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庆华 《科学通报》1993,38(1):94-94
由于2(5-H)-呋喃酮的组份广泛地存在于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中,以及被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近年来,有机化学界对Υ-取代基α,β-不饱和丁烯内酯的合成和结构性能的研究给以极大的兴趣和关注。我们新近报道了新的手性源5-(1-(?)氧基)-3,4-二氯-2(5-H)-呋喃酮的合成及结构。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手性源1与一系列硫醇类化合物及胺类化合物的反应,结果生成一类新颖不对称Michael加成/消除反应的立体专一性产物,它为新的手性源5-(1-(?)氧基)-4-硫醇基(或氨基(-3-氯-2(5-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扩散或溶剂热条件下,Mn(OAc)_2·4H_2O和N,N′-二氧化-4,4′-联吡啶(BPNO)分别与1,4-萘二酸(1,4-H2NDC)或5-氨基间苯二甲酸(NH_2-H_2BDC)反应,分离得到3个配位聚合物[Mn_2(1,4-NDC)_2(BPNO)_2(H_2O)_6·(BPNO)_3]_n(1),[Mn_2(BPNO)(1,4-NDC)_2·MeOH]_n(2)和[Mn_2(NH_2-BDC)_2(BPNO)(DMF)_2]_n(3).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热重、粉末X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其中,化合物3在乙腈溶液中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良好的荧光性质,可用来检测硝基类芳香化合物,它对检测2,4-DNP有着很高的选择性,并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3.
纳米铁颗粒物表征及其对2, 4-二氯苯酚的脱氯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米铁超细粉进行了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等结构表征, 并研究了其对2,4-二氯苯酚的吸附降解性能. 结果表明, 实验所用纳米铁超细粉呈核-壳型结构, 颗粒粒径为30~40 nm, 其表面含有大量的Fe3O4钝化氧化层; 为去除纳米铁表面的钝化层, 提高其活性, 对其进行盐酸酸化, 探讨了酸化前后纳米铁在不同投加量下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去除情况. 实验发现, 活化前的纳米铁对2,4-二氯苯酚的去除主要为吸附过程, 活化后的纳米铁则能够迅速与2, 4-二氯苯酚发生降解反应. 当铁的投加量为150 mg时, 反应溶液中可检测到苯酚、2-氯酚、4-氯酚等降解产物的出现, 说明纳米铁对2,4-二氯苯酚的降解主要为脱氯反应.  相似文献   

4.
黄维垣 《科学通报》1966,11(7):295-295
聚三氟氯乙烯高温減压裂解可以获得分子量较低的氟氯烃类,对于这些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文献报导较少。我们应用精馏和气体层析分离法,曾从热解产物中获得4,4-二氯全氟丁烯-1,并进行结构鉴定。本文报导其他组份的分离和结构测定。在沸点较低的热解产物中可以分离到从一个碳到九个碳的氟氯烃类十余个,已经鉴识的包括氟氯烷类五个,单烯类六个,环单烯一个,双烯类两个。大致上可分为五个类  相似文献   

5.
郭其悌 《科学通报》1986,31(4):320-320
在郭其悌给出的25张九点封闭网图的基础上推导了二元六相多体系的八点直线网图。个八点直线网图是相应的九点封闭网图的一部分:只要从九点封闭网图中去掉一个合适的无变度点,就可获得一个八点直线网图.九点封闭网图除去一点后,若剩余部分既不存在任何凹三边形和凹四边形,也不存在以一个凸四边形的两条对边为底的两个外接凸三边形顶点间连线之亚稳部分必须分别落在这两个三边形内部的情况,则有可能产生一个八点直线网  相似文献   

6.
刘德海 《科学通报》1986,31(20):1561-1561
我们曾报道了钼、钨卡宾络合物对炔烃的催化聚合作用和聚合机理。本文首次报道应用钨卡宾和AlCl_3(无水,下同)组成催化体系,催化炔烃聚合.发现此催化体系对乙炔、单取代乙炔(如苯乙炔、氯丙炔)和双取代乙炔(如二苯乙炔、1,4-二氯-2-丁炔)的聚合均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尤其是对二苯乙炔的催化聚合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新的固体超强碱——硝酸钾负载型多孔材料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朱建华  淳远  王英  屠迈 《科学通报》1997,42(10):1118-1119
碱强度(H)在26以上的物质称为超强碱已发现的固体超强碱如1173K抽空处理的CaO和SrO以及沉积Na,K的NaOH/γ-Al_2O_3都极易被空气中CO_2或H_2O中毒而难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选用Al_2O_3和KL沸石制备固体超强碱.KNO_3经“浸渍法”负载在Al_3O_3和KL沸石上,样品在使用前经873K抽空活化.MgO在873K真空条件下制得,比表面约为260m~2/g.通常的碱性沸石都不能催化在273K进行的顺-丁烯-2异构化反应,但是20%KNO_3/KL沸石却具有明显的固体碱催化活性;26%KNO_3/Al_2O_3在该反应中1min内则可转化29.2mmol/g的顺-丁烯-2,而MgO在3min内只能转化9.0mmol/g.此外,20%KNO_3/KL和26%KNO_3/Al_2O_3的产物中反-丁烯-2与丁烯-1的起始比例均为2.6,高于普通固体碱的相应值而类似于固体超强碱CaO的反应特性.吸附量热测定中发现26%  相似文献   

