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不同阶段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表达,探讨胰岛素生长因子-I(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rhIGF-1)对该过程OPG表达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大鼠40只,制备右股骨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后,随机分为IGF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并分别于术后第10、20、30、40 d取骨痂,通过RT-PCR及ELISA检测各组骨痂OPG表达.结果:在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成骨细胞活性降低,OPG表达呈弱阳性表达,骨折愈合缓慢;rhIGF-1局部注射治疗能增加骨痂中OPG的表达量(P<0.05),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结论:OPG是rhIGF-促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重要下调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体会.方法:2002年2月-2003年4月对25例儿童肽骨髁上完全移位性骨折,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龄7.5岁(4~12岁),伸直尺偏型14例,伸直桡偏型9例,屈曲型2例,在臂丛麻醉下,经"C"型臂X线机透视,采用闭合整复骨折,然后经皮穿入两枚交叉克氏针固定.结果:本组2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9.5mo(7~16mo),患侧肘关节伸直平均-6°,屈曲平均125°,随访时无一例发生volkmann挛缩,无肘内翻畸形.结论:在骨折复位满意后,采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可防止骨折端向尺侧的再移位,消除肘内翻形成的因素,不需为求得折端稳定而过度屈肘外固定,因而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住院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2岁,生后即发现右膝关节僵硬,渐出现跛行及足部畸形,曾在外院行石膏矫正无效和来我院治疗。其父母健康,非近亲婚配,无阳性家族吏。检查:智力发育正常,头面,胸、腹及脊柱无畸形,活动范围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所见。右下肢明显萎缩变细,右小腿肌腹挛缩,触之较硬,皮肤硬、韧、增厚而无弹性。皮肤感觉正常。右膝关节伸为0°,屈为60°,活动范围为0°(?)60°。右足马蹄内翻畸形。右髓关节外展受限,Ortolani氏征阳性,Allis氏征阳性。骨盆平片显示:右髋臼发育不良,髋臼指数35°,右股骨头发育小并向外上方脱出。入院诊断:右下肢多畸形先天性关节挛缩症,合并马蹄内翻足及髋关节脱位。为纠正右髋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并蛙腿石膏和贝氏位石膏固定9个月,治愈后马蹄内翻足行内侧软组织松解,跟腱延长,腱膜切断及距骨、骰骨松质骨切除的手术方法,造成中空的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西脉环抱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因内固定断裂的股骨陈旧性骨折疗效。方法对8例股骨陈旧性骨折内固定断裂患者实施环抱式接骨板再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结果经6月~5年随访,骨折愈合率达100%,髋膝关节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内固定断裂之股骨陈旧性骨折采用环抱式接骨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行髓内外植骨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尺骨斜形截骨+局部残存纤维组织成形改良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23例,施行尺骨斜形截骨+局部残存纤维组织成形改良重建环状韧带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检查前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ckay临床功能评定表评估该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23例患儿随访1~8年,平均2年,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良好,根据Mackay评分,优10例,良12例,中1例,优良率为96%.结论:尺骨斜形截骨+局部残存纤维组织成形改良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能有效纠正肘关节及前臂畸形,改善功能,手术效果确切,中远期随访疗效满意,是该类损伤的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复杂骨折26例,患者平均随访11.4个月(最短1个月,最长26个月).疗效显示:平均愈合时间为新鲜骨折16周、陈旧性骨折23周,功能评价优秀率达88.5%.说明带锁髓内钉用于治疗股骨复杂骨折,尤其适用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多段骨折、内固定失败的陈旧性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3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踝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后踝骨皮质加压螺钉内固定 ,外踝接骨钢板内固定 ,并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在C1、C2 、C3 型的优良率分别为 88 2 %、83 3%、77 8%。结论 :联合切口、直视下、疤痕组织及畸形愈合骨痂彻底清除、复位恢复解剖结构、坚强内固定是手术治疗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内侧LCP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内侧LCP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4例患者随访13~39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8例,良4例,可2例,无畸形愈合、骨不连、钢板外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胫骨远端内侧LCP允许以更"生物"的方式处理胫骨中下段骨折,最大限度地保留局部血供,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原因及前路椎体钉-棒加钛笼植入矫治后凸畸形疗效。方法对4例陈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者,行前入路椎体次全截骨,钛网植入,钉-棒椎体固定。结果术后随访4~10个月(平均6.5个月)。植骨全部融合,腰背疼痛消失,效果满意。结论前路椎体次全截骨,钛网植入,钉-棒固定牢靠,植骨融合快,是治疗陈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注重胸腰椎体骨折稳定程度判断和早期正确治疗,是预防后凸畸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不同类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35例,其中股骨骨折20例、胫骨骨折15例;选用带有远近瞄准器的股骨、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横形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穿钉;其它类型股骨、胫骨骨折采用开放复位;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采用静力固定并一期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患肢抬高30,术后第3天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主动锻炼有困难者,术后第3天结合CPM机被动锻炼膝、踝关节。结果随访10月-2年4月(平均13月),35例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再发骨折、断钉、感染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例胫骨远端1/3处骨折出现骨折远端5。向后成角畸形,未出现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严重创伤,长管状骨骨折后有1%左右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早期诊断和治疗比较困难,作者从95年1月3日-96年3月6日14个月时间里其收治6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5-83岁,平均48.6岁。交通伤3例,坠落伤2例,生活伤1例。6例中胜排骨骨折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例,颅脑损伤硬膜下血肿,脑出血,股骨干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1例,肽骨干骨折,双股骨干骨折、足部开放性骨折脱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例,尺挠骨开放性骨折1例,股骨颈囊内头下型骨折1例。入院时间为伤后2-4天,平均52.4小…  相似文献   

12.
