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激光干涉仪测量三坐标测量机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用激光干涉仪测量三坐标测量机动态误差的方法,分析了激光干涉仪的测量原理并分别对扫描测量和触发测量中的动态误差进行了模拟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运动中的加速度产生的附加惯性力是产生动态误差的重要因素.由于惯性的原因,扫描测量中换向时产生的误差大约是同样条件下惯性力造成误差的2倍.  相似文献   

2.
激光捷联惯性导航中不可交换性误差补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姿态和速度算法中所引入的不可交换性误差进行了原理上的分析,重点分析了速度计算过程中不可交换性误差产生的原因.从工程化应用观点出发,提出利用等效转动矢量的单子样算法消除不可交换性误差,并且推导出了相应的姿态和速度的误差补偿算法.实际跑车实验结果表明,误差补偿后的系统定位误差下降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表明激光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误差补偿算法的设计思路是可行的,设计的系统性能能够达到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圆度仪中用两步法分离被测工件圆度误差与圆度仪主轴误差的原理,分析了误差分离中产生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适当选择参数以克服失真的两种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已在圆度仪数据处理系统中采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复合型应力强度因子K_Ⅰ和K_Ⅱ的光弹性测定值是K_Ⅰ和K_Ⅱ的近似值.本文提出了影响K_Ⅰ和K_Ⅱ精确值的误差有模型误差、观察误差、截断误差、及舍入误差,并对前二项误差做了详细分析,指出了确定误差的方法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减小误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瑶骏 《安徽科技》2009,(12):46-47
一是由于仪器不完善而产生的误差,通常称为仪器误差。二是由于瞄准和读数不正确所产生的误差,因为瞄准和读数随测角方法不同而不同,故称之为测角方法误差。三是由于觇标和仪器的中心与测点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所产生的觇标和仪器对中误差。此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如井下湿度、温度、矿尘量、照明度等变化因素.也会给测角带来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五轴数控机床综合误差建模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机床运动副的误差运动学原理,利用齐次坐标变换对一台包含3个移动副和2个转动副的五轴加工中心建立了误差综合数学模型.模型中不仅包含了几何误差且包含了热误差,共计57个误差元素.本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型的多轴数控机床、机器人的误差综合建模及补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道失配误差(如偏置误差、增益误差和时间相位误差)严重降低了并行交替型ADC(timeinterleaved ADC,TIADC)系统的信纳比.我们给出了基于滤波器组的三种通道失配误差详尽的分析,表明增益误差和时间相位误差相互影响,而偏置误差则单独起作用;同时对在信号分析领域占重要地位的正弦信号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通道失配误差的频谱图像;并进一步推导了信纳比的公式和无伪波动态范围的公式;给出了时钟抖动和量化噪声对TIADC的影响.这些公式可为TIADC通道失配误差的容忍范围提供参考,也可为消除TIADC通道失配误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NC加工位置误差模型及其测量和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床误差补偿是为了达到“抵消”刀具位置的误差,消除或减少加工误差.从不追溯误差来源的角度,提出了机床加工位置误差有限元模型.这种模型建模方法简捷,既能够准确地表示机床误差及其分布,又能以简单、经济的方法加以标定.误差有限元的网格越密,该模型精度越高.为了高效标定误差有限元网格节点参数,提出了用跟踪激光干涉仪实现机床误差的直接测量方法.同时,提出了基于位置误差有限元模型的实时补偿软件设计方法,介绍了基于华中Ⅰ型数控系统的实验情况.实验证明,位置误差有限元补偿方法是一种提高数控机床精度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多分辨分析法研究动态测试误差溯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全系统动态精度理论,在给出动态测试系统总的传递链函数及动态测量误差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号分析手段,将系统的输出总误差进行分解,并根据各分误差的特性,将其溯源,找到系统内外产生该分误差的组成环节.为验征动态测试误差溯源理论,建立一仿真的简单系统,利用小波变换中多分辨分析方法,将总误差分解与溯源.结果证实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GIS中多层多边形叠置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形叠置法是GIS技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它的成熟与完善将有效推动多要素地学分析实现系统化与自动化。多边形叠置法所产生误差的研究对目前各种技术方法所产生误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如果控制误差发生及减少误差数量的原理与方法作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井眼轨迹随钻测量中的测斜仪器不对中随机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随钻测量时产生的井眼轨迹误差,利用误差分析方法对随钻测量时测量仪器与井眼轴线不重合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拉格朗日插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这种不对中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属于随机误差的范畴,该误差对井斜和方位测量结果的作用是相同的,且服从均匀分布。