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保兰 《科技信息》2012,(32):I0219-I0219
恶性肠梗阻是晚期癌症患者姑息治疗的难题之一,对于常规手术无法解除梗阻及去除病因的晚期及终末期癌症的恶性肠梗阻,患者不仅要承受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病痛的折磨,而且可能还要承受放弃治疗的精神痛苦,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解除肠梗阻症状,取得一定疗效。本科自2010.1月-2012.6月对36例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药灌肠治疗,经过精心护理,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对比分析超声、CT、腹部X线诊断肠梗阻临床价值。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0月甘肃省陇西县巩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48例经手术证实且术前行超声、CT、腹部X线的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对比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CT检查肠梗阻病因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5),在梗阻疾病诊断、梗阻部位、肠绞窄诊断符合率与超声检查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超声检查与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梗阻部位、梗阻病因、肠绞窄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P0.05)。超声与CT联合检查是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手术治疗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2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诊治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22例老年肠梗阻的病因有肿瘤、肠粘连、腹外疝、肠扭转、肠套叠.术后并发症1例,死亡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其余病例均痊愈或症状明显缓解后出院.结论老年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肿瘤和粘连;应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手术干预、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使大多数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得到治愈或缓解.  相似文献   

4.
李慧敏  甘雨良 《甘肃科技》2009,25(23):154-156
肠梗阻为西医外科常见病,而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尤为高,西医一般采用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蓖麻油灌肠保守治疗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但此病复发率高,尤其手术后病人,粘连的几率更大,中医没有肠梗阻这一病名,但有相似的描述,根据临床表现,中医一般分为气滞型、瘀结型、疽阻型。笔者在外科治疗的支持下采用电针+TDP配合大承气汤三位一体治疗本病,通过辨证施治,合理配伍,灵活选穴,打破了传统的取穴方法和针刺手法,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经过临床观察,争取和缩短了梗阻治疗时间,它是外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又一补充,同时也体现了针灸经济、简便、无副作用的优越性,而三位一体结合治疗,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和预防疾病复发率,从根本上调节了患者的机体状况,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近年来收治的 5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中 1例于术前确诊 ,4例由术中证实 ,均手术治愈 ,无复发。结论 :胆石性肠梗阻临床症状隐蔽 ,如能重视病史 ,仔细分析辅助检查结果 ,对提高术前诊断率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涛 《甘肃科技》2014,(12):145-146
观察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总结诊疗经验。选取某院收治偏头痛患者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辨证组各86例,前者给予常规方剂治疗,后者辨证论治,观察6个月判断疗效。辨证组控制率62.79%高于对照组24.42%,差异显著(P0.05);辨证组痰淤阻络、肝阳上亢、肝肾阴亏、气血亏虚控制率分别为64.71%、64.00%、61.54%、61.11%,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证型、组别无效率均在4.00%以下,差异不显著(P0.05)。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疗效较显著,常规方剂能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效果,若辨证论治,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7.
分析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行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临床效果。选取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数量共计120例,根据双盲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治疗,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鼻胃管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以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比观察组长,日平均减压引流量比观察组低,组间比较可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的方式,可以使临床指标得到显著改善,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因此,该疗法值得被大力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加味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风后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用加味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用艾司唑仑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睡眠质量,并比较Flinders疲劳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西药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指数、FF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PSQI指数、FF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西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黄连阿胶汤对于心肾不交型中风后睡眠障碍的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解除疲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方法将120例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结合常规西药)6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60例,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能促进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为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60例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方法将120例辨证为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结合常规西药)6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药)60例,治疗30天.观察临床疗效,中医临床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果临床综合疗效和各项症状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祛瘀法能促进痰瘀互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并有明显的降血脂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中医经典方剂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的效果,从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恶性肠梗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60例确诊为非恶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加灌肠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在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肠通气和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胃管注入加灌肠结合西医常规保守治疗肠梗阻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提高药物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益气活血汤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将2017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冠心病患者应用益气活血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作用明显,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医清创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天水市秦安县中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疾病患者情况,将其按住院编号单、双数随机均分为参照组(25例)与中医组(25例)。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中医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清创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参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参照组的疼痛、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性生活、总体健康情况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采用中医清创术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以往国内报告不多。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由1980年11月至1981年7月底共收治35例,除治疗时间不足一个月者9例外,共有26例35眼,临床采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分型相结合论治。有一些患者用中西药同时治疗,有一些患者用西药未见效果后转用中药治疗。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实践中,我们也获得一些初步体会,小结如下。因治疗时间尚短、病例较少,文中定有谬误之处,请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5.
1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体会。结果: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 d左右(6~30 d)。均行非手术治疗,从梗阻症状发作到肠功能恢复的平均时间为18 d(14~39 d),平均住院时间为19 d(16~43 d)。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体征,保守治疗是主要的措施,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而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证明三焦辨证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疗效确切。选入2018年以后在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85例,不分性别及年龄(年龄在30-65岁以内)以42例为观察组,43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因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中药治疗,期间未服用任何西药。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期间未服用任何中药及中成药,从而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中医三焦辨证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1%,经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1.39%,统计学有差异(P0.05)。三焦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疗效确切,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8年来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2001年102例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大肠癌梗阻占老年急性肠梗阻的50.45%,居首位。梗阻发生部位以右半结肠区最多,占54.58%,左半结肠区仅占13.49%;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切除吻合80例,占78.4%;短路手术18例,占17.6%;单纯造瘘术4例,占3.9%;死亡2例,死亡率2%。结论提高对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加强围手术期各器官功能支持和营养代谢支持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重视老年生理变化特点,警惕肿瘤所致的消化道症状,早期诊治大肠癌以减少肠梗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8年来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3~2001年102例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大肠癌梗阻占老年急性肠梗阻的50.45%,居首位。梗阻发生部位以右半结肠区最多,占54.58%,左半结肠区仅占13.49%;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一期切除吻合80例,占78.4%;短路手术18例,占17.6%;单纯造瘘术4例,占3.9%;死亡2例,死亡率2%。结论提高对中老年梗阻性大肠癌临床特点的认识,正确地选择手术时机和合理的手术方式能获得良好的预后。加强围手术期各器官功能支持和营养代谢支持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重视老年生理变化特点,警惕肿瘤所致的消化道症状,早期诊治大肠癌以减少肠梗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中医"八纲"构成了中医在诊断疾病时辨证的纲领,"八法"为治疗提供准则,而这些"纲""法"在临床辨证施治实践中,突显出不足.时至科学发达各种有害物质作用于机体的今天,"八"纲"八"法更显得力不从心,对所谓"不治之症"的"异证族"理念显得朦胧,实用性不强,造成了辨证错误和施治不得法."异"纲"变"法说将其在"八纲"基础上增进一"异"纲,便于归类辨证,"八法"施治上补进"变法"进行施治,达到对不治之症"异证族"的有效治疗,提供最佳的"理、法",衍生出具有特殊疗效的"变法之剂""方、药".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的初步运用是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中医的辨证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够着眼于人的整体,且重视机体的抗病能力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抓住主要矛盾从症状着手,分析症状所在的部位(脏腑辨证)、原因(病因辨证)、性质(八纲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