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居住在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中,形成了复杂的居住关系和无数的纷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次规定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基本架构起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体系,而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念及特征的分析研究也成为当前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16日,我国物权法在第六章中,第一次规定了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建立了我国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法律体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刚刚生效的物权法的第74条,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权利构成之共有权的客体中的车位问题,在立法模式、法律结构、具体内容等几个方面,法律本身尚存在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多数国家学者认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由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复合而成的。其中,共有部分是重要的部分,涉及到共有部分的界定和性质、区分所有者对共有部分的使用和限制、共同费用的负担等问题。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结构中,专有权占主导地位,共有权居从属地位。因此,在区分所有建筑物上,区分所有人取得了专用权,便当然取得共有权。最后,笔者针对我国关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立法上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内涵的三元论说,即包含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因共有权而产生的纠纷占了区分所有权纠纷的绝大部分。我国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之共有权法律制度还有一些缺陷,应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于今年3月16日公布,并将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物权法对许多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了规定,而其中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专章规定更是引人关注。文章力图对《物权法》规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剖析,以期更深入地解读《物权法》中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这种新型相邻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清晰界定,提出了区分所有相邻权争议的解决办法,认为应根据中国实际,完善我国区分所有建筑物相邻关系立法,制定相应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法》。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我国第一部《物权法》开始施行,并在第六章中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进行了专章的规定,但其在立法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文章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出发,通过对建筑物区分所有的三项权能和在实务中存在争议较大的小区车位问题、楼层空间问题和绿地权属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从本质上是由各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共有权以及成员权共同组成的一项不动产物权制度。因此,在各区分所有人之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法律关系:相邻关系、共有关系和团体关系。这三种关系建构起了区分所有权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许多社会都存在着国家土地缺乏和人口快速增长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良好措施,其在物权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对此制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有不足之处。本文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涵、内容以及我国物权法司法解释的一些完善之处做了较为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一种新兴的所有权,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之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的结合。作为专有权中的专有部分之界定应该采用"厚度中心说与粉刷表面结合说",而作为共有权中的共有部分应该推定为按份共有,同时,成员权应该还是属于物权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