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一般极谱分析的灵敏度为10~(-4)M,而利用催化电流则可测量10~(-6)”—10~(-7)M甚至10~(-8)M。文献上已应用的有铁、钼、钨、铀、铼、铅、铂、砷、和锑等。另外如铌和锆也研究了它们的催化波,但还少见应用。近年来捷克的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极谱动力学,对其中催化电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从而求得Fe~( )—H_2O_2,Fe~( )—NH_2OH、U~( )—NO_3~-、Ti~( )—ClO_3~-等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产生以上各种催化波的原因是不尽相同的。这里我们先介绍化学反应平行于电极反应的一种催化波——钛的极谱催化波。  相似文献   

2.
催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催化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1997年7月批准建立,现任研究室主任为刘晨光教授。依托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业催化,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1)劣质油品催化加氢反应机制和催化作用机制;(2)清洁油品加氢催化剂及工艺;(3)催化新材料与新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使用降烯烃催化剂GOR—Q和使用常规催化剂MLC-500时操作条件对催化汽油组成和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GOR—Q催化剂具有明显减少催化汽油烯烃(主要为小分子烯烃)含量的效果。操作条件对催化汽油烯烃、芳烃和异构烷烃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降烯烃催化剂GOR—Q,控制反应温度520℃以下、剂油比(m(催化剂):m(原料油))不小于7时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但在反应温度为500~520℃,剂油比从5增加到8时,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降低了1.1~1.7个单位。  相似文献   

4.
钼—酒石酸与氯酸钾的极谱催化波—机理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我们曾对钼(Ⅵ)—酒石酸—氯酸钾体系的极谱催化波进行过研究,报道了催化波形成的条件和它的催化过程。在当时的实验条件下认为直流极谱上催化波成峰形是由于电活性络合物的吸附和解吸;催化波峰形较宽是由于钼(Ⅳ)—酒石酸络阴离子是主要催化活性离子,而钼(Ⅴ)和钼(Ⅲ)的络离子的催化活性较弱之故。同年邓家祺、汪乃兴也报道了他们对这个相似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反应机理研究,并指出在解释波峰的形成和催化活性离子的价态是钼(Ⅴ)而不是钼(Ⅳ)这两点上和我们的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金鸡钠碱及其鎓盐作为催化剂催化的一些反应。这些反应包括C—C,C—P。C—S键的形成.本文还讨论了催化反应的特点及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金鸡纳碱催化属于一般的不对称诱导催化,而其鎓盐则属于不对称相转移催化.  相似文献   

6.
文献报道了硒—高碘酸钾的极谱催化波,应用DC极谱或单扫示波极谱可以快速而准确测定0.0x-xppm的硒。作者认为,此灵敏催化波的性质可能是由于Se溶于Na_2SO_3形成SeSO_3~=;SeSO_3~=吸附在汞滴表面改变了滴汞电极的性质,使IO_4~-提前还原而产生了很大的催化电流。 我们对硒—碘酸钾(同高碘酸钾)的催化波进行了机理研究。在示波极谱上硒(Ⅳ)的检测限可达0.04ppb,线性范围为0.04—2.5ppb。用此法测定了水中痕量硒(Ⅳ)和硒(Ⅵ)(见报导Ⅱ)。实验证明此波为去极剂具有吸附性质的平行催化波。  相似文献   

7.
以间—硝基苯甲酸甲酯为底物 ,三乙胺为助催化剂 ,少量水为引发剂 ,经硒催化还原羰基化合成N ,N′—双(3—羰甲氧苯基 )脲 ,并对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及一氧化碳压力做了详细研究。所得N ,N′—双 (3—羰甲氧苯基 )脲的产率达 79%  相似文献   

