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858年11月鸦片输华合法化之后,中英两国围绕鸦片税厘又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纷争。其主要原因,从国内看,每年成百上千万两的洋土药税厘收入成为清政权赖以维持的重要经济命脉之一。从英国看,从19世纪开始,鸦片收入在英属印度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这些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以“国内开支”的名义汇回英国,使英国本土也成为鸦片贸易的重要受益者。  相似文献   

2.
清末及民国时期,鸦片在广西呈日益泛滥的趋势,鸦片贸易对广西的政治影响也越来越大.国内外各种势力围绕鸦片贸易问题出现各种各样的争端,深刻影响广西的政治统治与形势.  相似文献   

3.
张易 《海峡科学》2011,(11):52-54,94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对外贸易的局面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其中进出口差额的变化究竟对中国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鸦片贸易后的中国,其贸易地位转变以及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鸦片的大量进口所造成的贸易进出口差额的转变,而在于中国自身产业结构及自然经济的落后生产力上。  相似文献   

4.
《世界博览》2010,(2):74-74
要是没有鸦片,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历史也许就会与现在的大不相同。鸦片这种让人上瘾的有毒物质,使全球贸易的天平倾向了西方,它抢走了清帝国积累了好几个世纪的白银。都知道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因此引起了中英鸦片战争,在《鸦片政权》这本书中提到,随着大英帝国的鸦片逐渐减少,日本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  相似文献   

5.
有个叫做罗布波克(Lubbock)的殖民主义者,写过几本关于鸦片走私船、运卖中国“苦力”的快船之类的书,例如其中一本“鸦片快船”“The Opium Clippers")对我国反鸦片运动,诋毁咒骂。无所不至,但此书也提供了一些事实,教后人知道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的残暴真面目.例如书中第151--152页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名义上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实际上指挥鸦片走私和侵略军队、对抗和破坏以林则徐为首的中国人民反鸦片运动的那个义律(Charles Elliot),原来也是以追捕“奴隶”起家的。书中说,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英国之间有关开展贸易的接触和来往,近几个月来有了显著的活跃气象.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英国工党议员、前任贸易大臣威尔逊拜访过周恩来总理,探询中英贸易发展的可能性.英国工商团体在日内瓦和中国代表团的贸易专家进行具体的讨论后,双方同意互派贸易访问团进行访问.中国贸易访问团应英国工业联合会等五个工商团体的邀请,已于六月二十八日至七月十四日完成了他们的访问,受到当地热诚的欢迎.在和中英贸易委员会的代表们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访问团表示,在今后一年中,中国有可能和英国作成一笔八千万到一亿英镑的交易.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作为清王朝“闭关政策”产物的行商集团,曾经是专揽广州口岸进出口贸易的一支劲旅,凭藉着茶叶海上出口贸易这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行商积累了巨资,个别行商还在鸦片战争前夕,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但是,由于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罪恶的鸦片贸易和英国侵略者的侵华战争,使行商集团危机不断,破产不迭,并遭受战争的重创而一蹶不振,最后又全盘没落  相似文献   

8.
英镑区     
一九三九年九月,英国为了加强外汇和外贸管制,成立了英镑区。规定区内各国货币对英镑保持固定比价;区内贸易和财政都用英镑结算;成员国的黄金外汇储备必须存在伦敦英格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3,(20):10-10
去年中国是英国节目最大的市场国家,盈利增幅90%。由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和协定委任的,并由电视研究伙伴关系实施的英国电视出口的年度调查表示,在中国征收在英国电视节目方面的税收如今每年高达1200万英镑,和2011年的650万英镑相比,这笔税收给制造商和经销商提供了国际商务方面的快速增长资源。  相似文献   

10.
去年英镑对美元、西德马克和法国法郎的比价,分别下跌了20%、8%和8.7%。今年1月中旬,英国中央银行被迫提高利率,力图稳定英镑汇价,但英镑对美元的比价继续下跌,到1月23日,已跌至1英镑只能兑换1.11美元的历史最低点。英镑汇价为什么急剧下跌?英镑的地位和前景如何?这已成为金融界议论和关注的一大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镑由硬货币变为软货币,正是英国经济兴衰史在英国金融领域的具体反映。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十九世纪英自命为“日不落的帝国”。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  相似文献   

