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两种采煤方法在大同矿区忻州窑煤矿两个盘区产生冲击地压程度不同的事实,通过现场观测、数值模拟和对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分布的理论分析,以及裂隙分布的分形统计,归纳出放顶煤开采使支承压力峰值降低、分布范围扩大、顶煤裂隙发育的规律,阐明放顶煤开采使冲击地压强度减弱的机理,得出放顶煤开采可有效减少冲击地压发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结合现场实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放顶煤开采的支承压力形成规律、分析了采高和支架阻力对顶煤应力和位移分布的影响 ,为顶煤破碎机理的分析和顶煤移动、运动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昌恒煤矿9101综放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首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基本顶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期间岩移特征,结果显示该工作面直接顶垮落前形成桥式半拱结构及基本顶断裂时形成砌体梁结构,并且分析了采场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另外计算了初次来压前后直接顶与基本顶的厚度,并对基本顶来压期间结构特征简要分析,据此计算出放顶煤支架合理的支护强度。  相似文献   

4.
顶煤损伤统计力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假设煤岩微元强度服从 Weibull分布 ,分析了支承压力、煤层倾角、煤体力学性质对急斜放顶煤开采水平分段高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损伤分析对确定水平分段这一关键技术参数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放顶煤采场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运用理论分析、相似模型实验和现场实测,系统研究了放顶煤采场前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得出支承压力表达式(3)、(7)是可信的,塑性区宽有利于顶煤压裂,峰值低影响硬煤冒放,放顶煤一次采厚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弹塑性力学角度出发,运用塑性力学中滑移线场理论,推导出放顶煤工作面两侧煤壁支承压力分布及其范围.结果表明.在靠近采空区的一段区域内,支承压力沿煤壁呈均匀台阶分布。支承压力大小与煤壁支反力以及煤体的性质C、ф有关,而其分布范围则与割煤高度m、放采比1、煤体性质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采用高精度微地震监测技术,对大同塔山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围岩活动规律、煤岩层破裂和相关的应力场变化进行监测与分析,对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为推进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支承压力分布演化规律及对煤岩体破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支承压力与工作面超前煤岩体破坏之间的关系,采用ANSYS软件对采场支承压力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和塑性区分布范围进行数值模拟,并从理论角度分析开采引起的煤岩体应力状态变化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支承压力呈非对称性山峰形分布,工作面推进距离与支承压力集中程度呈正相关性,工作面前方塑性区范围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屈服条件分析表明,尽管煤岩的破坏随着支承压力的增加、增大了破坏的可能性,但煤岩的破坏并不单纯取决于支承压力的大小,而是由水平应力和支承压力共同决定的;以支承压力作为判断标准,得到的煤岩体破坏范围往往会比工程实际范围偏大。该研究结果对矿山灾害的预防工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加形象地研究顶煤冒放形态特征、宏观地把破碎的散体看作非理想状态下随机流动的松散介质.以某矿1302N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利用离散元散体颗粒流软件PFC2D建立放顶煤二维横剖面模型,主要研究顶煤位移、煤矸动场变化、放出体衍化以及超前支承压力分布等现象.研究对比得出:顶煤流动规律方面,走向上放煤步距增大,顶煤的始动点边界线前移,顶煤运移范围增大;倾向上间隔放煤的煤损主要集中于同一轮放煤支架间的漏斗煤损.煤矸流场规律方面,采高增大煤矸分界线逐渐变陡;放煤步距增大,煤矸分界线始终保持双线形态前移.矿压显现规律方面,顶煤的硬度增大,顶煤分区中范围逐渐缩小,即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区向煤壁靠拢;采放比增大,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区远离煤壁,综放开采顶煤破碎后的流动特点和运移路径的数值模拟研究,有利于掌握散体顶煤的放出规律,据此对放煤工艺参数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对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揭示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兖州矿区进行工作面支承压力进行了分析,得出综放与分层开采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变化的规律,为回采巷道超前支护长度、支护强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宇  史致远 《科技资讯》2012,(13):114-115
为了获得回采期间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情况,基于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理论,通过在回采工作面轨道顺槽外侧煤体中布置钻孔应力计,对回采期间及顶板垮落后巷帮受力进行监测,进而摸清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为工作面区段煤柱留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钻孔煤粉量变化规律与支承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论证了可以利用钻孔煤粉量变化来推测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实测得到了平煤集团十三矿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为合理区段煤柱留设尺寸确定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综放全厚开采20 m特厚中硬煤层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酸刺沟煤矿6-1号煤层的具体条件,基于矿山压力对顶煤的压裂作用,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综放全厚开采20 m特厚中硬煤层的合理工作面长度和工艺参数。主要结论有:工作面前支承压力峰值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增大而变化;工作面前支承压力峰值随工作面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顶煤破坏系数随工作面推进距离和工作面长度的增加而变化。考虑矿山压力对顶煤的压裂作用,20m特厚中硬煤层综放工作面的长度应大于300 m;建议综放全厚开采20 m特厚中硬煤层的底层工作面应采用4.5 m的大采高;支架合力作用点位置和支架阻力对顶煤压裂和支护系统的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给出了合理的开采工艺参数及其匹配。  相似文献   

14.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大采高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严重的问题,利用现场数值模拟手段,分析研究大采高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工作面支承压力影响范围随采高加大而增加,支承压力峰值随着采高的加大逐渐向工作面前方移动,超过峰值点后都呈单调下降趋势.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工作面支承压力的显现规律呈相反关系,即推进速度快,矿压显现不明显,推进速度慢,矿压显现相对明显.采高加大,垮落带范围增大,断裂带的高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厚煤层的开采中,放顶煤开采方法已经成为提高产量、加速煤炭资源回收的主导方式,各类不同型号的放顶煤支架也相继引进、研制并应用,支架在现场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通过对七五煤矿一九九四年的放顶煤工作面一百三十多天的连续观测,对XDY—0型悬移支架在该面特殊复杂条件下的应用特征及规律性作了系统阐述,提供了相近条件下简易放顶煤工作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理论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回顾了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介绍了平面结构模型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学术观点及其新进展,重点阐述了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的稳定性及综放采场顶板结构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大范围顶板控制问题如采动覆岩空间结构与应力场的动态关系、顶板的异常压力控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今后采场矿压研究的重点,并介绍了这些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合现场实测、实验室研究及有限元计算结果,揭示了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影响支承压力分布的主要因素,给出了利用已知参数确定支承压力高峰区的估算公式,从而为确定合理区段煤柱尺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放顶煤煤炭贫化率随其主要影响因素而变化的规律,为寻求合理的工艺参数值提供可靠依据,对于完善放顶煤开采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综放无煤柱复合采场漏风示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综放无煤柱复合采场漏风形式的复杂性,在山东兖州东滩矿对综放工作面邻近通风系统进行压能测试,初步确定采场漏风源汇,用瞬态法释放SF6示踪气体,通过测试分析综放复合采场各漏风点的漏风风速和采场漏风量及其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