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永春 《科技信息》2012,(34):I0020-I0021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理念形象、行为形象、景观形象的集合体,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和风貌,包括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形成和建设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征,更注重城市文化的外显性,有时二者互用。本文以四川泸州为例,论述了泸州的城市文化特色,将创意设计与泸州的城市文化相结合,通过理念的准确表达、视觉识别的准确表现、行为的传播,形成自身的形象个性。通过城市形象设计可增加大众对城市文化的了解与传播,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招商引资,促进人才、资金及其它优势资源的聚集和流动,加速城市全方位发展,进而加快城市文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宝贡敏 《杭州科技》1998,19(4):9-10
1.生态型城市:未来城市的主要形态人类的文明要求城市的存在,城市的功能是其他任何形式的人群关系形态所不可替代的。要保持城市的基本功能和活力,要实现城市的持续发展,必须减少或消除环境的危害,改变城市的“简单”资源消费中心、废物和有害物排放中心形象,逐步减少城市的环境开放水平,走城市物流循环相对封闭之路,实现城市发展生态化。(1)城市绿色化、园艺比这是指尽量减少城市的裸露土地、水泥建筑物等的面积,通过发展城市园艺体系,建设城市屋顶花园,公路林带,土地绿被,市内果园、菜园、花园、林园等,把灰色城市变为绿…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城市建设就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城市建设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消除噪声、吸烟滞尘、美化生活。从长远看,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态城市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科学规划,统一管理,逐步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因地制宜地引导城市发展。把城市逐步建设成为既适宜于人类生存,又适宜于经济迅速发展,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许多城市都陷入了住房短缺、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贫困、犯罪等诸多困境。这些“城市病”在全世界蔓延,已经成为政府、媒介和老百姓最为头痛、最为关注的问题。有没有治理城市病的药方?城市会不会有美好的明天?笔者认为,药方就是城市管理。城市的明天,成在管理,败也在管理。城市管理的关键有二:一是决策者对城市的认识、思想观念和政策体制;二是市民对城市的认识和参与程度。因此,城市管理当务之急的任务是:追寻城市病根。城市病根何在对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世人一直茫然无知。因为这种病不是地方…  相似文献   

5.
经营城市途径选择已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重要问题.为此,选择18个城市的16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四川经营城市的要素进行探讨,找出经营城市的思路,分析经营城市的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经营城市的主成分是城市基本建设、土地与房地产开发、非农业人口,城市产业发展,从而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策略应是加强城市基本建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经营城市土地资源、促进房地产开发,繁荣城市经济、加速城市产业发展,提升城市经济实力、有条件地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2018年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成果与突破性进展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策略、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实践、城市设计教育、中国特色城市设计问题的发掘与讨论等6个方面。在学术研究方面,基于人机互动的数字化城市设计作为科学的设计方法将引领城市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以城市更新、城市双修、人民城市及城市特色风貌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策略,世界各地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将人的行为活动与城市环境关联在一起;在设计实践方面,以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郑东新区和日本涩谷等城市设计为例,在新理念的主导下,探索多元城市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城市设计教育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共识,是提升城市设计实践者与管理者水平的重要途径;针对中国特色城市设计问题的发掘与探讨,是国际先进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引言 城市交通体系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发展现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是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载体,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命脉。城市经济社会活动要求城市交通体系能够安全、快捷、方便、舒适、经济地满足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需求,现代城市的商品生产、流通、消费,居民出行,信息载体传递与交流都离不开城市交通体系.城市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都必须有现代城市交通体系予以支持和保障。因此。城市交通体系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8.
城市、城市发展与城市流动人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正处于从传统城市模式向现代城市模式转型的结构性转型期,这对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城市、城市发展、城市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从城市的一些本质特征出发,剖析了当代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21世纪初期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城市信息化与城市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信息化与城市管理朱志坚一、城市信息化对促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支撑作用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过程中,城市信息化十分重要,它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最高层次的标志。城市信息化的建设,将一改过去的管理模式,依靠现代化、自动化的管理设施和手段,它是解决城市...  相似文献   

10.
2010年,IBM将“智慧的城市”的美好愿景带到了中国,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智能、便捷、高效的现代城市画卷。受此“诱惑”,中国掀起了一场城市革命,“智慧城市”成为各城市角逐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3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计划投资规模近万亿元。  相似文献   

11.
海水淡化对我国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实际应用,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依据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从经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几种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探讨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上的实力。论证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迫切性、重要性及其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孝义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城市水资源污染目益严重。根据孝义市规划的总体要求,论述了对孝义市水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广州市现有水厂水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各水源面临着供水量短缺,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广州市正处于水质性缺水状态,从而,提出引西江水入广州,是解决广州目前水质性缺水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变化分析是地区农业合理用水、制定科学灌溉方案的数据基础。选取典型农业区皖北平原为例,采用修正FAO-56 PM公式及分段单值平均系数法对皖北平原1959—2018年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进行计算,并通过M-K检验法分析近60 a来皖北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的趋势变化及突变现象。结果表明:(1)近60 a皖北地区年需水量呈现一定的波动起伏,需水量以2 mm/10 a的趋势下降,年需水量平均值为315.5 mm,需水量阈值为227.8~391.4 mm。皖北地区需水量空间差异不明显,呈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其中砀山县年均最大需水量为323.66 mm,阜阳市年均最小需水量为300.144mm,在1975年之后,皖北地区缺水量突变明显。(2)皖北地区冬小麦缺水量以2 mm/10 a的趋势小幅度下降,下降的幅度较小,且空间差异较小总体呈自北向南逐渐减少,其中砀山县年均最大缺水量为273.4 mm,阜阳市的年均最小缺水量为244.16mm。(3)皖北地区多年平均缺水量为261.65 mm,年缺水量变化幅度为182.6~333.8 mm,突变点集中在1975—2018年,冬小麦的缺水量出现在生长中期。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迫在眉睫 ,生命之源要断流 ,现在已到必须呵护水、珍惜水的时候了。本文在分析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节水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 ,实行限量定额用水 ,彻底改变农村用水粗放浪费、城市用水高消耗的传统模式 ,实现现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渠性英 《山西科技》2005,(1):77-78,80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用水状况越来越让人关注。文章从水资源短缺、城市化发展、城市产业结构、水管理设施、水价几方面分析了山西城市用水面临的严峻形势,对山西省城市需水量及节水潜力作了科学预测,提出了解决城市水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虚拟水分析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面.Tony Allan提出虚拟水的新概念和计算方法,已成为缓解区域水紧张状况的一个有效方法.文中系统地介绍虚拟水方法和战略,以及其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介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虚拟水交易量,阐述了虚拟水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运城市水资源现状,探讨了解决运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途径,指出在开发新的水源的同时,积极开展中水回用是缓解缺水压力的重要途径,提出了中水回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生活用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性;从发展规划、水循环规律、科学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严重,缺水的原因在于干早,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是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