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 淮南矿业集团谢一矿4271B10工作面南起IV线以南133 m,北至Ⅲ-Ⅳ线以南10 m,上限标高-601 m,下限标高-654 m.该工作面走向长330 m,倾斜长110~200m,平均长150 m;煤厚0.7~1.8 m,平均厚1.3 m;煤层倾角7°~28°,平均21°.该工作面上段B10煤层为薄煤区未回采,其上覆B11b煤层Ⅲ-Ⅳ线以北已回采,Ⅲ-Ⅳ线以南未回采.  相似文献   

2.
一、工作面概况 4251B8工作面上限标高-487.5 m,下限标高-536.5m,走向长170 m,倾斜长60~133 m、平均93 m,煤层倾角24°,煤层总厚3.3~4.5 m、平均4.0 m,赋存稳定.  相似文献   

3.
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同煤集团四老沟矿极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巷道支护技术研究,对层间距为0.8~2.0 m下分层巷道采用双重组合支护方式,成功地维护住了巷道顶板,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分层掘进工作面的支护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程峰 《安徽科技》2004,(10):43-44
5611B11b工作面位于新庄孜矿五六采区Ⅲ线和李Ⅷ线之间,工作面上限标高为-495 m,下限标高为-592m,工作面走向长990 m,倾斜长160~180 m.煤层平均厚度3.5 m,总厚度2.5~4.8 m,局部有夹矸插入体,造成煤层变薄,煤厚不稳定;煤层倾角28°~32°.该煤层直接顶为灰色泥岩,厚2.0~4.0 m,易冒落;局部含伪顶,为碳质泥岩,厚0.3 m;老顶为细砂岩,厚2.0~4.0 m.直接底为灰色泥岩,厚0.8~2.0 m.煤层硬度f≤1.5,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绝对瓦斯涌出量9.0 m3/min,煤的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一、工作面概况 4251B8工作面上限标高-487.5 m,下限标高-536.5m,走向长170 m,倾斜长60~133 m、平均93 m,煤层倾角24°,煤层总厚3.3~4.5 m、平均4.0 m,赋存稳定.  相似文献   

6.
张结如 《安徽科技》2014,(11):49-50
朱庄煤矿是一座生产能力2.2百万吨/年的大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发生突水的Ⅲ631综采工作面位于Ⅲ63采区上部,为该采区右翼首采面。开采煤层为山西组6煤层,含煤地层之下为太原群灰岩。工作面走向长412.5m,倾斜宽180m。煤层倾角16~18°,煤层厚度平均2.8m。  相似文献   

7.
一、工作面概况 1271(3)工作面位于西一采区突出危险区域,13—1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两巷支护方式为锚索网。标高-745-660m,东西走向长度1350m.南北倾向长度160m。工作面内煤层倾角平均为4°,原始煤层瓦斯含量为8.5m^3/t.煤层总厚3.0~4.5m,平均煤厚3.6m。  相似文献   

8.
赵杨 《安徽科技》2014,(3):47-47
正一、背景概述E3211工作面位于钱营孜煤矿东一采区西部,为该采区首采工作面。根据实测资料,工作面机巷长2207.7m,底板标高-235.728~-629.156m;风巷长2252.0m,底板标高-233.123~-647.533m,底板最大落差约414.41m,机巷最大倾角18°,两巷方位角206°;开切眼长280m。工作面内32煤层平均倾角约12°,煤层走向WE,倾向SN。工作面内煤厚在1.70~4.8m之间,平均煤厚3.14m,煤厚变异系数γ=20%,属于稳定煤层,煤层可采性指数K=1。采用综合机械化俯采方式回采。由于工作面落差较大,工作面供水系统是确保工作面正常回采最大问题。该矿  相似文献   

9.
一、工作面概况 Ⅱ1023综采工作面位于矿井西部Ⅱ102采区东冀二阶段,工作面标高为-630—668m,走向长约410m,倾斜宽约150m,煤层厚度0.4—3.4m,平均为2.86m,局部有伪顶,煤层倾角4°~17°,平均9°。回采方向上机巷整体为上坡,坡度4.9°,起伏变化小;风巷整体为上坡,坡度3.6°,起伏变化较机巷略大。  相似文献   

10.
张胜云  何峰  张小康 《科技资讯》2012,(16):109-110
在我国近距离煤层赋存和开采所占比重很大,而吕梁矿区木瓜煤矿层间距小于10m的可采储量占总储量的80%,木瓜煤矿主采10号煤层,工作面长度由250m延长设计为300m,为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所以研究近距离下煤层300m刮板输送机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木瓜煤矿近距离下煤层300m超长综放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适用性确定的技术难题,基于矿山运输机械设计原理,采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对300m综放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功率、链条强度等指标进行理论验算。通过计算分析表明,选取SGZ1000/2×1200刮板输送机各项工作指标达到了工作面加长后的要求,为相似矿井刮板输送机选型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地质概况及生产技术条件 1111(3)综放工作面为东一C组采区东翼一阶段,该面走向长1712 m,倾斜长180 m,工作面标高-500~-432 m.煤层稳定,平均厚4.79 m,含l~3层夹矸,上部两层夹矸为炭质泥岩,不稳定,且局部发育;下层夹矸为泥岩及炭质泥岩,普遍发育.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及泥岩,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及泥岩.  相似文献   

