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经 X 线、B 超与内镜检查,结合活检及手术病理,确诊结肠癌120例,其中12例属早期癌。X 线诊断符合率83%(100/120),内镜诊断符合率97%(110/120)。B 超诊断符合率67%(80/120),另外 B 超对108例中晚期结肠癌,周围脏器转移灶检出率为60%(65/108)。总结了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误诊、漏诊原因,有助于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强调将结肠双对比造影作为常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针对早期食道癌患者进行X线诊断的价值及特征分析。纳入本组研究的56例病例均系2017年2月~2019年1月年间至定西市中医院接受诊治的早期食道癌患者,均行X线钡餐检查,依据其临床资料与X线诊断结果合理分析X线检查在早期食道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与特征。局限性黏膜中断、扭曲、增粗27例(48.21%);龛影13例(23.21%),癌组织生长向腔内,并形成单发或多发小溃疡;充盈缺损9例(16.07%),单个有如息肉或蕈伞状的光滑肿物突向于管腔;食管管腔呈局限性扩张度降低、管壁僵硬5例(8.93%,5/56);食管功能性改变2例(3.57%,2/56),钡剂流经病变部位速度减慢,短暂性滞留及痉挛。X线片在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诊断中确具较高诊断价值,且操作简单,但要求相关医师充分掌握食管黏膜特征,以根据所获理想的影像学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和慎重诊断,警惕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3.
探讨低张口服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对小肠疾病的MSCT诊断价值。随机选取近2年来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8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64例行低张口服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MSCT(小肠造影MSCT),64例行常规腹部CT检查,对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价小肠造影MSCT及常规腹部CT检查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研究组的检出率为68.75%,对照组的检出率为3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张口服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MSCT为临床小肠疾病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医学影像学是以物理学手段检查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与病理状态的图像,根据图像所显示的特点,对所患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新兴的医学科学。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人体器官疾病的影像学检查使临床诊断发生深刻的改观,尤其于1972年CT技术应用于临床,使影像学诊断又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目前的医学影像学已基本形成独立的体系,有:传统的X线检查(含影像增强与电视录象系统);超声体层检查(含幅度调制型-A型及辉度调制型-B型);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rTomography)简称CT;磁共振扫描(Magm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亦称磁共振成像术;核素图像诊断技术,是显示人体器官的放射性核素图像;血管造影术,尤其是数字减影造影有增强血管影像的作用;介入性放射学亦称手术放射学是在X-线CT或超声波的影像监视下进行治疗或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不仅能将不同密度的器官清晰的分辩,而且磁共振能在病早期的生理生化的变化,按弛豫时间诊断癌早期的变化,这并不亚于六十年代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给临床医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成人麻疹肺炎的认识及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8年12月148例确诊为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48例成人麻疹肺炎X线表现网织型103例(69.7%),网织小结型31例(20.7%),网织小结浸润型14例(9.6%)。结论X线表现及动态变化,对于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经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 10例病例中,单骨型2例,多骨型8例;单纯骨质硬化表现2例,合并有其他影像变化特点8例。结论 X线及CT检查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成人麻疹肺炎的认识及X线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8年12月148例确诊为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48例成人麻疹肺炎X线表现网织型103例(69.7%),网织小结型31例(20.7%),网织小结浸润型14例(9.6%).结论 X线表现及动态变化,对于成人麻疹肺炎及麻疹合并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钼钯显示非典型乳腺癌临床 X线特征 ,提高乳腺癌的临床 X线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对 2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而钼钯 X线片上未见肿块的乳腺癌回顾性总结分析 ,全部病例均有轴位、斜位 X线片。结果 :根据其 X线形态特征分三型 :片状浸润型 8例 ,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62 .5 % ;钙化型 7例 ,以浸润型单纯癌为主占 85 .7% ;结构紊乱型 1 0例 ,以浸润型导管癌为主占60 %。结论 :钼钯显示非典型乳腺癌有其 X线特征和病理基础 ,掌握其特定 X线表现 ,对提高乳腺癌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住院精神病患者口服氯氮平后引起吸入性肺炎的X线影像。方法:对2010年至2011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口服氯氮平后引起吸入性肺炎56例患者的胸部X线影像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影像为肺内单发或多发斑片状模糊影,而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结论:应密切观察服用氯氮平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胸部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经腹部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择于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陇西县巩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超室进行诊断检查的子宫肌瘤病患72例,并且诊断方式差异分为经阴道超声诊断组(38例)与经腹部超声诊断组(34例),对比两组诊出例数,计算诊出率,同时对比各组的子宫肌瘤诊出数量,结合手术确诊结果,对比组间差异。