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生物医药领域,通过对生物材料或活细胞进行3D打印,可构建复杂生物三维结构如个性化植入体、可再生人工骨、体外细胞三维结构体、人工器官等,因而基于生物3D打印在个性化定制及复杂结构调控制造上的独特优势,综述了生物3D打印技术的基本工艺、应用领域与研究进展.重点针对3D打印生物材料这一研究热点,全面讨论了喷墨打印和注射挤出打印两种路径,分析总结了3D打印相关生物材料并应用于体外模型、医疗器械和植入体的制造以及可降解组织支架、细胞三维结构体的构建,最后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潘慧 《广东科技》2014,(15):30-32
将生物3D打印迈向普罗大众 2008年,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Medprin Regenerative Medical Technologies Co.Ltd,以下简称迈普)正式成立。公司的创办人是师从于美国克莱姆森大学托马斯.波兰教授的徐弢与袁玉宇。托马斯.波兰教授为何许人?其正是现代意义生物3D打印技术概念的最早提出者。这一技术概念是指打印细胞活体等材料,并定位于构建三维组织和器官的新型生物3D打印,即细胞和器官打印。  相似文献   

3.
科技界声音     
正相对于单纯的影像学诊断,3D打印技术的优点显而易见,医生可直接在打印出来的实物模型上进行诊断,制定手术方案,还可根据患者需要设计、制造个性化器械,甚至打印人体器官等。目前打印的器官是静态和没有生命的,将来如果需要打印出有生命的器官,需要用不同组织通过3D打印配合在一起。期待3D打印出真正"有生命的器官"。——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名誉主任那彦群人民网[2014-07-22]  相似文献   

4.
正一项于2019年8月1日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介绍了一种名为"FRESH"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克服现有3D生物打印方法所面临的诸多困难,以胶原蛋白和心肌细胞为原料打印出心脏组织。在人体中,有一种叫"细胞外基质"的生物支架会将特定的细胞连接在一起,组成器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生物制造方法能重建这一复杂的网络结构。最大的问题在于,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是可流动的液体,难以在空间中立体打印。  相似文献   

5.
正全世界每天约有18个人因找不到合适的器官移植而死亡。未来,这种局面有望改善,人们或许可以通过3D打印获得移植器官近年来,3D打印技术毫无疑问已成为科技热词。而对医疗界而言,这更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造物新纪元,它预示着一场医学新革命或将来临。从仿真医疗模型、生物医疗器械,到更具个性化的移植组织或气管、更具潜力的生物高分子材料,都将聚拢于3D打印麾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能够模仿和制造的生物仿生结构越来越多样化.简单介绍了现有的3D打印技术,并从结构、功能、医用和智能材料等方面综述了3D打印技术结合仿生领域的研究成果,如贝壳珍珠层、龙虾螯棒、鲨鱼皮、荷叶、血管网络和义肢等;最后讨论了3D打印技术在仿生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Organovo公司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出了部分肝脏,研究结果表明,制造出的肝脏薄片的功能几乎与人体肝脏一样。最新研究有望加速新药研发进展,并为科学家们最终在实验室培育出完整且可供移植的肝脏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8.
 3D打印是基于材料累加原理,将计算机中的三维模型通过分层添加材料打印出实物的一种增材制造技术。2020年,3D打印研究在打印机理、技术改进及应用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从打印方法改进、新型墨水研发、新型结构制备和应用,以及金属3D打印机理研究等方面回顾了3D打印的年度研究热点和代表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4D打印技术是将3D打印技术与智能材料结构结合起来发展出的新技术,智能材料结构在3D打印基础上受外界环境激励下随着时间实现自身的结构变化,从而使三维物体增加了一个时间维度。4D打印技术可改变传统的"机械传动+电机驱动"的模式,使物体在地下管道、航天器、人体器官等难以接触到的地方进行自我组装,2016年被列为未来10大颠覆世界的技术之一,在航空航天、电气自动化、机器人、纺织材料、组织工程、医疗器械、药物输送载体等领域有很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个性化医学模型间接制造方案——将混色FDM3D打印技术和DLP面曝光3D打印技术相结合,能够完整保留医疗模型的外部轮廓特征和内部实体结构;同层换色FDM混色打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内部复杂结构模型的彩色打印,具有多色彩突出、透明并易于观察内部结构的特征。基于本方案进行了复杂心脏结构的彩色打印验证,打印精度和颜色逼真度均符合要求,显示了该方案在医疗模型低成本制造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正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定制人体的新"零件",比如颌骨、肋骨和脊柱。但这些组织或器官必须要在体外打印,然后通过手术植入体内,这就带来了感染的风险。《科学进展》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中国四川大学苟马玲及其同事已经证明,这些身体组织可以在体内进行3D打印——至少在老鼠身上是这样,因而不需要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25日,在数百名生物医学、健康医疗和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知名院士、专家、学者的见证下,全球首创3D生物血管打印机在四川成都成功问世。不同于市面上现有的3D生物打印机,3D生物血管打印机可以打印出血管独有的中空结构、多层不同种类细  相似文献   

13.
3D打印被誉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为使学生全面了解3D打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该文以近机械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围绕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从三维模型设计到3D打印制造的完整工程综合训练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一直以来,3D打印人体内的管状组织,如胃管、气管和血管时都会遇到很大困难。主要原因是该类组织很难靠传统的实体逐层3D打印技术实现。一项于2019年10月14日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的研究针对此问题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打印管状组织要用到支撑结构,但打印结束后却很难将支撑结构移除。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创意无限     
《小学科技》2014,(7):59-59
器官3D打印机 如果要换掉坏死的器官,可一时又找不到可以匹配的器官源该怎么办?还好育这台器官3D打印机。只要将患者身上的一些干细胞培养成打印原料,打印机就会打印出一个模一样的器官。将其移植到人体后不容易出现并发症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制备的植入式医疗器械开始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个性化定制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牙科、骨科、气血管支架、皮肤、药片和生物打印等植入式医疗器械领域的应用,总结了3D打印市场的发展进程,分析并描绘了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材料发展的中的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17.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该技术在医学领域有了很多成功的范例。3D打印技术可根据临床需要制作不同器官、不同部位、不同材质的医学模型,有效帮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患矛盾。3D打印医学模型将会在医学诊断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陶瓷材料在硬组织工程上的广泛研究与应用,3D打印精加工技术也应运而生.综述了常规的几种生物医用陶瓷材料,包括氧化锆陶瓷、氧化铝陶瓷、二氧化钛陶瓷、磷酸三钙陶瓷、羟基磷灰石陶瓷、硅酸钙陶瓷,从3D打印的角度阐述了这些支架材料的特性及技术优势,并对该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3D打印技术作为前沿、先导性的新兴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增加.本文主要对3D打印技术在模具加工和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生物医疗、建筑工程、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陈雪 《广东科技》2014,(15):60-63
当前,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掀起了一波新的发展热潮,这个新技术通过摒弃传统的生产线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减少了材料浪费。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3D打印越来越多地在制造、医疗、文创、航空航天等产业中得到应用,其中最“神奇”的要数3D生物打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