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习近平强调,5年前,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5年来,《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10月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网站宣布,占全球总排放量56%以上的72个缔约方批准了《巴黎协定》,协定已经跨过生效门槛,将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截至11月1日,已经有192个成员国签署了《巴黎协定》,代表全球排放量63%的89个缔约方批准或加入了协定。它是历史上批约生效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生效比原先设想的提早了三年,充分展现了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决心和加强国  相似文献   

3.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21,(1):6-7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习近平强调,5年前,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5年来,《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1次缔约方会议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开幕,经过13天的谈判,通过了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气候协议,标志着全球将持续走向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也标志着继六年前功亏一篑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联合国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努力在各国的艰难推动下取得了巨大胜利,全球气候治理的"无政府状态"结束,多边主义在巴黎迎来了光明。  相似文献   

5.
正在10月18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很多协力部门参加了这方面的工作,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简称条法司)也一直参与其中。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简称《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在中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  相似文献   

6.
<正>6月2日,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全世界似乎"炸了锅"。早在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台后也是断然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当时沉重打击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导致随后几年的气候谈判举步维艰。如今"昨日重现",全球针对特朗普的批评声不断,但更多是一种无奈和茫然:美国退出了,世界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2020年11月,拜登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胜券在握后,迅速提名约翰?克里为其核心外交幕僚之一。作为奥巴马任内的国务卿,克里促成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此番出任拜登政府的总统气候特使实至名归、使命重大。政坛老手克里拥有丰富的外交经验,是坚定的“奥巴马遗产”捍卫者,但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会严重威胁人群健康,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伦敦大学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全球30余家学术机构于2016年共同成立了“柳叶刀倒计时:追踪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进展”项目,并合作撰写了《柳叶刀倒计时: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重大报告,以追踪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人群健康效益,同时开展公众宣传、提出政策建议。2020年的报告在追踪了5大领域43个指标的年度变化后发现,气候变化影响、暴露和脆弱性相关的指标全部都在恶化,但各国为减缓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却明显不足,以现在的趋势很难达到《巴黎协定》设定的2℃温升控制目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气候变化带来了相互叠加的危机,需要共同应对。多重危机的共同应对可以为全社会实现三赢:更好的公共卫生条件、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正>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地球生态环境,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5日深夜,《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如期达成,开启全球气候行动合作新局面。中国对《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的达成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至今,国际气候治理不断发展演变,走过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征程中,外交战线几代人为之不懈努力。本刊特采访了外交部负责气候变化谈判的历任代表,让我们跟随这些亲历者近距离地去观察和了解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11月6日至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签订以来,全球气候治理已走过了30年的光景。在2015年之前,国际气候谈判的中心任务是达成全球统一的减排目标,2015年《巴黎协定》的通过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此后几年,  相似文献   

11.
邓爱华 《科技潮》2007,(4):31-35
在欧洲、美国等地,去冬气温一路走高、屡破纪录;在我国,大家对刚刚过去的暖冬还记忆犹新。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法国巴黎发布了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灯火之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熄灯5分钟,以呼应此评估报告的发表,向世界展示欧洲对全球变暖的关注。我国气候变暖也成了老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全球变暖是天灾,还是人祸?中国的气候变化有何特征?气候变暖将带来哪些威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为此,记者专访了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吴正华。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现今全球中最大、最急迫的环境挑战。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不论是从国际义务的承担还是国内环境的改善上,都理应在法律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回应。但我国现行《环境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无能为力,主要表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没有反映到《环境法》立法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不属于环境法的规范对象、对气候变化应对缺乏执行力。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应当在环境法中对气候变化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3.
文化播报     
正《巴黎协定》预计今年底生效据外媒报道,联合国一名官员近日表示,于巴黎达成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能在今年底生效。至今已有27个国家核准这项协定,另有至少20个国家表明会在9月21日的联合国会议上核准该协定。据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需要至少有55个缔约方批准才能生效,它们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至少55%。据  相似文献   

14.
<正>在7月初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汉堡峰会上,尽管19个成员重申对《巴黎协定》的坚定支持,但由于美国的退出,与会各方未能就这一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定达成共识。特朗普于6月1日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决定虽让全世界惋惜,但也未出乎各国意料。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是出于"美国优先"的经济政策、节能减排的企业成本、资助发展中国家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美国财政负担"考量。这一国家公共政策决策行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18日,联合国波恩气候变化大会闭幕,比预期闭幕时间推迟一天。经过各方艰苦谈判,会议通过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为《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如期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本次大会中发展中国家展现了空前团结,发达国家也表现出很大灵活性和建设性。虽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平衡反映了各方关切,为《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如期完成、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支持力度奠定了良好基础。资金是较难达成一致的问题,但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2月,来自196个国家和欧盟的谈判代表在波兰卡托维兹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马拉松式谈判,最终在延期一天后就《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达成一致共识,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路线图和方向指引。细数此次大会,主要有以下四大看点。"卡托维兹气候一揽子计划"对接《巴黎协定》大会一致通过的"卡托维兹气候一揽子计划"旨在为各国加强气候保护努力提供具体指导细则,以推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1月30日~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会议上,历史性地通过了第一份全球性气候减排协议,即《巴黎协定》。该协定从法律约束力和内容上都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对中国而言,签署该协定既是一个新起点,也是一个新挑战。近20年来,气候变化议题已成为并将继续占据着当今国际政治议程的核心位置。国际社会已普遍认识到,气候变化引发的全球性问题只能通过  相似文献   

18.
正6月19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利与国务卿蓬佩奥在华盛顿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发表声明,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由是人权理事会"未能有效捍卫人权",是一个"虚伪而又自私自利"的组织。这是继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定进程、伊朗核协议后,特朗普政府再次"退群"。早有预兆的举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是促进全球及各国人权事业的首要多边平台,成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技》2021,(6):38-40
2015年,在巴黎缔约方大会上,产生了较有约束力的全球协议《巴黎协定》.该协议有两个关键成果: 一、参加大会的所有国家都接受,到本世纪末,将全球表面升温控制在2℃甚至1.5℃水平.这意味着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争论以及政治争论告一段落. 二、主要碳排放大国都提出自主减排承诺.这非常不简单,因为此前, 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立场非常不同.有了自主减排承诺,全球气候协作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京都议定书》:悬念在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中国的参与问题,成为主宰后京都国际制度设计的最大悬念。备受关注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虽然姗姗来迟,却是人类社会在防范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京都议定书》只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第一步,后京都国际制度框架何去何从已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最终目标,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气候变化: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话题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科技、法律等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一种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