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主要储粮害虫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模拟粮仓粮堆中心放置虫笼(作为害虫发生部位,虫笼内玉米感染害虫虫口密度为10头/kg粮食)研究玉米象发生对储藏玉米(Zea mays)粮温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储藏玉米中玉米象发生会引起粮温升高,玉米象发生部位粮温升高最快,距离害虫发生部位越近粮温升高越显著.在安全储藏水分条件下,当玉米象发生部位初始虫口密度为10头/kg时,模拟粮仓整体粮温前30 d略有上升,但粮温变化幅度不明显,30 d后玉米象发生部位(即虫笼内部)的储粮温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由实验开始第1 d的21.0℃到第59 d时达到最高温度31.0℃.上层粮温与四周仓壁附近粮温受环境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为通过监测储粮温度变化预测虫害发生提供了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诱虫黑光灯是植物保护工作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工具,能诱杀有趋光性的稻田螟虫、果树、森林等害虫。我县长岭公社农机站最近试制成光电自控20瓦晶体管黑光灯,采用直流电源,光电自控等设计,故具有使用方便、设置灵活、节省人力等特点,适合无电网或远离电网的田块使用。光电自控晶体管黑光灯分别由推挽振荡电路,复合光敏电路,施密斯双稳电路,温  相似文献   

3.
由于蔬菜栽培面积的扩增、种植制度的改革 ,设施栽培蔬菜害虫剧增 ,入侵害虫增多 ,迁飞性害虫发生频率提高、粮棉害虫向蔬菜害虫转化 ,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严重影响蔬菜生产。作者在江苏地区多年来无公害蔬菜实践的基础上 ,研究组建了以生态控制为基础 ,融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为一体 ,生物防治为重要措施的三维立体无公害治理模式 ,确保蔬菜生产无公害化 ,另外对入侵害虫及新发生害虫的危害性与风险性评估、风险管理及农药残留速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曹冠武  姚松  田野  杨伟敏  郭国杞 《河南科学》2012,30(9):1223-1228
据初步调查,发现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害虫有6目51科245种(不包括蝶类、白蚁、蝗虫).从害虫危害部位来分析,食叶害虫最多,高达184种,其次蛀干害虫42种,取食和危害树枝、茎部害虫29种,取食和危害根部害虫18种.并据此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害虫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园林植物害虫的种类及其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植物害虫根据其危害部位不同可分为食叶害虫、枝杆害虫和根部害虫。根据不同种类的害虫,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取植物检疫、园林技术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各种措施综合运用,达到控制害虫数量,保护园林植物和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农作物害虫种类和数量进行有效的预测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因此基于捕获害虫的样本图片对农作物害虫进行准确的种类识别可以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先验知识.由于农作物害虫种类和形态的多样性及不同种类害虫颜色和纹理的相似性,增加了害虫分类识别的难度.为提高害虫图像识别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稀疏表示相融合的方法来进行害虫的检测分类识别,进而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该算法首先利用高效的深度学习caffe框架来构建提取害虫特征的网络模型,然后利用该网络模型来提取训练害虫样本的特征向量,从而建立不同种类害虫的超完备字典,最后采用稀疏表示算法来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识别.实验部分对10种常见害虫进行了检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算法有很好的检测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害虫防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3类主要方法,分析了害虫防治的现状、措施和防治效果,并对未来害虫防治进行了展望,分析了害虫防治的发展趋势及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孙志英  王智 《科技资讯》2012,(11):138-139
在先秦时期我国早期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虫害是威胁我们的祖先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在众多的害虫之中,能造成大规模灾害的主要害虫有蝗虫、螟虫和蚜虫。在长期与害虫作斗争的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了一些防治害虫的方法,人工防除法、利用农业技术来防除害虫及药物杀虫法是最常用的防治害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什么叫做害虫?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很容易回答.会吃庄稼、果树、蔬菜和储藏物的,会咬人的,会传播植物和人畜疾病的,都是害虫.如果我们问另外一些问题,比方说,为什么有的昆虫是重要害虫?有的昆虫是次要害虫?有的昆虫不是害虫?难道重要害虫是天生的吗?这些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说上面那些昆虫都是害虫,那是因为它们与人类的利益有矛盾.但是人类在地球上的历史才有三百万年,而昆虫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10.
