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长期的野外调查所掌握的地质资料和分析数据,从定性、定量上研究铁山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所论证的地球化学特征又恰好与岩体赋存的矿床的时空分布相吻合。从而揭示了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加速矿区及其外围的找矿.方法 利用航磁及磁重信息向上延拓所产生的不同高度重、磁二阶导数的解译和推断,划分岩体,同时运用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结果 通过研究岩浆岩体的地质、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特征,对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一带岩浆岩体进行了单元划分和金成矿有利度评价.新疆富蕴县萨尔布拉克一带岩浆岩体分为早期岩体和晚期岩体.结论 金矿成矿主要与晚期岩体关系密切,晚期岩体不仅对Au而且对Cu,Ni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研究区地质条件及岩体和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数据化分析,表明斜长花岗岩体为Au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层并未与Au的富集成矿有明显的联系。W元素的明显富集,指示矿体已到中部或尾部,深部找矿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4.
永丰县三坊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金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坊地区进行了成矿地质条件及金地球化学找矿研究.经野外土壤地球化学系统采样及地表勘查,在该地区发现了土壤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区域地质特征综合分析,探讨了金异常与地层、构造与隐伏岩体之间的成因关系,圈定了异常区段(块)与土壤金异常,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志强 《科技信息》2012,(9):391-392
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铜陵矿集区的深部找矿前景问题,认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方向有:茗山岩体周边深部志留纪/奥陶纪地层形成的Si/Ca界面;岩体深部与奥陶纪碳酸盐岩接触带中是否存在新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矿床;茗山岩体内外接触带附近是否存在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宁夏卫宁北山金场子地区各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受地层、构造的影响显著,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控制因素也各不相同。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质、矿产特征,结合数据统计及因子分析成果,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概括,并阐明了各类异常找矿的意义,以期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祁漫塔格铀成矿带为青海省一类铀成矿带,但该成矿带的铀矿找矿受投入工作少、研究程度低等因素影响,找矿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新一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开展,通过近几年的野外工作,在该成矿带中东段乌兰乌珠尔地区发现了2处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点。文章试从该区铀矿化特征及产铀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乌兰乌珠尔地区铀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本区花岗岩型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空间大,并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区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岩体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和影响,结合地质、物探、化探成果,对研究区成矿远景进行分析,该区成矿区域有利,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地质、电法、化探成果都显示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从目前的矿体厚度及以后对矿体深部勘察看有望成为特大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9.
滇西马厂箐富碱斑岩是滇西一个重要含矿斑岩体。探讨该斑岩体的岩浆属性,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岩体岩相学研究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斑岩具有富碱高K、Th、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以及Ta、Nb和部分高场强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的地球化学特征;其w La/w Sm,w La/w Yb,无或极弱的δCe和δEu负异常,MgO,Hf,Th,Ta等元素均指示该岩体具有埃达克岩岩浆的亲合性,但不完全等同于典型埃达克岩。该岩体是增厚下地壳重熔形成的花岗质岩浆与幔源富碱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该混合熔体的形成并伴随其结晶成岩过程的含矿地幔流体的交代蚀变是促进马厂箐富碱斑岩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鹿井地区铀矿勘查工作始于1958年,至20世纪90年代结束,已落实为鹿井铀矿田.2009~2012年间核工业270研究所在该区开展了铀成矿潜力评价及普查找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勘查成果.介绍了鹿井铀矿田的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特征.重点介绍了区域布格重力场特征;区域航磁异常特征;航空伽玛能谱场特征.根据遥感影象资料,认为丰州盆地正好处在一个大的环形构造中,而且在盆地西北部,也可清晰的见到较小的环形构造.结合环形构造的边缘分布有花岗岩杂岩体,鹿井矿田铀矿床与火山塌陷中的环状花岗岩杂岩紧密相伴,铀矿体主要分布在环状杂岩体顶部、旁侧等接触变异部位.丰州盆地具有较好的铀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阿克塞龙尾沟地区进行的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普查,基本查明了区内13种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和组合富集规律,并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统计及分析,查明了各地质单元的元素的富集、变化及叠加特征。对异常的元素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作了分析,划分出区内经历的3次主要构造序慕,以往认为区内的重砂异常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次化探异常全部重现,靶区得到缩小。