算例分析表明,这种随机误差相对于系统误差所造成的井眼位置的不确定范围要小得多。测点处的随机误差椭球的中心与测点之间的距离很近,但是,随着钻头尺寸与钻铤尺寸差别的增大,此距离增大,并且椭球的3个半轴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Tau方法是一种数值求解偏微分方程的多项式近似解法.运用Tau方法数值求解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给出误差估计和几个数值算例说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沙墙吸能作用对爆炸冲击波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沙袋堆积起来的沙墙对强冲击波具有很好的消波吸能作用,在爆炸实验中对结构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沙墙在爆炸冲击波作用下,飞散形成颗粒相,吸收冲击波的能量,降低冲击波对结构的冲击作用.分别使用通用非线性动力学数值计算程序LS-DYNA和自编的多相流程序,计算了某封闭空间中沙墙对爆炸冲击波消波吸能的作用.自编的多相流程序可以计算沙子的飞散,可以考虑对流、辐射传热的吸能作用.LS-DYNA没有这些功能,但是却可以模拟复杂的爆炸与结构相互作用的问题.两种程序对比计算的结果可为使用商业软件LS-DYNA进行类似的复杂数值计算提供参考和修正.  相似文献   

14.
窄河道型油田油井见水时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见水时间是描述油田注水效果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是油田开发设计的重要指标。然而,对于条带状窄河道型油田油井见注入水时间研究尚未见到报道。窄河道型油田油井的见水时间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一直是油藏工程师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渗流理论,推导出窄河道型油田见水时间公式,并与渤海B油田的实际油井见水时间进行对比,相对误差很小,准确度很高。本文的结果对窄河道型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煤气厂高炉在生产焦炭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炉煤气,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的问题,提出了将KZL4—13型燃煤锅炉改造为燃高炉煤气的余热锅炉的改造方案,同时提供了锅炉炉膛及锅筒部分热力计算校核。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射频阻抗理论对重油的含水量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含水重油电介质的极化机理,对混合介质的介电常数进行了计算,并讨论了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和温度补偿方法,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最大非线性误差为0.5%.该法为重油乳化实现经济燃烧提供了含水量检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沉沙池排沙廊道分流量计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沙池排沙廊道分流量直接影响沉沙池排沙用水的多少,对整个沉沙池工程影响重大,为此对分流量的计算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并根据试验资料分析了水流强度、排沙廊道出口开度和溢流堰的高度等因素对分流量的影响规律,结合量纲分析建立了流量系数的半经验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实测值与计算值的误差比较表明,该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形式简单、计算方便、精度较高,可供设计沉沙池工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航天嵌入式软件运行时错误静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属性模型的运行时错误静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运行时的错误按照发生原因进行分类,提取每类错误的属性模式,对属性模式进行形式化建模形成属性有限状态机;并对程序流图中与属性相关的路径进行分析,对照属性有限状态机运用路径敏感和上下文敏感的方法分析运行时错误.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现有主流方法相比,在准确率和效率之间可取得良好平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近十年来国内有关错误分析的研究,内容包括:错误界定、错误样本收集、错误分类、错误起因,并总结出国内错误分析的研究趋势主要是运用实证性研究和基于语料库基础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存在多介质的高炉回旋区内,首先利用安装在风口直吹管窥视孔的电荷耦合器件( charged couple device, CCD)摄像机可以获得高炉回旋区内累积的二维温度辐射图像,然后将高炉回旋区均分成若干小块,利用数学模型近似模拟回旋区内的辐射传热过程并建立矩阵方程,通过求解方程获得高炉回旋区内的三维温度场。在模拟辐射传热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更有效也更符合实际生产的新方法———基于距离的高斯函数模型来模拟高炉内介质的辐射能量传播过程并获得了较好的三维温度场。由于存在波动误差以及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测量误差等,所以我们通过在测量数据中添加随机误差来验证重构温度场的有效性以及稳定性。结果显示重构的三维温度场与真实温度场非常接近,误差在高炉工业允许的5%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