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广杰 《科技信息》2010,(10):382-382,384
众多隐涵理论几乎都涉及了语境在理解话语隐涵中的作用。关联理论挖掘出了人类交际中最普遍的因素——关联,它在话语关联的基础上阐述的语境推理,更贴合人们会话交流实际,尤其是"语境是择定的,而不是给定的"这一论断,给出了交流得以顺畅进行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理论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其明示——推理模式能恰当地解释许多翻译现象.首先从理论层面简略介绍了关联理论,分析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本质、过程和标准的解释,随后用关联理论比较了英若诚与霍华两个<茶馆>英译本对文化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证明关联理论在解决翻译实践中所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作为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理解和传达意义的学问与翻译学研究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语言理解和表达。因而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然而关联理论仅限于解释翻译现象的某些方面,因为关联理论有着自己的理论目标并不仅限于解释翻译现象,将解释某些翻译现象的理论扩展到解释全部翻译现象自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张秀会 《科技信息》2012,(12):159-160
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用关联理论来解释人类交际和认知活动。作为一种交际和认知的理论,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言语交际中的隐喻、幽默、反语、夸张等现象。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框架来分析相声、小品语言产生幽默效果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5.
彭英  贾丽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26-129
关联理论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尤其注意探索语言交际的话语解释原则,也可对文学语篇中的若干语言现象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其中关联理论的强/弱暗含和识别命题形式分别可以用来解释文学语篇中的意外转折和悬念。  相似文献   

6.
晏开维 《科技信息》2008,(9):460-461
关联理论是一种富有解释力的理论,能给翻译研究以有益的启示,我们可以依据关联理论来解决翻译界多年争论不息的话题,并对一些重要的翻译概念进行证伪,如"对等原则"、"不可译性"等.它的产生虽然不是为了解释翻译,但它的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释翻译现象、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奠定了翻译本体论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揭示了翻译的本质性特征.由关联理论和翻译研究结合诞生的关联翻译理论更把翻译研究带上了新台阶,建构起了从根本上有别于以往翻译理论的崭新理论模式.当然关联理论也不能涵盖所有的翻译理论,囊括所有的翻译现象.尽管关联理论的翻译观目前也只是有了一个大体的轮廓框架,但却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微博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网络交际用语,因其鲜明的口语化书面体特征引起语言学家们的持续关注。作为会话分析的重要理论之一,隐涵理论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微博语言的言外之意。文章从话语隐涵理论视角对近年流行的微博语言进行剖析,阐释微博话语隐涵生成机制,指出人们能够借助网络语境和认知因素推导出微博的隐涵意义,同时也探讨了该隐涵意义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在人们所说的话与真正所想表达的意思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针对这种现象,很多语言学家都提出过自己的理论,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与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这两种理论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对这两种理论作了简要概述;然后从明说和暗含的差异、对反语现象的解释及语境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对两个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两种理论作了简要评述。从而得出虽然两种理论各有其优缺点,但关联理论相对于Grice会话含义理论还是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因语用研究而生,现今却越来越多涉及翻译领域。其示意——推理模式能恰当地解释许多翻译现象。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简略阐释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随后用关联理论比较英若诚与霍华两个《茶馆》英译本对文化现象的不同处理方式,举例验证关联理论在评析文学作品翻译上强大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0.
唐永霞 《科技信息》2008,(9):452-453
作为一种幽默形式,喜剧小品是当代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运用关联理论来解释07年春晚小品<回家>的幽默语言,以萨克斯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和"相邻对"为依据,将小品中的语言划分成小的语言对话单位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幽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观众更好的欣赏小品提供一个新的语用学的视角,结果表明:关联理论确实能够充分解释言语幽默现象.  相似文献   

11.
根据韩礼德(Halliday)的衔接理论、格赖斯(Grice)的说话隐涵原则以及塞尔(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了这些理论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以探讨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用关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翻译观,对红极一时的2010年南非世界杯宣传曲《旗帜飘扬》的中译部分以及《旗开得胜》的中文歌词部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解释和分析了两个中文部分的成功与失败之处。  相似文献   

13.
同语是日常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很特别的话语表达方式。基于会话合作原则的会话含意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修辞现象,通过用关联理论的观点来对同语进行分析。同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实现信息意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郭柯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40-141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两种不同类型但相互关联的学习方式,语言知识和能力是通过外显和内隐过程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内隐学习理论为研究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认知心理学内隐学习理论为视角,探讨该理论对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等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国民经济、人防法规等角度解释了重要经济目标的概念,明确了重要经济目标的发现与伪装是系统现象和系统问题。从隐真的角度出发,初步提出了重要经济目标伪装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模糊数学理论,构建目标伪装效能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实例数据验证了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重要经济目标伪装效能评估中的可行性、有效性,为客观、科学地评价重要经济目标的伪装效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一个翻译实例的辨析,揭示了语义的语用隐涵与翻译的二道意译之间的逻辑关联和思维推理过程,从翻译的角度探讨了语用学对教学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的“明示-推理”和最佳关联原理,解释了话语理解和话语推导的基本过程。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传递信息的无效或缺损、推理过程中的认知差异、教师话题转换等都会导致话语误解。为此,教师和学生应该互动,以避免话语误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探讨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的解释力。关联理论为解释交际活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关联理论主要说明话语的理解过程,忽略话语的生成过程,未能覆盖整个交际过程;而且,关联理论过分强调关联,不太重视语言的经济原则,对关联性的界定不够科学。  相似文献   

19.
"也"是个特殊的副词,在现代汉语里有不同的用法,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归纳言之主要有3种格式,除了语言学的研究外亦可以从逻辑学角度来分析"也"字句歧义,主要包括隐涵和预设两个方面,"也"字句中隐涵了同样性、并存性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多重隐涵义的取舍是有规律可循的。从隐涵和预设角度都可消除"也"字句歧义。  相似文献   

20.
用量子理论解释塞曼效应,用经典电磁理论解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振态,即原子能级在磁场中发生分裂的现象以及辐射振动的偏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