对综合异常进行异常价值评序,可作为下部工作部署的依据,为该区今后找矿及地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地化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查干热各沟铜矿矿区的矿床成因,预测找矿前景,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及铜矿体的矿体特征、矿石特征、赋矿层位、空间展布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区铜矿体主要沿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的内外接触带分布,赋存于超基性岩体、火山岩及断层破碎带内的后期硅质脉体中,受超基性岩体、火山岩及断层破碎带控制,超基性岩体中主要形成岩浆熔离贯入型铜矿,细碧岩及附近断层破碎带内主要形成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其成因类型有岩浆熔离贯入型和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根据矿床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分析,该矿区具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黑炭沟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其中三块石花岗岩体规模最大。岩体外接触带发育含金铜破碎蚀变、硅化、绢云母化等,围岩铜、铅、锌、金、银等地球化学丰度高于克拉克值的2-3倍,找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牛鼻子梁西金矿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特征及矿化期次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牛鼻子梁西金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从已查明金矿床控矿因素和矿化特征分析,深部存在规模较大矿化体的前景,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深部勘探及研究力度,以期获得找矿的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小平坝矽卡岩型白钨矿床位于薄竹山矿集区东部,钨多金属矿产于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接触带,磁异常、激电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分布与矿体空间形态密切相关。通过对矿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矿区进一步勘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新疆和静县如努屋特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找矿方向。对研究区10种微量元素的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并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和因子得分异常圈定。研究后认为,研究区内Cu,Pb,Ag,Bi元素浓度克拉克值和分异系数较高,属于相对富集,其活化、迁移十分显著;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并绘制出了地球化学分区图和因子得分等值线图。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及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确定F2因子分区为有利的成矿远景区,研究区内几乎所有的铜矿化点都位于该分区;其因子得分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华力西早期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内酸性岩体中,因而将该分区的华力西早期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中酸性岩体作为下一步工作异常查证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玛兴大湾铜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矿床特征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花岗闪长岩脉有关,产于早二叠世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体接触部位,并严格受区内主断裂构造的控制。与Cu、Pb、Zn、Ag、Fe有关的矿化为黄铜矿化、斑铜矿化、孔雀石化、黄铁矿化、闪锌矿化、方铅矿化、磁铁矿化等,矿床主要形成于印支期,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总结了铜矿床的矿床类型,认为该矿床为岩浆热液型矿床,具有一定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青海省大场金矿区地质特征(包括区域背景、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等);其赋存于厚度巨大的三叠纪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岩中,金矿体受断裂构造蚀变破碎带的严格控制。探讨了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并研究了成矿模式,分析了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美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武花岗岩在揭示西秦岭地区中生界构造演化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本文通过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对美武花岗岩岩体演化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特征变化、岩体戍因及其形成的构造演化背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岩体随着侵入期次由早向晚演化,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反映出美武复式岩体各单元为同源岩浆系列结晶而成。它们之间既有差异性,又具有继承性。美武花岗岩形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其岩浆源岩主要为高钾角闪质类岩石。而岩浆混合作用也造成沉积性质物源的加入,同时造成不同侵入单元体之间地球化学性状差别。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云南腾冲地区箐口钼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为指导找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矿床的野外地质特征调查,并结合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及地球物理磁异常的研究,发现箐口钼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高黎贡山群上段的变质岩中,控矿岩体为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钼矿。辉钼矿呈细脉浸染状、脉状、细脉状、角砾状、斑点状产出,与石英脉和硅化密切相关。物化探结果显示,喜马拉雅期花岗岩与东部地区的高黎贡山群上段以及中部地区的变质岩捕掳体的接触带具有较高的异常特征。该矿床为石英脉型矿床,石英脉和硅化蚀变带为该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具有物化探高异常特征的岩体接触带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