12.
南梁厚土层浅埋单体长壁工作面矿压规律实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梁煤矿首采工作面20105采前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观测,实测了活柱的下缩量、工作面顶板的移近量、顶板的来压强度以及巷道变形破坏参数,总结了厚土层覆盖层浅埋煤层单体长壁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实验和观测表明,厚土层覆盖浅埋煤层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大,矿山压力显现剧烈,周期来压台阶下沉量大.针对目前顶板的支护状况和顶板灾变危险,提出了提高支柱初撑力等改善措施,为实现厚土层覆盖浅埋煤层单体长壁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可靠依据.图7,参8.  相似文献   

13.
张江成 《科技信息》2011,(34):403-403
本文通过对同煤集团四老沟矿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工作面停采线合理位置的研究,对停采线附近层间距为0.8~2.0m下煤层巷道及工作面采用联合支护方式,成功的维护住了工作面及巷道顶板,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保证了撤面期间的安全。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煤层综采工作面停采线位置的确定和提高煤炭采出率具有一定的借鉴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郑州矿区典型的“三软”煤层综放工作面为对象,试验研究了长钻孔注水防尘技术,取得了“三软”煤层长钻孔注水经验和参数,为郑州矿区类似条件的工作面推广该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朱长河 《安徽科技》2005,(11):38-38
一、实验区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谢李公司二井62采区保护层B9煤层厚1.4~2.2m,平均厚1.7m;被保护层B8煤层厚8~10m,平均厚9m.两层间距11.4m.B9煤层最小倾角64°,最大102°,B9煤层既是上保护层,又是下保护层.开采范围上顺槽标高-489m,下顺槽标高-559m.实验区上邻近工作面的开采过程中,5222B9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87m3/t;5222B8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8m3/min,抽排量为1349m3/min,相对涌出量为8.17m3/t.实验区B8下限标高-570m的瓦斯压力为1.5MPa,计算得瓦斯含量为7.3m3/t.  相似文献   

16.
 近距离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上下分层间相互影响、巷道布置与支护困难、工作面接替紧张、生产效率偏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辛置煤矿9#薄煤层和10#煤层层间距仅为1.71m,以此作为工程背景进行近距离煤层同采方案研究。根据目前研究近距离煤层开采较为成熟的“稳压区理论”与“减压区理论”,对辛置煤矿9#、10#煤层两同采工作面错距进行计算分析;运用FLAC3D软件对9#、10#煤层两个工作面同采不同错距条件下所产生的应力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辛置煤矿10#煤层与9#煤层同采过程中工作面的合理错距不应小于35m。研究解决了辛置煤矿工作面接替紧张、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淮南矿业集团目前有9对生产矿井,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占6对.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的涌出量、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在进一步增加.以谢一矿为例,目前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已达100m3/min,单个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达30m3/min.主采煤层C13、B11、B9b、B4ba为"双突"煤层,B6、B7、B8煤层也为高瓦斯煤层.双突工作面、双突掘进头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海孜煤矿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煤层起伏变化大。矿井可采煤层6层,主采煤层为10煤,煤层厚度2.3—7.04m,平均2.67m.变异系数39.7%,可采指数92%,属较稳定煤层。煤层发育较好,为中厚至厚煤层。从1987年至2000年,采煤工作面一直使用DZ20—25型支柱。  相似文献   

19.
朱庄煤矿是一座生产能力2.2Mt/a的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发生突水的3628综采工作面位于Ⅲ62采区中下部,开采煤层为山西组6煤层,含煤地层之下为太原群灰岩。工作面走向长860m,倾斜宽115~192m,煤层倾角5~9°,厚度2.6m左右,机巷、风巷底板标高分别为-356~-378m、-350~-373m,里高外低。  相似文献   

20.
针对西南地区高瓦斯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层间距小于7 m时,石门揭煤工作面前方多层煤层需统一消突管理,常规超前钻孔工程量大,严重制约了煤矿安全生产和采掘工作面接替等问题,提出采用穿层钻孔水射流割缝防突技术,一次性对石门工作面前方煤层群统一卸压增透,快速安全揭煤的思路。以贵州雷公山煤矿为例,采用FLAC3D模拟了不同缝槽布置方式以及缝槽间距对煤层群卸压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多煤层煤孔中部均布置一个缝槽,同一煤层内缝槽间距为4 m,可使石门揭煤工作面前方控制范围内煤体整体卸压。现场应用证明:采用水射流割缝技术,预抽达标时间缩短约39 d,钻孔工程量减少610 m,钻孔数量减少30个,可实现快速安全揭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