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现的重要动力之一:科学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美学 ,人们很容易联想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等具体的感性上的美。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科学之美 ,大多数人则不易感受到。这是因为科学之美与艺术美仍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美。从美学的角度来分 ,美有两个特征显著的不同层次。一个是事物以其外在的感性形式所呈现的美 ,这种美是外在的、易感受到的 ,如美的自然景色 ,美的音乐 ,美的雕塑、绘画、建筑物 ,以其形象、声音、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 ,唤起那些观赏者主体内心中的和谐共鸣 ,产生美的享受。第二个是事物以其内在结构的和谐、秩序而具有的理性美 ,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美 ,它虽然要通过感官接受…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是中国这块特定土地上的特殊文化产物,是一种高雅的生命活动.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长期积淀后在审美意识上的外在显现.这种美能否被参加太极拳运动或者观看太极拳表演的人所感知和欣赏,不仅要看被欣赏的对象是不是具有突出的美学特质,而且要看欣赏者是不是这种美的知音.即欣赏者和被欣赏者是一种双向交流、相互渗透、互为条件的主客之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伦理美学和文艺理论诸方面来考察崇高美是毛泽东实践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毛泽东的哲学精神表现出“真”与“美”的统一,毛泽东的伦理学思想表现出“善”与“美”的统一,而他的文艺理论则表明了把“崇高美”作为其实践美学的核心范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罗香萍 《科技信息》2009,(23):157-158
孔子主张善美统一,但孔子着重强调善的至上性,这是和孔子一贯提倡的“仁”学相通的。孟子在继承了孔子善美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美高于善的思想,即美不但切合道德原则,有善的充实内容,还有关好的外在形式。这一思想非常深刻。从孔孟善美观出发,本文进一步从四个角度解析了孟子人格美思想。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崇高开始是指台榭的高大,后来逐渐向其他事物扩展,至春秋时,崇高已演变成了表示特定含义的美学观念.这一美学观念与西方的崇高不同,具有美善结合,善之崇高美重于物之崇高美,大美相连,大之崇高美高于一般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回到中国古代美学立场较易说清问题。我们民族从生命的角度把握美,认定美感是生命力的对接。最初“美与善同意”。后来两者都发展出新意义。在某些层次上可以不统一,但在深层意义上依旧统一。统一的根据是:形式只有能和人的生命活动相应时才是美的,而美的形式可以调校和提升生命,故也是善的。中国古代生命哲学更重族类生命,由此谈善,然而思想家各善其所善,且生命不断展开,因而会出现美与善不统一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审美对象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是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美学原理》和彩色插图本《美在意象》中,叶朗教授提出"美在意象","不存在外在于人的美",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这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美与美感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承认"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的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主体的审美体验",可他又用现象学悬搁的方法存而不论,这样叶朗教授所构建的现代美学体系就必然存在巨大的矛盾,因而是不符合审美活动实际的。马克思的审美对象论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审美对象论。客体和对象都是外在的,它们都具有可能或现实的"使人愉快"的审美性质;审美活动是由对象自由悦人的感性形式引发审美主体全身心投入的情感活动。  相似文献   

8.
论孟子"充实之谓美"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美学中的“充实之谓美”命题所包含的审美意蕴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在美善不分或美善合一的先秦时期,明确地将“美”置于“善”之上;它把孔子内省式的悦神悦志过渡到形神统一的“充实”的概念,并突破了孔子温柔敦厚的主张,高扬了阳刚之美;同时,它显示了一系列的生命特征,其总体过程暗含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的生命节律是相契合的。此外,“充实之谓美”还具有“与民同乐”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9.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还具有至高的美,这种美没有华丽的装饰,而是一种纯净而崇高的美。数学美是科学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方法应用于美学能充分发挥美学的社会效益,共创美好的未来,从而达到一种只有艺术才能显现的那种完美境地。本文从四个角度出发阐述数学美是美学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深奥的美。  相似文献   