11.
图表     
去年中国是英国节目最大的市场国家,盈利增幅90%。由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和协定委任的,并由电视研究伙伴关系实施的英国电视出口的年度调查表示,在中国征收在英国电视节目方面的税收如今每年高达1200万英镑,和2011年的650万英镑相比,这笔税收给制造商和经销商提供了国际商务方面的快速增长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晚清历史上,鸦片这种物质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可以说它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近代史上若干重大事件都与它有着某种关联。在鸦片的身上浓缩了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子,通过对鸦片贸易与晚清中国市场开放问题的深入研究,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晚清历史的原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英国     
历史的曲折中英两国地处东西,遥隔万水千山,但是早在十五、六世纪,英国曾3次派航海家探索一条从欧洲西北部到达中国的海上通道,其中有一次还携带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致中国明朝皇帝的亲笔御书,要求开展“两国贸易,互通有无”。由于种种原因,英国方面的上述努力均未成功。今天,那封御书副本作为英国历史上曾为建立中英关系作过努力的见证陈列在大英博物馆内。之后,直到1793年,英国特使麦卡特尼勋爵抵达中国,并在承德避暑山庄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这是中英两国第一次正式接触,中英贸易随之也发展起来。据统计,1832年英国商船抵华共计70余艘,居各国来华商船的首位。但是,英国商人对华的鸦片贸易也发展起来。1839年,林则徐禁烟。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王朝订立  相似文献   

14.
在1955年的头三个季度,英国经济情况继续沿着从去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呈现的趨势,向恶化的方向发展。保守党在英国大选以前保证将出现的所谓长久的“繁荣时代”,已被事实证明只不过是骗取选票的空头诺言而已。英国经济情况恶化的最明显的徵象,就是国际收支逆差和物价上涨。一年多以来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增长,使英国的黄金美元储备大大地减少,达到了1953年以来的最低点,以致在国际货币交易市场上对英镑普遍看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者又在纷纷讨论英镑再度贬值的可能性。英国财政大臣巴特勒所不断重复的他的一句话的声明“英镑绝不贬值”,只是说明英镑目前的不稳固地位,反映了英国当前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在英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上,它的对外贸易佔据着主要的地位,甚至被称为“英国的生命线”英国国内所需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绝大部分依靠自其它国家的进口,而  相似文献   

15.
英利条约     
利比亚政府在今年11月26日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宣布,要同英国进行关于修改英一利条约的谈判。为期20年的英利“友好同盟条约”是在1953年7月29日缔结的。根据这个条约,英国取得了在利比亚建立基地、驻扎军队(英国在利比亚保持着一个装甲师)和派遣“专家”的特权;同时,英国还借助于五百万英镑(每年付一百万英镑)的财政援助和每年另付二百七十五万英镑的对利比亚预算的津贴,控制利比亚的经济。这项条约的缔结,是由于在面临美国的排挤下的英国,要保持它在利比亚的既得利益。1952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时,国内已有美、英、法的许多空军基地。英国除了控制了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  相似文献   

16.
怀旧的英国人认为,英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但实际上,英镑纸币是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后才开始发行的。早期英镑没有固定面值,只是一种支付等价黄金的“代金券”。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百万英镑”的故事。18世纪中期,大额英镑纸币开始有了面额;又过了几十年,10镑以下的小面额钞票才开始流通。1928年,彩印的现代英镑纸币正式发行,史称“A系列”。目前英镑纸币的版式是由1970年的“D系列”确立下来的,正面印英国女王头像、背面印英国历史名人。现在流通的英镑是“E系列”,有新旧两个版本,替换工作还正…  相似文献   

17.
鲜明对照     
报载英国为查尔斯王储举行规模盛大的婚礼, 耗费10亿英镑,英国报刊称这次婚礼为“世纪的婚礼”。就在王室挥金如土的时候,英国失业人数已达280多万,占劳动力总数的11.8%,同时,英国30多个城市发生了200年以来最大的群众骚乱,至今没有平息。为此,反对党工党对政府在议会上提出了弹劾动议。为了平息严重的失业问题和社会动乱,撒切尔夫人在议会宣布,政府将拨款4亿至5亿英镑,救济失业者。一方面,拿出10亿英镑供王室的一对新婚夫妇挥霍;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贸易是中西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其中东印度公司控制下散商的“港脚贸易成了整个结构的基石”.商散在与东印度公司互为依赖、互为补充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不断扩大港脚贸易,进行疯狂的鸦片走私和继续从事棉花贸易,达到不断扩充自己实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不断设法逃避和抵制东印度公司的管制,使自己在中国站稳脚跟,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最终导致了对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特权最猛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英国财政大臣在议会下院讲话时宣布:虽然加入欧洲单一货币可能对英国有好处,但在自己的经济和欧元区12国的经济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之前,英国是不会放弃英镑和便士的。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英国的“保留”和“慢热”状态,是英国人崇尚渐进式改良的反映,同时还反映了对自己过去的留恋与对自我的爱惜。  相似文献   

20.
“英国科技濒临危机”,1986年是英国“科学界士气降到本世纪最低点的一年”。这是英国科学界发出的沉重呼声。英国1985—1986年度科研预算从1984—1985年度的5.5亿英镑增加到5.84亿英镑,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所增无几。这使大学科研经费短缺。科研经费的短缺,迫使英国科研机构每年放弃大量第一流的科研项目。据美联社报导,仅英国大学每年放弃的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