<正> 骨疣常见于长骨干骺端,但生长于棘突者则非常少见.作者曾收治一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切片证实,兹报道于下:男性,32岁,住院号35723,因右背部出现逐渐长大之肿块,伴有疼痛20余年.患者幼年即发现右背部长出一质地坚硬之肿块,偶于劳动后有刺痛感,肿块逐渐长大,并将软组织推向外突.入院前二周体力劳动后痛加剧,因而入院求治.过去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疗效和优点.方法:对2001-06~2006-06收治的43例股骨干陈旧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扩髓、植骨、带锁髓内钉静力型固定.术后根据骨痂情况改为动力型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6例.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其中32例12~16周后骨性愈合,4例10~12周动力化,三个月后愈合.本组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能控制旋转、分离、短缩,属于轴心固定,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干陈旧性骨折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患者何某 ,男 ,37岁 ,因发现右下腹肿块 1周于 2 0 0 3年 5月 2 2日入院。入院前 1周 ,在沐浴时无意中发现右下腹有 1个圆形肿块 ,肿块直径约 10cm ,不易推动 ,无腹痛 ,无明显大便性状改变 ,双侧下肢活动正常。入院时查体 :腹部饱满 ,腹肌软 ,于右下腹探及近髂窝处可扪及一肿块 ,略呈圆形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质地中等 ,无压痛 ,活动度较差。腹部B超检查 :右下腹一边界清楚 ,低回声肿块 17cm× 8cm ,与膀胱、右肾无关联。全消化道钡餐检查 :食管至升结肠无病变 ,右下腹软组织肿块位于肠管外 ,相应肠管受压迫。诊断为腹膜后肿瘤性…  相似文献   

15.
李强  黄永平 《甘肃科技》2000,16(4):54-55
1 临床资料 57例胫腓骨骨折中,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为50岁,最小为12岁,平均年龄27岁;右侧胫腓骨骨折32例,左侧25例;57例中粉碎性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4例,合并硬膜外血肿1例,脑挫裂伤1例,其它部位骨折2例;取出内固定时间为8—14月;除1例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改用外固定治疗法外,余56例均达到一期愈合;住院最长时间为46天(合并脑挫裂伤),最短为21天,平均住院日为29天。2 手术方式2.1 手术时间 住院后在控制并发症的同时行患肢皮牵引或跟骨骨牵引,7-10天后待小腿部软组织肿胀减轻或开放性伤口愈合后行手术治疗。2.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颌面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16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小型钛板及单皮质螺钉坚固内固定,观察咬合关系、咀嚼功能、骨断端固定效果、开口度、面部对称性、面部畸形恢复情况.结果经过3~12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断端固定可靠,无移位发生.微小型钛板机械性能可靠,组织相容性好.结论颌面部骨折除复位、颌间牵引保守治疗外,复位后坚固内固定是现今临床上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57例NIDDM女性绝经后患者进行性激素(E_2、T)、血、尿钙(Ca)、磷(P)等生化测定及骨密度(BMC、BMD)检查,其结果分析如下:一、研究对象选择本院自1994年以来住院的NIDDM女性绝经后患者57例(根据1985年WHO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年龄51岁~75岁(平均62.8岁),绝经后均在5年以上。在本组中桡骨骨折3例、颈椎陈旧性压缩性骨折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三多一少”症状及血糖增高,但无长期卧床、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内分泌系疾病。亦无骨关节疾病及慢性肝病史,否认激素炎、维生素D及钙剂用药史。正常对照组选择30例系年龄相仿,无明显心、肾、骨疾病者。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尺挠骨下工/4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笔者从1991年5月至1995年11月经治少年儿童尺挠骨下1/4双骨折46例,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早期锻炼,效果满意。现将有随访结果的3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于欧3-5岁8例,6-8岁11例,9—12岁12例,13-15岁7例;左侧17例,右侧21例,其中双侧着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新鲜骨折36例(94.7%),陈旧性骨折2例(5.3%),其中合并下尺烧关节脱位6例,受伤后就诊时间1小时至28天。受伤原因:高处跌下18例(47%),车上跌下5例(13%);运动处伤9例(24%),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髁状突游离再植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方法。方法 :对 2 8例高位髁状突骨折行髁状突游离再植 ,对手术并发症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 :术后 1年患者中 2 8.6 %有错 牙合畸形、开口与咀嚼障碍、关节区症状等临床症状 ,4 6 .4 %有髁状突畸形、髁状突再移位和骨关节炎等影像异常表现。结论 :髁状突游离再植的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有关 ,影像异常较临床症状更常见 ,准确复位骨折和稳定固定骨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王某,男,19岁,于1995年1月30日从摩托车上摔下,致右髋部摔伤,伤后20分钟来院。检查见:右下肢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右臀部膨隆,可角及上移的股骨头,右髋关节弹性固定。X光片可见右髋关节后脱位,股骨头内有一半月形密度增高阴影。入院诊断:髋关节后脱位。给予行手法复位,未成功。遂于1998年2月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手术取后外侧切口,术中见右髋头节后说位合并股骨头骨折,骨折线延伸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块位于股骨头中心凹以下,在股骨头的内下方,与圆韧常相连,并位于髋臼内。术中确定诊断:右髋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