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中充满深厚的“自由”思想。剧中年轻人渴求着自由但又深受家庭伦理道德、残酷社会现实的束缚以及封建落后文化的精神扼制。自由思想在曹禺作品中具有较清晰的演变轨迹及其内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朱世杰《四元玉鉴》是中国传统数学的杰作之一。清代数学家沈钦裴、罗士琳(1789-1853年)、戴煦(1805-1860年)分别为之补演细草。其中,罗士琳《四元玉鉴细草》三卷(1835年)影响最大。文章依据罗草逐题演算,指出《四元玉鉴》原文尚有十一题存在失校、误校及存疑等问题,同时参考沈草、戴草予以校改和说明,并对卷下之六的五个题目的校改,提出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象征意象的成功运用是《占有》小说语言的显著特色之一。人物和地点的名称所构成的意象象征女性封闭的物理或心理空间;对“白色空床”的共同梦想象征着两位当代学者对简单秩序的共同渴望;象征性对词的使用突显了小说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象征意象连接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在表现主题和建构文本方面极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神曲>对"爱"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曲》以爱为主题,作品中,但丁在理性和信仰的引导下游历“三界”,由此生发出对“爱”的思考:人类的爱应该由世俗的情爱上升为神圣的至爱,即人类必须由爱引导,灵魂才能得到净化和升华;人类理性的情爱应升华为信仰的至爱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对文学的审美离不开形式与内容,在审美过程中不能忽略任何一方面,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也是文学艺术成熟的标志。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把中国文论的重心由“言志”转向“缘情”,且对赋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也提出了更明确的认识。本文试从《文赋》中题材选取和语言艺术两方面来分析陆机赋在“体物”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王十朋其传世墨宝真迹仅存《扎子》一篇,即所谓《宠示帖》,未见于《王十朋全集》,是一篇佚文。它涉及王十朋的政治、思想、交游、文学、书法诸方面,故特作考释,并纠正《全宋诗》之误。  相似文献   

7.
"九三"解读     
《周易》是一部奇书,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通过对许多卦中的九三爻辞的解读,管中窥豹,揭示其中蕴含的辩证思想和人格精神。《周易》辩证法最突出的是对立统一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补、刚柔并济,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周易》的人格理论具有居安思危,临危不惧,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这是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高萍  刘立苹 《科技信息》2007,(6):159-159
历来学者往往都是通过《野草》来关注鲁迅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对生命的追问,而忽视了从他的小说中去体验他的生命世界观。鲁迅在《呐喊》与《彷徨》中慨叹了生命的悲哀,同时在《故事新编》中,他又意识到了生命的尴尬。  相似文献   

9.
《易经》是群经之首,是研究西周末年汉语特征的重要语料。其中的复音词已经呈现出比较成熟的特征,其构成有单纯复音词与合成复音词。合成复音词中,偏正与联合是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其词类涵盖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从中我们可以探知上古汉语复音词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0.
殷夫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是一首包含着多种情感,而尤以阶级情感为明显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诗中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心灵的话语,创造了一位真实动人的17岁革命青年艺术形象。诗人的理想、信念在诗中得到形象表现。《在死神未到之前》使诗人的红色鼓动诗长于政治抒情的特点初见端倪,为后期的革命诗歌创作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11.
自古传称,词为诗余。诗求雅求韵,词又何尝不是。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也就是说,词在文学中是另一种学问。每一阙词,大都有其出处,或是典故,或是首曲。诗词翻译更是翻译中难以攻克的堡垒。本文将取李清照的《声声慢》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本,从词牌名、文化意象、音韵、形式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诗词翻译译事虽难,但只要译者心有诗意,原文的生命就将延续。  相似文献   

12.
日食时差算法是日食计算中的核心算法,在日食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授时历》和《回回历法》中的时差算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回回历法》中的时差算法在自变量的完备性、符号的选择以及精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授时历》,该结论对评价中国和阿拉伯传统日食算法优劣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渭在《狂鼓史》中,摆脱了历史事实的束缚,充分调动了艺术的想象和虚构,把曹操摆在一个完完全全的反面角色的地位,通过对曹操的揭露,鞭达了封建专制的残忍和腐朽,倾泻了自己的一腔不平之气。出现在《狂鼓史》中的祢衡的形象,既体现封建专制下知识分子的备受压抑,又体现了时代的悲哀和对现实的深深不满。这不仅仅是消极的愤世嫉俗,还包含着反抗。  相似文献   

14.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本文截取诸多译家如郭沫若、王佐良、江枫、施颖洲的译本进行对比,首先从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三个方面分析不同译家的翻译风格;而后结合四人各自的译诗理论和实践探寻他们翻译方法中所受西方诗学的影响,进而将一篇<西风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数个译本和其中所体现的译诗理论作为数面镜子,从中管窥西方诗学对身处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淮峰 《新余高专学报》2006,11(4):17-18,30
陈忠实的小说《蓝袍先生》和《白鹿原》,表现了他对儒家文化从叛逆到皈依的心态转变,也显示了儒家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在正在进行的文化重构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国导演金基德在电影《春来冬去》中利用水的隐喻和象征,将各种水意象置于东方物象传统与人生四季的结构中进行叙述,尤其是水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导演对人性与罪恶、忏悔与拯救等现代意识的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弗莱的四季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胡志亮是一位跨越文学、书法、美术等多个领域,身兼作家、书法家、兼职教授数个职务的文化艺术人才,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创作了《傅抱石传》、《文天祥传》、《木石魂——赖少其传》、《王云五传》等多部传记作品,其中《傅抱石传》荣获首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他立志做一个不知疲倦的跋涉者,在他的传记人生之路上,不断地创造新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梁寅作为元明之际一个著名的学者、隐士和诗人,其经学著作主要有《周易参义》和《诗演义》,诗文著作主要有《石门集》。  相似文献   

19.
《东观汉记》是东汉的史学集成,起班固,迄蔡邕,四代英才荟萃,终与《史记》、《汉书》并为“三史”。对这段近二百年的史书编撰长涯,唐代而下,考论甚详,尤以余嘉锡用力最勤,但仍有未尽完善。为辨章源流,文中又对当时史书编撰的概貌一一加以厘辨、订补,使之更为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从诗歌在自我形象上的纯真高洁、傲世独立;在境界上的高远辽阔、苍茫博大;在情感上的至纯至真、直率诚恳三个方面,结合作品,具体论述了阮籍《咏怀诗》的高格调。认为吉川幸次郎对阮籍诗歌的评论是符合实际的,论阮籍的《咏怀诗》,应主要从这三个角度去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