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检出率方面,经阴道超声诊断组检出子宫肌瘤37例,检出率为97.37%;经腹部超声诊断组检出子宫肌瘤30例,检出率为88.24%;而在子宫肌瘤诊出数量对比方面,在子宫肌瘤诊出数量对比方面,经阴道超声诊断组检出子宫肌瘤共计124个,手术确诊为127个,肌瘤检出率为97.64%;经腹部超声诊断组检出子宫肌瘤共计110个,手术确诊为121个,肌瘤检出率为90.91%。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能够大幅度提升子宫肌瘤的诊出率和精确度,对子宫肌瘤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存在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Osteitis condensans ill英文缩写OCI)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提高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确诊的36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X线及CT表现,对二者的影像诊断进行了对比。结果:36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中,X线诊断为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25例,骶髂关节显示正常13例,3例可疑;CT扫描诊断为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32例,正常3例,1例可疑。结论:CT扫描可以提高致密性骨炎的检出率,对可疑X线平片应行CT骶髂关节薄层扫描,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 X线表现 ,提高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X线征象较典型的胃恶性淋巴瘤 7例 ,其中男性 5例 ,女性 2例 ,全部经胃镜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病变发生在胃窦部 5例 ,胃体部 1例 ,胃底部 1例。息肉结节型 3例 ,较大溃疡型 2例 ,肿块型 2例。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邓肖群  周丹 《甘肃科技》2009,25(9):159-160
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及规律性;经腹及经阴道联合二维超声检查宫体、宫颈、卵巢及子宫静脉,观察静脉有否曲张,及彩色多普勒评价血流情况;检出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27例经X线盆腔静脉造影或腹腔镜、选择性卵巢静脉造影术证实;经阴道彩超是一种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的信息价值可与X线盆腔静脉造影或腹腔镜媲美。  相似文献   

14.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及CT影像表现,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1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及CT表现,对二者的影像诊断进行了对比。116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X线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71例,正常38例,可疑7例。CT薄层扫描+骨算法重建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107例,正常4例,可疑5例。CT薄层扫描骨算法重建可以提高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及正确分级,可疑X线DR平片应行CT骶髂关节薄层扫描,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掌握南华县克山病病情变化、现状和消长趋势,为云南省克山病防治及评估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填表、详细询问病史、临床检查、描记心电图对监测点常住人口开展监测,对克山病病人及可疑病例作X线摄片。结果:2010年南华县2个监测村无急性、亚急性克山病发病,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检出率分别为0.12%和0.23%。结论:南华县克山病病情总体处于平稳低发状态,但仍有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新发病例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005年—2007年80例确诊支原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轻,与X线征象不相符,病程一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90%,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X线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改变45例(56%),小叶实质和节段肺实质浸润性病变25例(31%),弥漫混合性浸润性病变10例(13%),伴有胸膜炎15例(19%)。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微,而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2例RA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指出RA肺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肺间质浸润或纤维化,病程多在5年内出现,40岁以上患者多见,免疫血清学检查以IgG增高为主,CiC和C_3亦增高,X线表现主要以胸膜炎型,网状纤维化型及混合型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X线诊断的水平.方法:对2005年-2007年80例确诊支原肺炎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较轻,与X线征象不相符,病程一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为90%,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X线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改变45例(56%),小叶实质和节段肺实质浸润性病变25例(31%),弥漫混合性浸润性病变10例(13%),伴有胸膜炎15例(19%).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轻微,而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需认真分析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加深对肺炎型肺癌 X线征象的认识 ,提供其病理理论依据。方法 :对照分析 14例肺炎型肺癌的 X线征象与病理特征。结果 :肺炎型肺癌 X线征象与癌组织生长方式有关。结论 :提高对肺炎型肺癌X线征象的认识及加强相应的检查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CEUS-FNBH)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92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患者,于术前行SLN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并与术前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进行比较,探讨CEUS-FNBH在诊断乳腺癌转移性前哨淋巴结的有效检出率.结果 92例乳腺癌SLN手术证实为转移性,常规超声检出66例(71.73%),CEUS检出84例(91.30%),CEUS-FNBH检出89例(96.73%);CEUS-FNBH对乳腺癌SLN检出率最高,其次为CEUS、常规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细针穿刺组织学活检对乳腺癌SLN的有效检出率均高于单一超声检出率,该检查方法对乳腺癌转移性SLN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