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学教育中,应将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设立大学科普工作岗位、开设相应的公共选修课体系、定期开展科学讲座、合理利用大众媒介中的科技传播内容等,全方位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了解临床药师参与乙肝科普教育对兰州市某高校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526名,分别在科普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并分析。科普教育前后,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分别为57.87%和81.78%;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6.73%和85.73%;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积极态度分别为45.18%和6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科普教育前,32.51%的大学生做过乙肝相关检查,67.30%的大学生接种了乙肝疫苗,科普教育后,做过乙肝相关检查及接种了乙肝疫苗人数比例为81.20%和92.48%。大学生乙肝防控知识来源主要为电视广播、网络,希望获得的途径为医务人员和专题讲座。临床药师参与乙肝科普教育,能明显提高大学生的乙肝防控知识水平,促使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形成积极的态度,提高大学生乙肝筛查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对预防控制乙肝在校园传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研究为政府科普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Miller提出的三维模型为理论依据,设计了调查方案并开展问卷调查,从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3个维度测度了宝鸡市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结果 2009年宝鸡市公众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38%.结论 公众科学素养在性别、年龄、城乡、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并提出了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科学素养和通识教育的学理梳理,采用改进的基本科学素养量表(TBSL)对我国大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修读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方面的课程和参与通识教育理念下课外学生活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显著影响,而学生整体课程学习成绩水平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没有进行测量,并进一步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通识教育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影响的实证分析.因此,大学生科学素养教育只有纳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通识教育体系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民的科学素养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要提升安徽农民科学素养,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严格培训管理,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实效性;整合资源,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壮大科普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6.
普及科技知识,为科教兴国打好舆论和群众基础,成为众多教育界政协委员共同关心的话题 . 辜胜阻委员说,我国科普行动缺乏具体、有效、得力的措施,许多地方甚至仅是"口号科普".去年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非常低,这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极不相称.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高校大学生课外篮球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篮球运动是兰州市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本文对兰州市高校大学生参加篮球课外活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高校大学生课外篮球运动的参与率较高,活动形式多样.但缺乏有效地组织与指导,场地设备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针对兵团阿拉尔市所辖几个团场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并结合兵团经济发展目标分析并提出现阶段兵团公众科学素养现状以及未来科普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准确地了解兰州市城关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方式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当前,兰州市城关区科普人才队伍数量基本稳定,结构相对合理。兰州市城关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队伍规模小,结构亟需优化,体制机制不完善。要加强和改进兰州市城关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着力稳定和扩大队伍规模,通过优化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营造科普人才建功立业的良好软环境。  相似文献   

10.
科普从业人员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队伍,其自身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科学传播的效果。从职业差异性视角出发,基于实际测评的需要,将科普从业人员划分为讲解员、展品设计与研发、理论研究员、教育活动开发与实施、行政及运营管理、影视媒体创造及网络互联网开发、运行维护及技术保障和其他八个子类。依据基于职业差异性的科学素养中的科学术语、科学意识、科技社会功能、科技史、科技副作用五维度权重测评理论体系,针对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市的科普从业人员进行了科学素养测评研究,并将相关数据与非科普从业人员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科普从业人员科学素养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取自兰州市和西宁市两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发现:第一,高考加分政策对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程度高于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第三,汉语水平较差的"民考民"少数民族学生享受高考加分政策的程度高于"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科普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认识并审思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是科普信息化条件下开展科普工作的新内容、新任务、新使命,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科普教育功能的时代需求。结合科普展览工作的实践,简要介绍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工作的现状并从理论研究、资源建设、提高展览水平等几方面为开展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展览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普场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设施,是长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对国家的科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我国科普场馆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建设科普场馆,才能完成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职能进行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彤 《科技信息》2009,(6):48-48
科普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措施,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科普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认识并审思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开展科普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对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和成长中父母都在身边的普通在校大学生进行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测试比照,发现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比普通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该类大学生存在较多的躯体化症状、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情绪不易稳定等问题.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影响了他们在大学中的顺利成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健康素质,对该人群加大关注力度,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与辅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科普具有公益性、全民性、经常性、社会性的特点,这对作为科普工作推进者的科普人才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科普工作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到203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普人才的科学素养需要不断提高。科普文献资源为科普工作人员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北京天文馆现有文献资源体系的基础上,围绕科普文献资源库及实体资源库的建设情况,进行科普文献资源需求调研,为北京天文馆天文馆提供高效优质的科普研究基础支撑,使北京天文馆文献资源更好地为科普研究从业人员服务。  相似文献   

18.
科学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构成,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内部条件,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中国梦",既离不开人的素质,又依靠科学技术,还需创新发展。因此,实现"中国梦"最终需落实到科学素养上来,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呈现出发展不均衡不同步,整体水平低下的问题。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实现"中国梦",需要加强公民科学素养建设,应着眼于加强科学教育、加大科普宣传和建立检测评估机制,着眼于树立终身学习和崇尚科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3年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对在校大专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专生尤其是文科生和艺术类学生科学素养水平不高;科学知识比科学方法掌握得好,但对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了解较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持积极的态度,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还缺乏对伪科学和封建迷信活动的辨别和判断能力.培养大专生的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营造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吴娟 《海峡科学》2012,(3):27-28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少儿科普图书是提升少年儿童科学素养的基础.与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相比,我国原创少儿科普图书存在着较大差距,如品种单调、观念陈旧、形式古扳、互动性差,缺少服务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定位不清晰等.为了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少儿科普作者、出版工作者应从“激发兴趣、享受快乐”出发,精心打造优秀少儿科普图书,这对于少年儿童科普素养提升,进而对于全民科普素质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