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财产制度是婚姻家庭法中规范夫妻财产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婚姻财产中赠与财产行为指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互相赠与、一方以无偿的方式将自己的财产给予他人、夫妻双方或单方接受第三方赠与的法律行为。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对婚姻赠与财产作了更进一步的规定。然而新解释之石激起了万千社会舆论——支持声与质疑声频频对峙。该解释是忽视传统、标新立异,还是接轨新观念、推进价值观革新?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在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日,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下同)同样不可忽视他国进步的法治理念。本文以我国婚姻财产制度中赠与财产为研究对象,介绍其概念、特征、分类,并通过与澳门、美国法律所规定的婚姻赠与制度相比较,结合现行赠与制度所造成的模糊认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第六条明确规定夫妻房产赠与进行剖析,并与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这一概念进行区别,进而提出其利弊。  相似文献   

3.
一、法定夫妻财产制存在的不足1、未规定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的管理和使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9条规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此解释完全符合物权取得的原理,但对婚后如何管理和使用未加规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解释(三)》)第十条的分析,对比相关婚姻存续期间房屋所有权归属问题的法律修订,认为《婚姻法解释(三)》第十务构成对《婚姻法》相关规定的抵触,忽视了婚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同时,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出台,这部司法解释创新性地对父母为已婚子女出资购房的性质进行了认定,将对我国亲属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婚后由父母所购房屋权属的规定加以解析,着重研究了这一规定对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度带来的冲突与发展,并就此条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笔者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婚姻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和解释,只是做了一些原则方面的规定,而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区分,家事代理权等制度并未有明确的定义。本文通过探讨夫妻共同债务的一些问题,希望能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论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南岭 《科技信息》2007,(27):252-255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婚姻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修正后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完善,明确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方式。《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姻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这是在1980年《婚姻法》第十条规定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的,其将夫妻约定财产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在司法领域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自由,允许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处分其财产权利。婚姻法中所规定的夫妻约定财产制体现了平等、自愿的契约自由原则,同时夫妻之间对财产的约定在本质上又是合同,在契约的形式、效力、解除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也要受《合同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私有财产增多的同时出现的经济纠纷的增多,实行夫妻之间财产约定渐成趋势,立法上确立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一经公布实施,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短短十九条,对结婚登记程序瑕疵的救济手段、亲子关系诉讼拒绝亲子鉴定后果、父母为子女结婚购买不动产的认定、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买房的处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从公众关注度来看,最受关注的就是关于房屋权属的新规定。本文将着重对这些涉及到家庭不动产的饱受争议的条文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经济发展,因离婚引起的债务纠纷已由夫妻间向夫妻与第三人间转变,这增加了司法实务中认定与厘清夫妻共同债务的难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在夫妻债务的承担方式上,主张侧重保护第三人利益,但没有明确夫妻对内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存在疏漏。建议在《婚姻法》中确立家事代理制度,构建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两阶段"理论,以明晰和区分夫妻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适当加重债权人注意义务,合理分配债权人与夫妻之间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0.
石渝 《世界知识》2011,(18):54-55
最高人民法院近期通过的“《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三)”,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这个共19条的解释,引起争议的是其中第7条和第10条。  相似文献   

11.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人们在称赞其创新点的同时也对解释三过于强调个人自由平等主义表示不解。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村民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深刻,难免与新出台的司法解释产生碰撞。司法解释忽视了深嵌在百姓心中的传统家庭观念是产生碰撞的根本原因。而如何在创新和传统之间寻求调适路径就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11条的“夫妻不动产分割条款”体现了物权与人权的利益之争,从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在物文主义思想滥觞下所做出的财产恒重、兼顾人权式立法,是一种“本末倒置”结构的立法:它将财产法的平等对待混同于人法的差别对待,并过多强调立法技术而导致与现实脱节.相关部门应以保护人权为核心重构该条款,以便与《婚姻法》的宏观立法精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正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该司法解释将于2016年4月1日施行。专利案件审理与科技创新关系密切,《解释二》的出台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位、执照等资格证书具有很强的人身专属性,代表着一个人某些专属领域的能力、水平。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学位、资格证书、执照等人力资本,是否可算为夫妻共有财产,离婚时如何分割,实行分别财产制的夫妻,离婚时如何进行家庭劳务的补偿,我国现行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并未作出规定。本文对离婚时学位、资格证书等人力资本分割补偿制度进行探析,建议我国婚姻法通过司法解释或者立法修改的形式,对此作出规定,这将有利于家庭夫妻伦理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夫妻双方相互扶持,真正实现男女双方在婚姻关系中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5.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第1款自实施以来就广受争议。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现行《婚姻法》的框架下制定该条款,但是由于该条款在字面语法以及立法价值上均存在诸多不足,因而需要对之进行调整。在今后的立法或者"准立法"中,可以在婚姻法领域通过引入赠与基础丧失制度,赋予婚后为子女购房出资的父母以赠与基础丧失的变更及解除权,与此同时,对这两项权利设置一定的限制,进而均衡保护出资父母的出资利益以及夫妻的共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是 1980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二部婚姻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部法律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制定一部新的婚姻家庭法已摆上了中国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为此,笔者试图从婚姻法的角度对婚姻无效、配偶权以及夫妻财产问题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婚姻家庭法应增设婚姻无效制度、配偶权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是1980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二部婚姻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部法律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目前,制定一部新的婚姻家庭法已摆上了中国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为此,笔者试图从婚姻法的角度对婚姻无效、配偶权以及夫妻财产问题进行一番粗浅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婚姻家庭法应增设婚姻无效制度、配偶权制度以及进一步完善夫妻财产制度。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的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妻约定财产制,是夫妻以契约方式对双方财产权利、义务关系进行约定并排除法定财产制适用的一种制度,是夫妻财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约定财产制遵循平等、自愿的契约自由原则,体现了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因此,夫妻约定财产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本文介绍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的概念、种类和我国现行《婚姻法》对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相关规定,指出了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婚姻法》第17条规定了我国法定夫妻财产制度既婚后所得共同制度,第18条规定了个人特有财产制度,第19条规定了夫妻约定财产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夫妻法定财产、夫妻特有财产、夫妻约定财产。本文从我国夫妻财产制度的内容着手,分析现行法律的特征和缺陷,提出亟持解决的几个问题,并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新《物权法》的颁布,是我国法制进步的重要一举。而《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度在现代生活中非常重要,更离不开与《物权法》的牵连。本文试解读夫妻财产制度,分析其与新《物权法》的不适应之处,提出协调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