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霞 《科技信息》2010,(18):157-157
《熟路》是南方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一篇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简单的场景刻画出美国文学史上"最令人敬佩的黑人老妇人"形象。本文将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菲尼克斯·杰克逊的形象,揭示韦尔蒂小说中充满爱和人性光辉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获得了1993年10月颁布的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自1901年设立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获此奖的第一位美国黑人,也是迄今获此殊荣的第八位女作家。作为一名美国黑人妇女,莫里森用她充满感情和饱蘸血泪的笔,以一个女人的眼光来描写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妇女的辛酸经历。用她自已的话说,就是要打破“文学界的沉默”,即“在黑人姑娘和黑人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波  任月芳  张文凭 《科技信息》2011,(21):I0206-I0206,I024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中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使她成为一个有名的黑人作家。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书中黑人女性的黑人身份迷失。它展示了黑人女性的身份迷失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对她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黑人女性身份迷失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们能更好的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明白追求自身黑人女性身份,保存黑人本土文化和黑人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小说《日常家当》中,通过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在外边世界获得"成功"的黑人姑娘迪"衣锦还乡",探访在偏僻乡村的母亲和妹妹玛吉的故事,探讨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种族身份,并号召黑人积极把握自我,团结友爱,在美国社会中确立真正的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在小说中她揭示了美国黑人在种族、阶级、性别等多种压迫下审美价值观的扭曲和变态,以及他们对自我黑人身份认同的迷茫和混乱。以皮尔斯符号学的理论为视角来解读《最蓝的眼睛》,可以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莫里森对美国黑人社会独特的观察,以及她对美国社会中黑人自我意识的唤醒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陈丹  韩松 《科技信息》2011,(22):I0162-I0162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一位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宠儿》是一部主要以种族为创作题材的作品,被认为是莫里森的代表作。本文尝试分析作品中体现出的莫里森对寻求黑人在现代美国解放之路这一问题的想法,即黑人要正视奴隶制那段历史;与白人团结合作;黑人社区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她在2003年出版的第八部小说《爱》延续了其一贯探索美国黑人历史和文化的写作风格,以"爱"为主题。用已故的男主人公比尔.柯西的"影子"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爱恨交织的黑人家族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手意象被赋予了特殊含义。本文通过对这种手意象进行解码,力图展现黑人历史,发掘小说的深层主题涵义。本文作者认为莫里森通过描写不同侧面的手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矛盾关系,既集中体现了黑人文化传统,又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以一个黑人小女孩的悲剧批判了白人主流审美及价值观对黑人的心灵毒害,在处理这一主题时,莫里森选用了别具一格的叙事结构与叙事视角。本文以巴赫金的小说理论为基础,从镶嵌结构,人称叙述变化,视角转换等方面分析《最蓝的眼睛》的叙事特色,从其多元叙述话语模式中,挖掘作品的情节张力和悲剧魅力。  相似文献   

9.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宠儿>是她最杰出的作品.本文从三个方面:主人公塞斯,杀婴事件及书中其他女性对塞斯重获自由的影响来分析美国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宠儿》是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一经问世,立即轰动美国文坛,受到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作品主要讲述发生在蓝石路124号房子里的故事。随着故事的渐渐展开,这个房子的寓意越来越突出,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建筑物,而是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象征性存在,即这栋房子其实是塞丝内心世界的象征。通过对这个房子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塞丝的内心世界,更加透彻地理解了塞丝的母爱,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奴隶制给黑人带来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11.
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31———)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和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于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森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诗意为特征的五部小说,展现了黑人在美国社会三百余年的历史,揭示出蓄奴制度和种族歧视对黑人的精神伤害,从人物价值观的扭曲而造成的自我扭曲这一深层次上揭露种族歧视的罪恶,并使读者从黑人妇女的经历与视角对这一现实有了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黑人英语是美国英语中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少数族裔变体语言。从语言学上来说,当代美国黑人英语与白人英语的最大区别是在于语法结构上,如系动词“be”的使用模式,复数形式的差异,动词时态的特殊用法,双重否定或多重否定形式等。从黑人英语的句法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黑人英语的特点及其与美国标准英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彭博 《科技信息》2013,(7):182-182,196
托尼·莫里森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黑人妇女问题一直是她创作的重点题材。她深受女权主义影响,把争取种族平等和妇女解放作为终身事业。《爱》是她2003年新发表的一部作品,体现了她对黑人社会的新思考。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人黑人社会内部,通过对其内部矛盾的揭露,试图寻找一种方法使黑人在白人主导的主流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
<柏油娃>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重要作品.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论文指出正是通过人物和环境的隐喻功能,小说编织起复杂而丰富的意义之网,为揭示黑人传统价值观与白人主流价值观、现代与传统、奴役与反抗等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深广的想象时空.  相似文献   

15.
作为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无论是在美国境内还是在国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备受讨论的诸多作品中,《柏油娃娃》是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小说采取的空间策略对莫里森反思美国黑人和白人的文化冲突、探索当代黑人的文化身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描述了11岁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悲惨人生。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以异化社会中的"窥视"现象作为基石来解读该小说。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本文从文化霸权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认为莫里森关注了黑人心灵受白人文化侵染这一遭人忽视的现象,使她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不仅超越了前辈黑人作家,也走在同时代人前面。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黑人女作家的代表。她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着力描绘了黑人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她们所拥有的创造性。揭露了黑人妇女的艰难处境和她们抗争的曲折历程。这一历程也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黑人妇女的理解和对其解放之路的探究。《紫色》中以塞莉为代表的一群黑人姐妹,通过写作、反抗、缝纫、歌唱、旅行等方式,寻找自我解放,尽情挥洒其创造天性,最终摆脱枷锁,成为有尊严有个性的自由女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无论是在美国境内还是在国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备受讨论的诸多作品中,《柏油娃娃》是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小说采取的空间策略对莫里森反思美国黑人和白人的文化冲突、探索当代黑人的文化身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武雅男 《科技信息》2009,(21):187-187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盛誉的黑人女作家,她以独特的视角再现黑人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她主张黑人妇女应该挑战传统观念,使自己从中摆脱出来。在《秀拉》这部小说中,莫里森塑造了黑人女性秀拉的形象,并赋予她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从而展示了秀拉这个黑人女性追求自我的成功与失败。本文你从女性主义视角解析《秀拉》中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