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6例临床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用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33例用普济消毒饮和利巴韦林静滴。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6%,有效率达33.3%,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显效率39.4%,有效率27.3%,总有效率66.7%。两组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热程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奥美拉唑(OME)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68例与用雷尼替丁(RAN)治疗56例作比较,十二指肠溃疡4周愈合率:OME组100%,RAN组73.6%,疼痛缓解率也优于RAN,常规用药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自制的电热控温乳房振荡按摩器治疗了44例临床型乳房炎,其中急性38例,经1—4天的治疗,治愈率为84.2%,显效率15.8%;慢性6例,经5—10天的治疗,治愈率为33.3%,显效率为66.6%。用电热控温振荡按摩器对5头经产乳牛进行了增乳试验,结果表明:与试验前比较,按摩期间泌乳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与试验后10日比较,两者之间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4.
用苄星青霉素,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治疗早期梅素83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为新生儿,最大68岁。治疗方法: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肌注4周。1年中Trust转阴率为31%,头孢曲松钠针剂1g,每日1次静脉滴注15d,1年中Trust转阴率为50%。  相似文献   

5.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填写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登记表,对2013年10月16日0:00~24:00间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查232例,实查230例,调查率为99%,符合卫生部要求≥96%调查率.发生医院感染6例,医院感染率为2.61%,例次感染率为2.61%.(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4例,泌尿道感染1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社区感染108例,感染率为46.96%.呼吸道感染为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首位.抗菌药物使用率53.91%,治疗用抗菌药物患者标本送检率82%.调查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61%,结果低于卫生部10%,但高于兰州市肺科医院日常监测0.6%~1%.应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发现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监测,提高病原学检出率,减少漏报率,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用复方消包片治疗包虫病204例,服药前后临床体征及影象检查,观察包虫囊肿的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改变,经5年随访,治愈率36.76%、好转率50.98%、稳定率8.82%、恶化率3.48%、原头蚴死率96%、生发层与角质层破坏率87.69%。同样指标与对照68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髌腱腱病的疗效。方法39例髌腱腱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19例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种治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5.0%,总显效率为90.0%;对照组痊愈率为21.1%,总显效率为52.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髌腱腱病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超短波治疗。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用硫酸镁的治疗恶性哮喘发作11例的临床观察报告。24小时内有效率100%,其中6小时显效率达72.7%。  相似文献   

9.
运用激光-血卟啉光动力效应治疗恶性肿瘤49例,总有效率达87.8%。其中运用组织间照射方法治疗的显效率达100%,完全效应者占 92.3%。应用表面照射方法治疗的显效率为 47. 8%,完全效应者仅占 17.4%。说明不同照光方法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镜证实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泮托拉唑组(治疗组)和西米替丁组(对照组)。治疗组用泮托拉唑40mg/d静滴,对照组用西米替丁1200mg/d静滴。72h之内观察止血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1.4%,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显效率54.8%,总有效率73.8%。结论静脉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历资料200份,分为合理用药组(128份)和不合理用药组(72份),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72例不合理用药中选药不当10例,占13.9%;用药剂量不合理21例,占29.2%;不合理配伍24例,占33.3%;重复用药17例,占23.6%.治疗2周后,合理用药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不合理用药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不合理用药组(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的用药是否合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全面掌握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信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的用药规律,筛选核心药对潜在靶点并研究其治疗PU的作用机制。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核心药对,筛选核心药对活性成分及靶点;将核心药对治疗PU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建立药对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233份治疗PU的处方中含216味中药,其中茯苓-白术为核心药对。核心药对的22个化学成分对应的143个潜在靶点中与PU交集的靶点有41个。通过GO分析,得到相关的92个生物学过程,5个分子功能及11个细胞组成,KEGG分析得出15条信号通路。核心药对茯苓-白术能通过JUNIL6TP53AKT1VEGFAMAPK1CASP3EGFRRB1IL1B靶点调控IL-17、PI3K-AKT、NF-κB、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等相关通路发挥对PU的治疗作用。通过探讨中药治疗PU的用药规律,初步阐述了治疗PU的核心药对茯苓-白术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治疗消化性溃疡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53侧,西药组50例,并对其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两组中医症候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2.8%、90.6%;52.0%、92.0%.胃镜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1.5%、94.4%;40.0%、92.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分别为91.1%、90.3%(P〉0.05).结论:穴位埋线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糜烂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溃疡289例,占同期糜烂性胃炎884例的32.7%.其中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1例(23.9%).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90%.提示胃酸过高又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糜烂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共同的发病因素.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手段.采用抗酸、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粘膜保护剂以及微波凝固等综合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2007年间我院治疗的60岁以上溃疡病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保守治疗成功,25例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穿孔修补手术17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1.7%,胃大部切除和溃疡局部切除8例。结论胃单纯修补术是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掌握手术适应症,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双羟萘酸噻嘧啶治疗蛲虫病的效果。试治结果表明,单剂疗法的治疗效果不佳,其治愈率仅为63.6%;对未治愈者采用双剂疗法,经复查发现,治愈率虽有提高,累计治愈率达87.27%,但与丙硫咪唑相比,疗效并不理想。作者认为,噻嘧啶已不宜选作驱蛲虫用药。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证实,丙硫咪唑是一种疗效高、副反应小、服法简便、价格低廉的广谱抗蠕虫剂,应作为治疗蛲虫病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构造具有正交性、对称性、紧支性以及较高消失矩的三带尺度滤波器与小波滤波器的方法.首先,通过设置尺度滤波器消失矩并转移尺度滤波器的对称性性质,有效地减少了构造尺度滤波器过程中未知量的个数以及计算推导过程的复杂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格结构理论,给出了对具有仿酉特性的多相位矩阵的一种分解方法,并利用这种分解求出了冲击响应长度为9、消失矩为3以及响应长度为15、消失矩分别为3和4的小波滤波器.最后,把所求得的小波滤波器应用到多聚焦图像的融合中.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具有上述性质的三带小波进行图像融合可以得到比利用二带小波进行融合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压力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2名澳大利亚科学家不受主流医学思想的限制,开创性地证明了一种新发现的细菌——幽门螺杆菌才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原因,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使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成为一种可治愈、不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为表彰两人的贡献,瑞典皇家Karolinska医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决定授予他们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