对昌吉市棉花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棉花害虫(螨)有17种,其中害螨4种,为害严重的害虫(螨)有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等.文章阐述了昌吉市棉花主要害虫的危害及防治现状,提出了今后对棉花害虫(螨)综合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仓储害虫声音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仓储害虫的种类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害虫产生的声音来进行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算法.利用已知害虫的声音样本,经过语音预处理、特征提取,用所提取的语音特征向量构造多个支持向量机(SVMs).在识别应用中,在无法看到害虫的情况下,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害虫声音样本,预处理之后,利用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来判断是什么害虫,从而采取合适的灭虫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数十年来,由于大量地向农田投入化学农药,结果造成了环境污染,人畜中毒,杀死害虫天敌,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助长了害虫的再增猖獗和新的害虫的发生.因此,当前各国的科学工作者在研制高效、低毒、低残毒化学农药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害虫的综合防治.害虫天敌是农业生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害虫发生的重要因素,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是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摸清本地害虫天敌的种类、分布、效能和发生规律是利用自然因素控制害虫发生为害和综合治理害虫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从1972年开始对湖北省害虫天敌的种类、分布和寄主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九年来先后在恩施、宜昌、郧阳、襄阳、荆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类周期脉冲投放病毒的随机害虫治理模型,证明了系统的均值有界性,给出了害虫灭绝周期解以及害虫非平均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由理论结果和数值模拟表明,当噪声强度较大时,会导致害虫迅速灭绝;而当噪声强度微弱时,害虫减少的速度减缓,并会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自然界害虫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类对害虫的控制都是呈周期性变化的情况,建立了一类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相结合的非自治害虫治理模型.将杀虫剂作用函数看成是分段连续的指数函数,并将杀虫剂残留效应引入到害虫控制模型,给出了害虫灭绝周期解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科技资讯》2012,(34):142
研究农业害虫,以及害虫与作物、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有效地控制害虫,保护作物生产所形成的一门应用科学叫做农业昆虫学。学习昆虫学或农业昆虫学,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科学而有效地防治害虫,就可以避免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间接地为人类生产粮食。而防治害虫的过程中,有要尽量考虑到防治效果,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畜是否有害,经济效益等诸多问题。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害虫的生物防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6.
蔬菜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蔬菜生产中害虫造成的损失一般在二三成左右,有效防治害虫是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根本保证。初步报道了黄石市蔬菜害虫的种类:黄石市蔬菜害虫主要有60种,分属10目27科,以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为主。结合黄石市蔬菜害虫的防治现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商丘市建国以来防护林区的发展及害虫防治的回顾,探讨了防护林区害虫的防治办法,提出了防治害虫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害虫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高校图书害虫的种类和危害程度.运用分层抽样法选取了安徽省内10个城市的38所高校的图书馆,收集其馆藏图书害虫样本,经分类鉴定后确定种属,计算害虫总密度和总虫损率.结果共发现常见图书馆害虫33种,隶属于昆虫纲下的8个目,17个科.高校图书害虫总密度和总虫损率普遍较高,最大孳生总密度为0.32条/册,最大总虫损率为45.6%.基本查明了高校图书馆害虫的孳生种类和密度及图书损害情况,为图书害虫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储粮害虫微弱声信号特征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取了5种主要储粮害虫微弱爬行声信息,采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新方法,建立特征模式识别.通过对声信号时域和频域2方面的分析,发现了不同储粮害虫声信号间差异,时域信号的差异表现为声脉冲的不同,频域信号的差异表现为功率谱幅值和主要频域范围的不同,信号间差异与害虫爬行速度快慢有关,并与害虫体重有关,体重大的害虫具有较大的振动能量.5种害虫时域及频域信号的差异是害虫种类差异的表现,这一差异揭示出不同种类害虫声信号的本质特征.本研究内容为有针对性地采取灭虫措施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及早确定防治对策,降低储粮损失.  相似文献   

20.
考虑一个在固定时刻分别投放染病者害虫和喷洒杀虫剂的SEI害虫管理模型.通过频闪映射,得到了易感者和潜伏者根除的害虫根除周期解,并且证明当投放的染病者害虫的数量大于某个临界值时,害虫根除周期解是全局吸引的;当投放的染病者的数量小于该临界值时,系统是持续生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