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向卫华 《科技资讯》2006,(16):132-133
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还屡有发生,尤其在网络消费、旅游消费、教育消费等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应建立相应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对这些消费者给与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汤亮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34-35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消费者保护已成为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纷纷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费领域构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机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法治国家的建设,新型消费关系不断出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中的一些不足与缺陷也逐渐暴露,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完善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充分认识到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的弱势地位,维护消费者权益已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在分析现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的基础上,就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会平 《科技资讯》2012,(28):219-219
教育消费作为一种发展消费,是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消费是否理性化,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家庭子女教育消费领域还存在一此问题,消费者自身树立正确消费意识、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乱收费行为等,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消费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在今年的汽车消费领域里,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地方,其中,公安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为消费者简化购车手续的措施,并将在10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lt;机动车管理办法&;gt;,这算是我国汽车消费领域又一出彩的地方.综合业内人士的观点分析,这些举措可以视为我国汽车消费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正>消费争议仲裁是指消费者和经营者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将消费纠纷提交消费争议仲裁机构仲裁的制度。消费争议仲裁具有自愿性、自主性、权威性、专业性等特点。我国消费者争议仲裁现状我国消费争议仲裁制度主要体现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我国仲裁法)。自1998年起,我国的一些省市,如辽宁鞍山和本溪、河北石家庄、浙江杭州和湖州等地,先后成立了消费争议仲裁机构,探索通过仲裁解决小额消费争议的工作。《浙江省实施消费者权益保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法,构建了在消费生活领域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特殊保护的机制,其实施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融入国际经济竞争以后,该法的种种缺陷也逐渐显现。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旨在促进这部与广大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能尽早地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预付式消费在我国发展迅猛,相关纠纷也大幅增多,引发社会关注。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试图以一种建立长期合同的形式实现消费者和经营者双赢的结果。但这种交易模式使得风险承担失衡,消费者权益面临侵权风险,具体表现在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隐私权以及维权困难等方面。而我国在预付式消费的法律制度、监管机制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影响了预付式消费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故有必要针对性地完善我国预付式消费的相关制度,以保护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8.
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选择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是循环经济的在消费领域的实现形式和内在动力,是实现循环经济"源头消减"的重要途径。促进绿色消费需要从消费者、企业、政府3个行为主体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我国低碳消费: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消费是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注重消费品自身的低碳化、消费品使用过程的低碳化以及消费品使用过后对废弃物后续处理的低碳化。本文在分析我国低碳消费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我国低碳消费尚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消费者参与低碳消费、政府引导低碳消费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我国低碳消费的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企业因经营消费是否属于消费者,是否应受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这是被人们普遍忽视但却又应是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在消费法律关系中,企业不能作为消费者,其消费行为与经营者不构成消费法律关系,其因经营消费与经营者之间产生的纠纷不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费纠纷中,正确认定消费者并正确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利于指导司法审判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受多种因素影响,消费与社会发展失谐现象在我国当前大量存在且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消费者不良的消费方式降低了消费者的素质,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社会有机体;社会不良的市场环境制约着人们大胆消费、健康消费;社会不良的文化环境诱发着人们低级庸俗消费,摧残着消费者的素质。因此,要促进消费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协调,必须加强消费教育,使人们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必须强化整治力度,规范市场文化秩序,培育优良市场文化环境,保障消费者的消费安全与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2.
冯浩然 《科技信息》2009,(13):125-125
居民收入的支配可分为消费、投资和储蓄。无论是消费需求过热还是消费需求过度疲软,都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消费市场却长期处于疲软状态。本文认为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保障制度过速变迁、消费者对经济发展的不乐观预期、产品对居民的诱导不力以及政府的消费政策是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对策,一要增加消费者的有效购买能力;二要增强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意愿;三要厂商增加供给创造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消费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消费活动,但由于金融消费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等的大量存在,严重阻碍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提出改变监管思路,通过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完善法律体系、加强从业人员自律等方面以促进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支付系统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得到推广应用以来,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易方式.如广州的羊城通及香港的八达通等电子货币卡,被广泛应用在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交通工具及衣食住行等各种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阶段汽车消费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彦龙 《科技资讯》2006,(6):173-174
对消费者需求心理的研究是营销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准确的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是成功制定产品和销售策略的关键。我国汽车市场容量巨大,但是尚处在起步时期,很多在国外成功的车型到了中国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其原因多是没有很好的把握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心理。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汽车市场上不同价位区间的车型销售情况研究,探讨我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需求心理。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国啤酒业行家表示,为繁荣我国啤酒市场,满足消费者需要,我国啤酒工业应以产品的多样化;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消费口感对各种啤酒的需求.除消费者喜欢喝的普通啤酒、黄啤、黑啤、干啤和鲜啤外,还应增加一些特色啤酒.  相似文献   

17.
消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特征的差异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在会展消费领域,研究展会过程中参展者的人格类型差异,有利于促进会展消费的顺利实现,推动会展营销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刘宁  孙旭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179-179
在过去10年里,我国人均广告接受量迅速增长,其结果是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程度,敏感程度和信赖程度都大大降低。所以广告必须讲究艺术,因为广大消费者不仅仅是生理的物质的消费,还有精神心理的消费,本文具体分析了如何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把握他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引起消费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品牌敏感是消费者行为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首先明确了品牌及品牌敏感的概念,并结合目前有关品牌敏感的研究文献,以服装购买为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其次在小范围调研后,通过主题分析法找出了品牌敏感的影响因素,即消费者感知质量差异、品牌定位、消费价值观和消费氛围,并据此提出了品牌敏感的理论模型。最后就理论模型和现有的研究结果进...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6~2013年的季度数据,运用格兰杰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分析了消费者信心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不是消费的格兰杰原因,而消费确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满意指数的格兰杰原因;消费和消费者信心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消费者信心对当期消费具有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