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0年前,科学家首次成功地把外来基因移植到植物中。从那以后,转基因作物预示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来临:大量特性增强的食物、燃料和纤维将解决人类的饥荒问题,为农民带来利润,并营造一个更加绿色的环境。在很多方面,这场绿色革命已经来临。移植了有用特性的转基因作物如今在至少28个国家的1.7亿公顷土地上生长着。  相似文献   

2.
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人称"植物癌症". 植物从胚胎发育、生长到开花结果,整个生命过程都是受细胞内的基因控制,进行着有条不紊的新陈代谢.当植物被病虫害侵袭受到损伤后,这种原先正常的、有条不紊的新陈代谢程序就会被打乱.  相似文献   

3.
《知识就是力量》2014,(1):32-37
正自古以来,人类对月球就充满了向往。我们已经无从知晓是谁第一个仰望明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身体里那份对月球的好奇,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基因,在人类的种群中一代代传承。在世界各地我们都可以找到人类膜拜月球的印记。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家喻户晓,嫦娥奔月的故事穿越千年流传至今仍然有着巨大的魅力,这从中国第一个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就可见一斑。每到中秋节,美丽的嫦娥会在舞台上讲述一个动人的传说。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是奥林  相似文献   

4.
从古人给合欢、睡莲等植物起名时开始,人们就一直在传说:合欢的叶片到夜晚会合拢起来,睡莲晚上要"睡觉".然而遍查图书并进行网络搜索,却不见任何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 这些植物昼夜的变化确实是真的吗?你在夜晚观察过合欢、睡莲吗?植物的"睡眠"现象是合欢、睡莲这两种植物独有的吗?还有哪些植物也在晚上"睡觉"?除了晚上,从清凉的早晨到烈日炎炎的中午,植物在白天又有哪些变化昵?我们人类通常中午还要午休一会儿,植物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一番植物的昼夜之旅,穿梭于白天与黑夜之间,观察植物的姿态差异,感受灵性的植物之美吧!  相似文献   

5.
当人类由游牧变为定居之之后。也就有了城镇。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长安、罗马、雅典……一座座历史名城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到了现代,人类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快,愈来愈多的人放弃了土地,涌入城镇。在原本是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的地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让我们带一部热敏相机,从空中来看一看我们的地球,看一看我们生活的城市。图1和图2都是我国的珠江定角洲地区,前者摄干1988年,后者摄于1995年图中,黑色和深灰色处是人类的各种建筑物,土黄色处是荒地和建筑用地,而绿色处则是植物。两相比较。我们发双…  相似文献   

6.
1871年,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12年之后。又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他在书中运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自身进化前途和命运的关怀,远胜于对自己身世的回眸与追问。50万年以后的人类会是什么形象?我们会变成鳞茎状的树栖人吗?我们会变成大头大眼的恐龙人吗?我们会变成……?抑或什么都不变?……  相似文献   

7.
1.发生史决定构造人类的生存与土壤有密切关系,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份和水份而生长发育,人类喜欢自然界绿色的颜容,利用绿色的产物作为粮食、衣料、燃料和建筑材料,构成了人类的文明。众所周知土壤是植物光合成生产的支承体,这个背光的隐藏于土壤的空间是一个黑暗的世界,人粪和动物的粪尿,动植物遗体等废弃物最后又回到了土壤,经过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等的活动被分解为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大地、大海和天空的探索变得更深入。地球的大气、海洋、岩石、动物和植物,正在经历着一种大到足以标志着一个世的结束和另一个世的开始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些地球科学家看来是“人类世到来了”的标志。如果他们能够证明这一新的地质年代何时开始,那么“人类世”将会被添加到地质历史的第四纪中。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地质学的角度来了解这个已经到来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说来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当植物受到损伤后,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生长,最终导致死亡.如有一种名为瘿蜂的小昆虫,特别喜欢在栎树的皮下组织中产卵,孵化成虫瘿,破坏了栎树的组织细胞,时间一长就会使植物的细胞组织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哆啦A梦"系列动画片的2009版<大雄和绿巨人>中,出现了一棵有知觉、会交流的"树小子".它来自一个绿色的外星球,那里的植物不但会交流,甚至可以说话、可以行动.  相似文献   

