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赎刑最本源的意思是指犯人缴纳一定数量的财产而赎免其刑罚.它作为一种刑罚替代方式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虽然对赎刑制度存废的争论古已有之,但是赎刑制度在中国古代法的演进过程中确实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其具有的价值光芒仍然值得当代借鉴.为避免赎刑制度造成“贫富异刑”,需要对其进行平等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陈怡 《科技信息》2007,(20):158
赎刑制度是中国古代刑法发达的反映,它从夏代产生起,为历代王朝所承用,直到清末引入西方法制,才被取消.赎刑制度在中国古代刑法的执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中国古代的这种制度稍做研究,以供读者.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古代刑罚的嬗变及刑罚制度的分析可知,中国古代的刑。罚与观念密不可分。从刑罚的起源来看,刑罚既不是“出于天”,也不是“起于兵”或“源于苗”,更不是由“象刑”演变而来,刑罚只不过是观念的产物,并随着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变化。髡刑在中国古代之所以被认为比笞刑还重的刑罚,只能从古人对头发的不同观念来解释。而族刑作为极其残酷的刑罚制度,也不过是宗法制度和家族观念的产物,其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不论是“秋冬为刑杀”的“顺天行刑”思想还是“灾异赦宥”的行刑思想,都是当时的人们对四季及天象异常的相应观念在行刑制度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管制刑不属于附加刑中的资格刑,并不能完全按照附加刑来适用;管制刑与其他刑种的关系是协调的,它的存在不仅不会破坏现行刑罚体系,反而是刑罚体系完善不可或缺的刑种;管制刑引入刑罚易科制度,有利于解决管制犯在管制期间又犯新罪或又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作为独立刑种的管制刑不宜由不属于独立刑种的缓刑来取代。  相似文献   

5.
朱熹《舜典象刑说》主要涉及刑法产生理论基础、恤刑及赎刑思想。心情阴阳学说是朱熹刑法思想产生的法理学理论基础,并将此学说与理气观相结合建构成更深广的理论;朱熹的恤刑观并非是轻刑宽恤,而是体现了圣人制刑止刑的严刑宽民思想,朱熹认为赎刑必须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不唯贫富,反映了朱熹适用法律的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6.
社区服务刑由于其轻缓性、社会性、恢复性的特点备受理论界和实务部门的青睐,开始频频出现在各国刑罚制度中。由于我国尚未将社区服务刑作为一种刑罚纳入刑法体系,本文通过结合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实践和社区服务刑在各国实行的经验,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服务刑制度,以期对社区服务刑制度在中国的设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新刑种的增设应取决于刑罚目的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现行刑罚体系监禁刑偏重,妨碍了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应在总结我国刑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增加非监禁刑刑罚种类,如:社会服务刑,劳动教养刑,并进一步丰富资格刑的种类.  相似文献   

8.
慎刑作为21世纪刑罚的价值取向符合时代精神,慎刑是一种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价值取向。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时代,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解放是新时代的主题。沿着慎刑价值取向的思路,在刑罚适用上应当采取刑罚慎重适用和刑罚适度适用原则。倡导刑罚功能实现三个转变:惩罚功能向恢复性功能转变;矫正功能向宽容性功能转变;威慑功能向警性功能转变,使刑罚朝着文明、人道、人权,又不失威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短期自由刑的行刑效果一直遭受质疑。但事实上,报应、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均是现代刑罚目的所在,刑罚运作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这正是短期自由刑存在的价值基础。刑事一体化必须创造结构合理、机制顺畅的刑法实践,短期自由刑的构造与运作模式正与之契合。  相似文献   

10.
当"预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罚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立法、司法、执法的主流的时候,刑罚的报应主义与单纯的惩罚主义已经成为历史,慎刑应该是作为21世纪刑罚价值取向的主要的内容和潮流,对我国的影响来说主要表现在我国刑事政策、刑罚种类和刑罚意识的转变,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根据不同的罪犯情节,依据法律的规定适用合适的刑罚。在当今的中国,刑罚的慎刑思想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