8.
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直接官能团化是构建C—C键和C—X(O,S,N等)键的新策略,目的是提供替代的、环保的、高效的途径构建C—C和C—杂键.其中酰胺导向Rh催化C—H活化官能团化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已成为热点.该文综述了该策略在有机合成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酰胺导向Rh催化C—H键烯、炔基化、芳基化、活化/环化和胺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壳聚糖-Cu(Ⅱ)[CS—Cu(Ⅱ)],并进行了IR、TG/DTA表征和模拟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结果表明:CS—Cu(Ⅱ)在室温至240℃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CS—Cu(Ⅱ)具有过氧化氢酶的作用,能够较好的催化H2O2分解;温度,反应时间及pH值等都是影响壳CS—Cu(Ⅱ)催化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卤素或硝基取代的芳醚类是有效的除草剂。我们利用相转移催化法依下列反应合成了苯基2·4—二硝基苯基醚(Ⅰ)和α—萘基2·4—二硝基苯基醚(Ⅱ)。中应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I)和(I)与文献所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3个配体:N,N,N’,N’,—四(2—羟乙基)—1,3—丙二胺(1),N,N,N’,N’,—四(2—羟乙基)—1,10—癸二胺(2),N,N,N’,N’,—四(2—羟乙基)—1,4—对甲苯二胺(3)及其与二价金属离子Zn(Ⅱ)和Co(Ⅱ)形成的金属配合物.在25℃,不同pH值下,研究了这些金属配合物在Brij35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水解的反应.其结果表明:在催化PNPP水解反应中,其活性物种为2:1(配体:金属离子)的单核金属配合物.不同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与配合物的桥联配体及反应的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痕量钒催化溴酸钾氧化3—氨基—6—二甲氨基—2—甲基吩嗪盐酸盐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钒的新方法。方法的灵敏度为3.03×10~(-11)g/ml,线性范围为0—0.25μg/25ml,用于水、土壤和粮食样品中痕量钒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近20年来利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单萜、倍半萜、二萜类天然产物的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涉及了跨环Dids—Alder反应(IMDA)、杂原子Diets—Alder反应(HDA)、分子内Dids—Aider反应(INDA)等反应类型;并对手性配体催化、超声催化、Lewis酸催化等多种方式下进行的Diels-Alder反应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痕量铁(Ⅲ)催化溴酸钾氧化酸性铬蓝K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方法的灵敏度为9.6×1O~(-10)gEe(Ⅲ)/ml。线性范围为0.05—3.5μgFe(Ⅲ)/25ml。方法用于环境水样和人发中痕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一类新型的三元均相催化体系(MeCp)_2TiCl_2或(MeCp)_2Ti(OR)_(2~-n)Cl_n—BuMgBr—LiAl(OBu-t)_3H(n=1,0)在常温常压下对环戊二烯选择加氢的催化性能,环戊二烯的转化率可达60%以上,对环戊烯的选择性可达100%。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苯酚——溴酸钾——硫酸体系的非催化化学振荡反应,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氯离子、自由基抑制剂(丙烯腈)等多种因素对化学振荡反应的影响,计算了反应活化能,分析了非催化反应的产物,研究了经典 Belousov—Zhabotinsky 振荡反应中常作为催化剂的金属离子(如 Mn~(2-),Ce~(2+)等)对非催化振荡反应的影响,最后对非催化反应的催化机理及控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呋喃衍生物糠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和糠醛树脂载上 Cu~( )或 Ni~( )后,与 KBH_4及 H_2O 组成非均相加氢催化体系,进行了乙腈及乙炔的加氢催化研究.结果表明: 所用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其对乙腈的加氢催化性能更好些.其中.NO.3Cu 树脂催化的乙腈加氢反应,25分钟时乙烷和乙烯的总生成率为0.015%—0.057%,平均转化数则是4.04×10~(-3)—5.68×10~(-3)微摩[产物]/微摩 Cu·分,生成乙烷的选择性为79.4%-87.2%.因打开C≡N 键比 C≡C 键更困难,且 C≡N 更接近于 N≡N,也由于呋喃衍生物糠酸阳离子交换树脂体系和固氮酶体系的结构不同、以及前者较易制备,故对于固氮反应的研究而言,本文结果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高分子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稳定性好及易分离回收重复使用等优点,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最近,我们合成了负载于二氧化硅上的交联的马来酸—苯乙烯共聚物—钯络合物(简称(PMS·Pd)。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对于硝基化合物,芳香族醛酮的催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过渡金属钴(铑、钯)—羰基—有机膦络合物催化烯烃—1低压氢甲酰化—步合成伯醇(如丁、辛醇)的新工艺路线有所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对反应动力学机理、原位红外追踪等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带压反应的限制,确定的机理仍不清楚。本组用 CNDO/2近似计算方法,对丙烯—1和一氧化碳、氢气在 HC_0(CO)_(3n)—B_(3u)P催化剂作用下的量子化学行为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从而判明其催化特性,加深对反应机理的认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TiO2-SiO2-GF复合光催化剂对甲醛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玻璃纤维体系复合催化膜(SiO2-TiO2-GF),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漫反射衍射(DRS)、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等手段考查了SiO2-TiO2-GF体系复合催化膜的光学和结构参数及其表面形貌.采用气相甲醛评估SiO2-TiO2-GF体系催化膜的光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二氧化钛-玻璃纤维(TiO2-GF)体系催化膜,SiO2-TiO2-GF体系复合催化膜TiO2锐钛矿相的质量分数增高;晶粒尺寸从11.29nm减小为6.95nm;SiO2为主的玻璃纤维表面多孔结构大大地增强了光催化效果,其Langmuir-Hinshelwood(L-H)方程的动力学常数从0.02784mol/m3min提高到了0.09058mol/m3min;且有Ti—O—Si键生成,薄膜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