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现今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大,骨干网和接入网的技术革新又使旧城域网成为网络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新一代城域网已成为各个设备制造商抢占市场的先机, 是运营商拓展业务的重中之重。在介绍了城域网进行改革性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弹性分组环(RPR)组网技术后, 阐述了10 G以太网作为新一代的全光城域网络传送技术的优势和RPR在10 G城域网以太网组网建设中的优势,探索了RPR的带宽管理技术,并提出了RPR环路带宽共享接入策略和公平接入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面向10G城域以太网带宽管理的RPR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弹性分组环(RPR:resilient packet ring)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组网技术,它为10G城域以太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组网方案。从RPR在10G城域以太网带宽管理方面的优势出发,介绍了其技术特点、标准化及产业化现状,讨论了城域以太网的RPR提案中有利于带宽管理的各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面向10G城域以太网带宽管理的RPR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弹性分组环(RPR:resilient packet ring)是当前比较热门的组网技术,它为10G城域以太网提供了 一个很好的组网方案。从RPR在10G城域以太网带宽管理方面的优势出发,介绍了其技术特点G标准化及 产业化现状,讨论了城域以太网的RPR提案中有利于带宽管理的各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结合以太网技术和SDH技术所带来的组合优势,适合于城域网的组网。文章介绍了RPR的网络体系结构、MAC层机制,分析了RPR的技术特点,用实例说明了RPR技术在校园城域网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速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以太网技术以其速度快、带宽高且兼容性好,比传统标准以太网更具有强大的功能,是目前计算机高速网络的一个新的领域.本文针对高速以太网技术的重要方面,着重讨论了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相互存在的技术特点,及10 GbE与弹性分组数据环(RPR)结合产生的10 G RPR技术,为高速以太网的组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弹性分组环技术(RP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是一种基于以太网技术和标记交换技术相结合的,多业务共存的业务特性的新一代城域网解决方案。主要介绍了弹性分组环(RPR)的MAC协议帧结构,探讨了RPR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光以太网RPR,并对RPR技术在未来通信网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速度、质量和多种业务的良好接入,传输技术的选择和实施是决定IP宽带城域网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目前电力企业IP宽带城域网建设现状及发展需求为基础,分别分析了SDH、MSTP/MSPP以及RPR等光传输技术的技术特性及应用现状。同时,提出了以RPR光传输技术为基础结合MPLS/VPN技术的IP宽带城域网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电力IP宽带城域网对数据传输的要求。在分析了目前城域网主要传输技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RPR光传输技术在IP城域网建设方面的优点。提出在工程中采用RPR光传输技术结合MPLS/VPN技术实现某地区电力局IP宽带城域网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9.
伊文斌 《科技资讯》2011,(20):26-26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宽带接入相关技术的提高成为解决用户接入能力的基本途径,以太网接入技术本身是从以太网网络技术上发展而来,具有更高的带宽向下兼容性,属于公用网络环境中较为可靠的宽带接入技术。本文主要从以太网接入技术出发,简述其概念,分析其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优势,并对未来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丁瑞元 《科技资讯》2013,(24):22-22,24
本文简要介绍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EPON)的发展过程、网络结构、传输原理及EPON接入技术在监控组网中的优势,介绍了EPON监控系统设备和组网模型,最后对EPON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RPR是一种新的MAC层协议和城域网技术,具有空间复用、带宽动态分配、支持业务级别等主要特点,实现采用的是三层结构.讨论了传输网管系统中实现RPR业务分类涉及到的3条Qx接口命令的处理:设置数据板以太网业务属性、设置数据板静态目的站点地址、设置RPR端口环选择.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的应用于弹性分组环网络的带宽分配算法,该算法采用了有限集合中收敛速度最快的二分法,通过对公平速率的逐次逼近来实现带宽的动态分配,适用于分布式网络环境。分析和仿真表明,采用基于二分法的带宽分配算法能够给每个节点分配到接近理想的公平带宽。整个环路在实现公平性的同时能够得到最大的空间重用并且收剑迅速。  相似文献   

13.
城域波分技术的现状及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现有城域传输网络的特点,并说明其局限性,介绍城域粗波分复用(Metro—CWDM)和密集波分复用系统(Metro—DWDM)的最新发展状况,比较波分系统网络与现有传输网络(MSTP)的各种特性.提出在城域网建设方面,采取由现有传输网络过渡到粗波分复用网络。最后再升级到密集波分复用网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针对DQDB城域网的结构,在理论上对其公平性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改善DQDBMAC协议公平性的2种方法:时隙重用和带宽平衡机制BWBM,最后给出了采用这种协议的结点站状态机模型,并运用M/G/1排队模型分析了时隙重用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弹性分组环的网络性能,特别是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为网络配置提供有效的参考,基于网络演算理论建立了弹性分组环业务传输模型,分析了弹性分组环网络中各类业务在网络中的最大接入延时,并提出在特定条件下各类业务最大接入延时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弹性分组环网络中高优先级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小于低优先级业务的最大接入延时;业务最大接入延时与环路站点无关,不受环路规模的影响;环路业务量、整形器容量以及最大分组长度的增加都会使得业务最大接入延时增大。该计算方法易于实现,便于在工程环境下对性能快速估算,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弹性分组环(RPR)公平性算法的机制,针对现在采用的虚拟时间调度算法(DVSR)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一种更新的计算简单的带宽公平性算法(LCDBA,the low complexity distributed bandwidth alloca-tion).LCDBA算法通过测量某个时间间隙内各节点发送的流量,计算各节点的活跃程度,以此为比例计算各节点的公平性速率.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开放接入网络中带宽分配的公平性问题.将最大-最小公平算法应用到双向SLA带宽调度算法中,给出了一种基于EPON的易于实现的双向SLA公平带宽调度算法.以用户SLA为首要SLA,以业务提供商的SLA为次要SLA,通过带宽分配和调整,实现了双向公平的带宽分配.仿真实验表明,双向SLA算法实现了业务提供商和用户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