11.
绿色之所以象征生命,是因为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孕育出了其他的生命.其实,植物的神奇、伟大远远超出了我们肉眼所见的范围.且不说那令多少植物学家为之毕生探索的光合作用,仅就它们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神奇功能而言,已足以令人不可思议.在我们人类因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自豪,因化学武器的生产而烦恼时,殊不知在那些默默无语、静静不动的植物身上,早已有了利用次生代谢产物传递信息和防敌、攻敌的本领.几千年来,正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至于今天当人类面临癌症、艾滋病等致命疾病的困扰而无力自拔时,又把希望寄托在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身上.抗癌新药--紫杉醇,就是红豆杉类植物对人类作出的又一伟大奉献.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到了2029年,智能机器将超越人类。"——雷·库茨韦尔作为谷歌公司人工智能专家,库茨韦尔指出,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制造出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过不了多久,智能机器人将会从体验中吸取教训,说笑话,甚至调情挑逗,并且有望于2029年超越人类的智力。库茨韦尔说:"我们希望未来的计算机能够阅读任何网页内容以及任何书籍,之后能够与人们进行智能对话,并回答一些问题。"据悉,一家谷歌收购的机器人公司近期已研制出能够与主人对话的机器人,它可以告诉主人家中哪儿有烟雾以及烟雾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医学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人类因为有了医学而能够治愈伤病、延长生命.医学终结于死亡,对死亡的判定经历了从"心死"到"脑死"的变革,脑死亡问题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概念问题、伦理问题和法律问题等,至今仍在讨论当中.以脑死亡判定死亡可能也只是一个阶段的认识,医学会发展到什么境地,人类会发展到什么境地,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但我们不应忘记,科学不是世界的全部,医学不是生命的全部,人类也不是自然的全部.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日本"哆啦A梦"系列动画片的2009版《大雄和绿巨人》中,出现了一棵有知觉、会交流的"树小子"。它来自一个绿色的外星球,那里的植物不但会交流,甚至可以说话、可以行动。当然,这只是个童话故事,科学家一贯认为植物不具有社会性。然而,某些环保主义者坚持认为植物也有社会属性。最近,加拿大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植物的确有社会属性,因为它们可以辨认亲属,能和同种植物和谐共处,却厌恶其他种类的植物。  相似文献   

15.
<正>说来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也会患癌症。当植物受到损伤后,伤口由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癌变",出现各种"恶性肿瘤",造成畸形生长,最终导致死亡。如有一种名为瘿蜂的小昆虫,特别喜欢在栎  相似文献   

16.
冬日寻花     
在冬季,人类总会寻找各种方式保暖,植物也是如此.大多数植物会选择隐匿在土壤的保护下,等待来年春天的召唤.但仍有一些植物选择在寒风中绽放,给萧瑟的冬季带来一些生气.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里的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杏风":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那就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景林 《科学之友》2002,(6):16-17
1871年,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12年之后,又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他在书中运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初步揭开了人类起源之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自身进化前途和命运的关心,远胜于对自己身世的回眸与追问。那么50万年以后的人类会是什么形象呢?我们会变成鳞茎状的树栖人或大头大眼的恐龙人吗?英国著名古生物与古人类学家迪克森在《后人类》一书中把50万年以后的人类勾勒成“是一种浑身呈鳞茎状的、布满红色血管、栖息在树上的动物。”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我国化肥用量、结构和肥料管理3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化肥生产和使用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调整肥料养分和产品类型来均衡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通过肥料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管理来实现肥料可持续发展;应当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核心,实施"以质量替代数量"的发展战略.建议通过技术措施、管理法规和科技创新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肥料保障体系.围绕绿色肥料,提出了科技界在构建绿色肥料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植物矿质营养学说与有机营养学说的融合;深入探究新型肥料作用机理与新产品创制技术,采用新技术革新大宗基础化肥;加强"肥料-土壤-植物"之间养分转化规律科学问题的梳理;探讨有机肥开发新的技术途径;呼吁创立以科学家、农学家、工业专家、企业家、政府主管部门共同主导的"科学的中国肥料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给我们带来深刻印象的尤里·加加宁于1961年4月12日作为人类第一个使者进入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的黑暗世界旅行到现在,仅仅经过了30年。“地球是绿色的。”当时,几乎还没有任何人预料到我们长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居住的地球上,从热带到寒带,从岛屿到高山,从海洋到沙漠,到处都有植物的踪迹,在这浩瀚深邃的绿色世界里,蕴藏着许多数理奥秘,说来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