8.
赵晓江 《科学通报》1982,27(12):731-731
普遍认为,以d-轨道过渡金属化合物为催化剂的双烯定向聚合中,活性链端具η~3-烯丙基结构,而聚合物中顺-1,4及反-1,4链节的相对含量,则取决于烯丙基络合物的对式(anti)和同式(syn)异构体的含量及其异构化作用。本文作者之一曾提出,在以稀土化合物为催化剂的己二烯-2,4的定向聚合中,活性链端也应具有η~3-烯丙基结构,否则无法解释生成反-1,4-苏式-双全同立构(trans-1,4-threo-dilsolactic)聚合物。诚然,如果稀土催化双烯聚合过程也与d-轨道过渡金属的情况类似,那么,从上述概念出发,丁二烯在稀土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顺-1,4聚合物的过程,可图示如下:  相似文献   

9.
最近发现卤代醌能通过不依赖于金属离子的途径促进氢过氧化物的分解而产生羟基或烷氧自由基,并认为该反应通过亲核取代形成醌-过氧化物中间产物,随后均裂分解生成羟基或烷氧自由基和醌氧自由基中间体.然而,在先前的研究中,无论是对其主要反应产物,还是对该机制中提出的醌-过氧化物中间体和醌氧自由基,都没有被完全分离鉴定.在最新的研究中,以2,5-二氯-1,4-苯醌(DCBQ)与叔丁基过氧化氢(t-BuOOH)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出一种主要反应产物,采用多种分析方法鉴定该产物为2-羟基-3-叔丁氧基-5-氯-1,4-苯醌(CBQ(OH)-O-t-Bu),原来该物质是先前假设的醌-过氧化物中间体(CBQ-OO-t-Bu)的重排异构体.继而发现,自旋捕获剂DMPO(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能抑制CBQ(OH)-O-t-Bu的形成,同时伴随着形成一种新的含有一个氯原子、质荷比m/z为268的DMPO加合物.在此基础上,综合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核磁共振-氢谱、高效液相-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等分析方法,并使用O-17标记的H2O2的研究表明:DMPO捕获的并不是以氧为中心的醌氧自由基(CBQ-O),而是其共振异构体——一种以碳为中心的醌酮自由基(CBQ=O).这是第一次检测到一种新型的以碳为中心的醌酮自由基,为先前提出的卤代醌介导的不依赖金属离子的氢过氧化物的分解机制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并丰富和完善了该机制.  相似文献   

10.
谢洪泉 《科学通报》1965,10(11):999-999
利用Ziegler催化剂可使丁二烯聚合成为一种性质优异的弹料—顺式-1,4聚丁二烯。所用的催化体系主要是i-Bu_3Al-TiI_4 或 Et_2AlCl-Co、Ni化合物。我们曾发现BuLi-TiBr_4 或 BuLi-TiI_4 也能使丁二烯进行顺式-1,4聚合;以后又研究得知i-Bu_3Al-I_2-TiCl_4 或 i-Bu_3Al-Et_2AlI-TiCl_4的三元体系可代替i-Bu_3Al-TiI_4。与此同时,Marconi等曾简短地报导了用氢化金属-Et_2AlI-TiCl_4组成的三元体系可作为丁二烯顺式-1,4聚合的催化剂。不久前沈之荃及欧阳均等对报导稀土金  相似文献   

11.
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研究了8种多氯酚对小鼠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L929, 人肝癌细胞HepG2的急性毒性效应, 并利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进行了多氯酚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研究, 得到了有效的毒性估测模型.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多氯酚结构与细胞毒性机理之间的内在关系, 结果表明2-氯酚(2-CP)、4-氯酚(4-CP)、2,6-二氯酚(2, 6-DCP)、2,4-二氯酚(2, 4-DCP)、2,4,6-三氯酚(2,4,6-TCP)、2,3,4-三氯酚(2,3,4-TCP)均引起细胞凋亡, 而2,3,5,6-四氯酚(2,3,5,6-TeCP)和五氯酚(PCP)更趋向于引起细胞坏死. 为离体细胞水平的毒性风险评估及毒性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祝介平 《科学通报》1990,35(11):832-832
羟醛缩合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对它们的研究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但芳香族1,4-二酮和芳醛的缩合反应则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讨论了芳香族1,4-二酮(1a,1b)与芳醛缩合的结果。苯环上羰基的邻位没有游离羟基的1,4-二酮(1a,1b)与芳醛缩合生  相似文献   

