移植猪心脏的技术。目前他们已经成功为一只狒狒移植了猪的心脏,并创下了移植猪心脏100天后狒狒仍然存活的纪录。为此,研究人员将争取在两年内为人类心脏病患者移植猪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