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本体论更替演进的历史。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到现代的生存论哲学的发展历程。由于不同时代哲学的主题、研究对象不同,思维方式有别,因此,它们对本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体论追究也就经历了从“终极本原”的追寻,到“终极真理”的探究,再到“终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本体论更替演进的历史。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到现代的生存论哲学的发展历程。由于不同时代哲学的主题、研究对象不同,思维方式有别,因此,它们对本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体论追究也就经历了从“终极本原”的追寻,到“终极真理”的探究,再到“终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完成了从方法论诠释学到本体论诠释学的转向。至此,理解不再是对文本的外在解释,而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揭示。在伽达默尔的理解本体论中,理解的“历史性”是一项基本的内容。它从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出发,把理解的文本推向了和人相关的整个世界和历史。理解的任务是要在“现有”“既往”和“将来”的视域融合的基础上,解释和创造出生活的世界和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系中央民族大学班班多杰教授与著名哲学诠释学家洪汉鼎先生,就中西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对话与学术探讨。其内容涉及西方哲学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差异与联系;中西诠释学和佛教中国化的主要契合点与内在关联;哲学诠释学经典文本与诠释文本关系之论和中国“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及“解释者比原作者更善巧”义之间的交叉点;哲学诠释学的“前见”“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与中国的“格义”“通经致用”“借古鉴今”之间的异同处;以语言为主线的哲学诠释学本体论转向,透显出汉藏佛经翻译所蕴含的外来佛教中国化的深层旨趣。本次对话,中西比较,相资为用,相得益彰,启人慧思,且涉及领域广、信息量大,对推进佛教中国化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翻译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涉及到文化背景和对双语文化理解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对《论语》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文化关键词英译进行分析,分析了《论语》英译经历的宗教化、西方中心论、自我东方化、去中心主义以及中西比较哲学解读的文化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
哲学释义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哲学派别,这种哲学把“理解”概念作为其基本的和核心的概念.从本来意义上说,理解是人的一种认识活动,是属于认识论范畴,但现代西方哲学释义学都把理解当作本体论概念,并把它当作人的存在模式。由于这种理解概念离开和缺少实践,最终导致这一哲学走向唯心主义。本文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现代西方哲学释义学作一些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语言学转向",英美哲学和欧陆哲学都有不约而同地把他们关注的焦点投射到语言上。文章主要阐述的是伽达默尔的语言本体论思想。文章分两部分展开:一、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二、理解的语言性。  相似文献   

8.
本体论之谜     
所谓的本体论之谜在于,哲学发展到今天,旧的哲学本体论模式已经失效,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说法,他们甚至取消了本体论。可是,哲学的发展尤其是哲学的创新体系还必须是一种本体论模式,这就是某种悖论式的本体论之谜。本文对此问题提出了哲学本体论创新模式的拓扑学变换模型。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应该是文化的复兴,其中哲学会扮演重要角色。陈来先生以其对中西哲学系统深入的了解,立足中国当下实践,建构了"仁学本体论",既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传承,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学未来发展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中西语言文字的类型和结构原理并不相同,中西语言的结构模式也不相同。形声字与汉语的内在结构关联的理据,构成了汉语的形声结构模式。具有文化哲学、符号哲学和语言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价值。该模式决定了汉语的价值系统、形音关系体制、构词法、大脑词库的形式表征系统、语法化的趋势、文体模式以及整体社会文化功能。汉语学的结构主义理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