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桂兰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5):78-79,82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大学生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就必须掌握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心理策略,这样才能在确定的环境中体验到更多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常州市30岁以下外来工调查,发现目前80后、90后外来工中的幸福指数随着学历的增加反而在下降,针对这一现象,利用Saaty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幸福指数和学历的量化模型,得出了目前外来工幸福感与学历成反比的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对62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以探讨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城乡、年级上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存在显著差异;城乡、留守和非留守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性差异;(2)心理应激源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且同学朋友压力因子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广西民族地区初中生心理应激源在城乡和年级上主效应均显著,主观幸福感在民族上主效应显著。为民族地区初中生幸福教育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代幸福感研究从快乐论与实现论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出发,分别形成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两大研究阵营与体系。主观幸福感把幸福感定义为生活满意、积极情绪;心理幸福感则关注人生意义与自我实现,把幸福定义为人的自我实现。通过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可以更清晰、全面理解幸福感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概念整合、技术整合与目标整合,更好地促进人类的良好生存。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晋中市230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家人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比独自居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更强,双方差异非常显著;初中及初中以上学历的老年人比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更强,双方差异非常显著。研究表明,晋中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体较好,但存在较为显著的居住方式、学历差异,应重点关注独居、低学历群体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并通过国家和社会、家庭成员以及老年人自身的努力,让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上饶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位上饶市的老年人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量表和综合幸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在中等以上;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老年人的适应性和社交性人格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大影响;具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不具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需要层次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诺丁斯关于幸福教育论的阐述为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内在构成要素包括客观与主观两个维度,个人的身体健康、心理调适能力、职业认同、合理期望及工作成就构成了其主观要素,客观要素则包括职业、组织与社会要素。最后对两种文化观照下的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以及与幼儿教师职业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幸福的关系进行了一些理性思考,旨在把握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皖北地区某市多所中等职业学校的613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情绪智力、主观幸福感、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情绪智力、心理弹性对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情绪智力与中职生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情绪智力不仅直接对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并且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对中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对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即当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时,情绪智力对中职生心理弹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
探讨谦虚心理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为主观幸福感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方法:运用大学生谦虚心理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中对南昌市4所高校的4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谦虚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542。谦虚倾向、谦虚效应、谦虚防御、谦虚真诚及谦虚规范五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和正性情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49-0.437),与负性情感呈显著的负相关。谦虚心理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的解释力。结论:谦虚心理能有效地预测主观幸福感,是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运用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问卷调查、实验的研究方法,探讨地方院校教师心理资本开发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院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存量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对地方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具有增益作用;本文从实证出发,明确了地方院校教师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延缓、改善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此外,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开发教师人力资本,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高校主管人事部门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的形式开发教师心理资本,其不但利于提高地方院校教师心理资本水平,且对地方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直接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福的探讨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研究取向、理论模型和测量等角度,深入研究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趋向,可以为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雄鹰  董喆 《科技信息》2012,(35):20-2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益阳市532名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了主观评价,得出结论:益阳市城区居民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有32.5%的人感到非常幸福,38.9%的人感到比较幸福,还有2.6%的人感到不怎么幸福,1.8%的人感到很不幸福;益阳市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社会人口因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年轻人幸福感程度高于中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已婚高于离异;影响益阳市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体验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环境、婚姻家庭、人际关系、个体健康状况等。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留守经历、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3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588人,无留守经历大学生722人。结果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均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与留守经历均呈显著负相关;留守经历对主观幸福感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揭示,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可解释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为提升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幸福感关乎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的理解,也是转型期我国社会文化特征一定程度的反映.为研究转型期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对长春市某所全国统一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二学生及其父母共91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比较视角的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父辈不同,并且大学生的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更强;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追求幸福动机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城镇大学生的成就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幸福意识和追求幸福的动机差异显著,同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自立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感恩在自立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SSPS-AS)、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感恩量表(GQ-6)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6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个人独立、个人主动、个人责任和个人开放与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和感恩相关显著;②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灵活、个人责任、人际开放、个人主动和个人开放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人际灵活、个人责任、人际开放、个人主动和个人开放通过感恩的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职业幸福感有助于激发工作动力,形成团队精神,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开展工作。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包含压力源的不确定性,职业化的缺位,工作的低效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就组织而言,要建立良好的外部支持体系,促进心理安全;就个人而言,要优化内在的主观解释系统,培育幸福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主观幸福指的是人们以自身制定的标准对当前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衡量的一项综合性心理指标。体育锻炼作为一项城市居民日常娱乐消费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其不仅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民。体育运动对生理结构及机能产生直接作用,人们通过自身的律动感知心理以及情感上的愉悦进而产生愉悦等情绪。目前,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以及不同研究内容方面对于主观幸福感予以了研究,众学者关于主观幸福感内涵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因此,该文借鉴并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针对其中与居民幸福指数有关的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继而将人们幸福感与体育锻炼之间的联系予以阐述,以期达到有效地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影响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因素,为今后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403-201406期间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大同城区年龄为60周岁及以上的空巢老人207名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0例,女性117例;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纽芬兰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发现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获得社会支持越多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越高。结论处于在婚状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未患有慢性疾病、经济情况好且兴趣爱好多的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较高;社会支持是影响空巢老人主观幸福感的中间变量,应大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从多方面(物质、精神、社会、家庭、信息)帮助空巢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有效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只有有幸福感体验的教育者,才能培育出有快乐感体验的学生,创造有幸福感的教育未来。文章采用元分析技术剖析过去10年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受教师性别、教师职称、教师受教育程度与教师教龄的调节与影响,不受婚姻状况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为更好地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和干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的幸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正日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对于其生存状态的调查也引起各方关注。从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不幸福的生存状态入手,着重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特点、社会支持、心理状态等方面分析其不幸福的原因,能够明确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