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寻找青蒿素     
<正>2015年10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卡罗琳医学院盛大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其在研发抗疟疾新药青蒿素中的贡献,与日本科学家大村智、爱尔兰科学家坎贝尔一同,分享了这一大奖。85岁高龄的屠呦呦,由此成为中国本土首位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得主。非洲"科泰新"得知屠呦呦获奖,李怀强感叹:"我终于知道了应该感谢的名字。"李怀强供职于山东外经集团,十  相似文献   

2.
<正>10月5日下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  相似文献   

3.
<正>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William C.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是诺贝尔医学奖的第12位女性得主。20世纪六七十年  相似文献   

4.
 2015 年国庆节期间,令中国科技界最为激动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中国著名的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励她在青蒿素研究过程中的突出贡献。青蒿素作为防治疟疾的特效药物,在世界上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因此,屠呦呦获奖可谓是名符其实、众望所归,也为中国科学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意味着中国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即将步入一个新阶段。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学科技工作者,在学习和纪念屠呦呦进行青蒿素药物研发的丰功伟绩过程中,也获得了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5.
苏青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0):138-138
 2015 年10 月5 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首先发现和解释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原理,找到了有关疟疾的新疗法,与爱尔兰医学研究者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学者大村智一道,共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11日,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新书预告:将于10月中下旬出版《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一书。喜讯连连,欣喜之余,不禁感慨万千: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23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引发了学界的热议、传媒的关注,也使青蒿素研究及其成果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2015 年10 月5 日,屠呦呦荣获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国家机构及社会各界纷纷表达祝贺,但在新闻媒体尤其是博客、微信等网络媒介中争议不断,坊间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7.
<正>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揭晓。该奖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学者大村智。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辛努力并从《肘后备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研究出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而这种中国"神草"却难以在非洲推广,与此同时法国24小时电视台却欲将成果归功于比利时。不久前,法国24小时电视台"观察家"栏目,播放了有关纯绿色植物青蒿在非洲治疗疟疾的节目,称赞这一神奇的植物为有效治疗疟疾的"灵药""新发明",具有"广阔前景"。众所周知,青蒿产自中国,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研究出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理由是"青蒿素类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且数十年来成功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主要是在疟疾肆虐的非洲"。  相似文献   

9.
 以解读2015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契机,重点介绍了获奖者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的科学贡献。通过切入相关研究动态与进展,初步揭示了青蒿素抗疟及疟原虫耐药的分子机理。从描述青蒿素天然合成规律到青蒿素人工合成现状,前瞻性地展望了青蒿素研究的未来,强调了青蒿素获奖给后人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2,(10):78-79
<正>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50周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也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发现青蒿素50周年。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年里,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1967年,中国启动旨在研究防治疟疾新药的“523”国家项目,屠呦呦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  相似文献   

11.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及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分享该奖项。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截至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106次,共计210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屠呦呦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12位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多年来从事中药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16,(3):56-59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中国药学家,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被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授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生物医药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制定的11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纲要重点安排的前沿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1.10月5日,因"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2.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浙江宁波市。呦呦看到中医配药治病的场景,还发现父亲也懂这类知识,记住了"中医"这个词。上学后,她并不出众,但做感兴趣的事,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坚毅。  相似文献   

14.
刘娜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0):113-114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即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作为一个性别研究领域的工作者,笔者关注更多的是屠呦呦作为科学家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   

15.
微博     
<正>1@锐科技屠呦呦摘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书写了若干个"中国第一":第一个把青蒿素带到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取出有100%抑制率的青蒿素,第一个做了临床试验。屠呦呦认为,这个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和骄傲,但研发一个真正可用的药物,挽救无数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荣誉只是一个荣誉。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认为,诺奖的大门已经为中国打开,未来会有更多人不断地获得这个奖项。他希  相似文献   

16.
黄涛  王莹 《科技导报(北京)》2015,33(22):125-125
 屠呦呦因40 多年前发现了青蒿素而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青蒿素的发现及屠呦呦本人的研究经历给科研人员以深刻启示:扎实从事科学研究,让科学回归科学。我国科研管理要符合科技发展自身规律,不要本末倒置,过于注重外在因素,致使经费、论文、职称成了最重要的目标,而探寻真理与揭示规律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正倘若没有她在中西医药理学的触类旁通,没有创造出用乙醚来制取青蒿素的方法(这是最原创最重要的发现),那么青蒿素可治疗疟疾这一喜人结果不知何时会诞生吧。在诺奖把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之后,随着事件的发酵,徒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赞美和埋怨漫天齐飞,这样的结果像极了欧·亨利小说的一贯结局:意  相似文献   

18.
蚊子知多少     
《大自然》2020,(1)
正如果要问世界上最凶残的野生动物是什么,很多人会说狮子、老虎、毒蛇和杀人蜂,等等。实际上,蚊子看似微不足道,却一直稳居动物杀手榜之首,是真正的顶级杀手。2015年,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利用青蒿素研发的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数以百万的生命。而疟疾这种可怕的疾病就是由一种不起眼的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先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10月8日,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适逢这一喜事,为进一步挖掘科学历史、总结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就,《科技导报》2015年第20期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特刊。  相似文献   

20.
 2015 年10 月5 日,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屠呦呦因创制了新型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值得中国科技工作者庆贺的喜事。10月11日,笔者以“屠呦呦”为检索词在网上搜寻时,发现相关信息接近10万条。在这个举国同庆、万众同欢的时刻,作为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30年的笔者,在喜庆之余的反思中,试图探寻屠呦呦获奖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