10.
异态美浅析     
世界无疑是由真、善、美、假、丑、恶组成的。但世界并不单纯。很多时候,有些事物常令人难以下结论。异态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它与优美不同,优美是善的和谐形式,而异态美是恶的和谐形式;它与崇高不同.崇高的内蕴是善.而异态美的内蕴是恶;它与丑不同,虽然内容都是恶,但丑的形式是不和谐的,而异态美的形式是和谐的。  相似文献   

11.
从美学与诗境中去论述数学中蕴涵的艺术魅力.尝试着把数学中的美以诗的形式呈现出来,巧妙结合美学,使数学的艺术价值更直观,更具体,更具有诗情画意.也能从中感受到诗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情感的简单呈现,更体现数学、诗歌、美学的和谐统一,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项穆的书论,把"中和之美"与"中庸之为德"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把伦理学的理学渗透到书法美学中,完全是"中和"复古.而当今书法的现状,也有"中和"复古之倾向.  相似文献   

13.
"真"是新闻美的内容,"善"是新闻美的原则和内涵,"美"则是新闻美的外在表现.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新闻美"的构成要素加以剖析,探讨如何强化新闻作品的"美"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数学与美学的历史回顾,揭示了数学与美学的关系。进而阐述了数学中真、善、美两两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数学中真善美的统一的意义及其对促进数学本身的发展、推动其它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美本身"是一种先验的价值标准和绝对的价值实体,具有极致性与自足性."美的分有"描述了作为永恒的价值范型的"美本身"与美的事物之间的价值等级关系,而"美的回忆"则强调了作为完满的价值理想的"美本身"对美的追求者的价值范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谢灵运山水诗的“清”之美主要与其山水诗中的自然山水景物相对应,呈现为清新、秀丽、雅致、静谧、幽寂等美学特征;“旷”之美主要与谢氏山水诗中的说理部分相对应,且不期然而然地形成了谢氏山水诗独具特色的以“旷达”人生境界为根基的“旷”之诗歌美学风格。呈现为一种并未被前人所认识到的诗歌美学风格,即:“清旷”之美——清新空旷之自然山水环境与具有“旷达”胸襟之诗人主体紧密结合的产物,是物与人结合之后在山水诗中所生发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诗歌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战争改变了人性的善与恶、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价值判断的尺度,而人性之善恶及人伦关系恰好是文学表现的中心,因此战争、伦理与文学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古代萌发形态的战争中,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道德判定,战争英雄的行为既是是社会理性价值判断的尺度,又是伦理道德的规范;而且,战争本身就是理性训练的最好场所,它孕育着人的理性追求之最和人性表现之最.这些都在特洛亚战争英雄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是"气韵"。在古典舞中,气韵涵盖了创作、表演和教学中的一切形式和内在的要求。形式上,它既以技术上的完整表现力生动地体现了舞蹈表现主体的具体内容和独特的动作艺术,又以独特的圆融冲和之美整合了舞蹈者的精、意、气、形、力,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特征和哲学内涵。"气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所在,也是本文探析中国古典舞丰富内涵的旨归。  相似文献   

19.
美与人生是个永久的话题。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通俗地分析了美的对象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 ,确证了美的产生和存在意义。美是人创造的对象 ,美与人生相伴相生 ,对美的追求 ,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生的审美理想影响着美的实现 ,人生之美 ,在于不断地创造美 ,美的实现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孙鹏飞 《科技资讯》2014,12(23):221-221
意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情调.在中国的传统诗词中,处处讲究意境,给人以深远和静邃之意.和传统诗词相比,书法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书法的意境不仅有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有深层次的内涵.不管是诗意美,还是自然美,都是属于外在的表现形式,深挖其内涵,其实中国书法的意境之美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艺术的精神气质.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别样的造型手段,但又要遵循造型艺术的一般规律.中国书法的意境之美是一种造型手法和情感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