13.
田丰 《科学通报》1989,34(2):156-156
设C为简单图G的圈,我们称导出子图G[C]的不在C上的边为C的弦。本文证得:设G是2-连通图且|V(G)|≥2n+1,n≥3。若G的最小度δ(G)≥n,则G含一个圈,其弦数至少为n(n-2)+1,除非G是K_(n,m)(m>n)或Petersen图。从而Gupta,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3,3-二甲基二氢吲哚(1),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苯并噁唑(2),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苯并噻唑(3), 4,4′-(1,4-苯基二乙烯基)双-喹啉(4),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喹啉(5),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1,3,3-三甲基二氢吲哚盐酸盐(6),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1-氢-3,3-二甲基二氢吲哚盐酸盐(7),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8-乙酰氧基喹啉(8),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8-羟基喹啉(9)及9的铝配合物(10)和锌配合物(11). 测定了化合物6的晶体结构. 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化合物1的最大发光波长为575 nm, 阳离子型发光化合物最大发光波长红移至607 nm (6)和611 nm (7). 化合物9的最大发光波长为567 nm, 桥联多核金属配合物最大发光波长红移至605 nm (10)和610 nm (11).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分子结构, 改变分子上的电子分布, 从而改变其发光性质, 使发光波长发生较大位移. 热分析显示金属配合物1011比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作为电致发光材料, 其可使用温度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15.
以水杨醛型希夫碱N,N′-双(5-溴-3-甲氧基-水杨醛)-1,3-乙三胺(H2L)为配体,合成了3个3d-Yb配合物[ZnYbL(NO3)2(OAc)](1),[Zn4Yb2L4(1,4-BDC)2]·[Yb(NO3)5(H2O)](2)和[CuYbL(NO3)2(OAc)(CH3OH)](3).六核配合物2是由二核配合物1和对苯二甲酸(1,4-BDC)反应而成,晶体结构表明,桥联配体对苯二甲酸将2个三核Zn2Yb单元连结起来,构筑了含更多金属核数的配合物2.荧光性质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和2中,由Zn/L组成的发色基团对Yb3+离子的近红外发光有敏化作用,配合物2的稀土荧光发射略强于配合物1.在配合物3中,Cu2+离子的存在对稀土荧光具有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乙烯基氯衍生物在硫酸中水解通常生成羰基化合物。然而当我们试图用该法由3-氯-2,7,7-三甲基双环[4,1,1]辛-2-烯(1)合成双环[4,1,1]辛酮衍生物时,并没有得到预期的产物(2),得到的是一个芳香族化合物——3-甲基-2-苯基丁烷(3)。(1) 由α-蒎烯和二氯卡宾的加成物——3,3-  相似文献   

17.
李仲杰 《科学通报》1982,27(21):1310-1310
据专利文献介绍,取代的1,5-二苯基-1,4-戊二烯-3-酮,有些在光致抗蚀剂体系中可用作指示染料和光引发剂,有些则能用于新的呈像体系。我们曾合成了1,5-双(对二甲胺苯基)-,1-(对二甲胺苯基)-5-(间硝苯基)-和1-(对二甲胺苯基)-5-(对溴苯基)-1,4-戊二烯-  相似文献   

18.
电催化还原水体硝氮(electrocatalytic nitrate reduction reaction,ENRR)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绿色脱氮技术.铜基催化剂因活性高而受研究者青睐,缺电子Cuδ+是其中主要活性位,但在ENRR较负工作电压下难稳定(转化为Cu0).本文以市售Cu(OH)2颗粒为前驱体,通过在其表面修饰1,4-萘二甲酸分子(1,4-NDC)并原位电还原活化,成功构建Cuδ+-1,4-NDC催化活性点位(Cu(OH)2/1,4-NDC-AT);因1,4-NDC羧基上氧的高电负性和化学稳定性,Cuδ+在ENRR过程中能稳定存在.脱氮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OH)2/1,4-NDC-AT在-0.40 V vs.RHE(可逆氢电极)下处理NO3--N废水(22.5 mg/L),产物中NH3-N选择性大于90%,比表面活性和质量活性可达1034.7 mg N/(h ...  相似文献   

19.
许杏祥 《科学通报》1981,26(13):823-823
青蒿素1是一个含有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它具有突出的抗疟作用。在测定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它的全合成工作。本文报道中间体失碳倍半萜内酯10的合成。合成的原料为10R(+)-香草醛2(见图1)。2用溴化锌环化立体专一地生成6R,7S,10R(-)-  相似文献   

20.
谢洪泉 《科学通报》1965,10(7):639-639
Mazzei等曾报导了某种不含烷基金属的催化剂聚合丁二烯的动力学,但未指出该催化剂的组分。不久前Marconi等曾发表了用无机化合物卤氢化铝的衍生物与卤化钛组成的非均相催化剂可使丁二烯进行顺式-1,4聚合。我们发现AlHCl_2的乙醚络合物与CoCl_2的吡啶络合物及AlBr_3组成的三元可溶性催化剂可以作为丁二烯的顺式-1,4聚合催化剂,所得聚合物的顺式-1,4结构很高,达95%以上,分子量可控制在20—30万。聚合操作均在纯氮保护下于干燥仪器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