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泥强度是指硬化的水泥石能够承受外力破坏的能力,它是水泥重要的物理力学性能之一。检验水泥强度,一方面可以确定水泥标号,对比水泥质量情况;另一方面可根据水泥标号,在施工中设计砼强度,合理使用水泥,保证工程质量。水泥强度是一个相对值,同样的水泥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就会有不同的强度值。为使水泥强度有一个统一的可比性,并正确反映水泥强度,各国都制订了强度试验方法标准,对每一品种水泥都制定了强度的品质指标。我国规定水泥胶砂强试验方法采用“软练法”,除规定标准的仪器、设备和试验方法外,还对试验的环境提出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掺量,不同长度的毛发纤维对水泥抗折强度的影响,找出最佳长度和最佳掺量。实验表明,在最佳搭配下,可提高水泥的28天抗折强度达26.8%。  相似文献   

3.
郑军 《科技信息》2009,(5):302-304
无侧限抗压强度是评价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中,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用于各级公路唯一的指标就是混合料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而对于强度指标的大小,对于设计和施工人员来说,最关心的是具体的强度值如何确定。本文将通过理论及在河南省平顶山市S241时南线等工程的施工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不同路面等级和结构的情况下,水泥稳定集料的强度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军品部件出现的问题,应用试验设计法成功地找出了最优组合,提高了该部件的强度,解决了该强度问题,使生产得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采用不同类型的石灰石掺入水泥中对水泥强度及水化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找出普遍的规律.运用XRD、SEM、EDXA等测试手段,对石灰石的作用进行机理性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验利用矿渣、煤矸石作为配制复合水泥的辅助性胶凝材料,研究了矿渣、煤矸石细度和复合比例对复合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水泥胶砂强度作为参数反演,找出最佳复合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渣与天然煤矸石组成的复合体系中,矿渣的细度决定了复合水泥的强度,矿渣越细,复合水泥强度越高.当矿渣和天然煤矸石作为混合材取代水泥的总量一定时,所配制的复合水泥强度随着矿渣比例的增大而增大,随煤矸石比例增大而减小.天然煤矸石没有活性,将其煅烧后,活性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7.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面的水泥与粉煤灰比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中水泥与粉煤灰的最优比例,通过集料含量和级配不变,只改变水泥与粉煤灰比例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配合比混合料强度指标随龄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合料不同龄期的强度更多地取决于水泥剂量,而非水泥与粉煤灰比例;180d龄期与28d龄期的强度比值R180/R28能够反映水泥与粉煤灰比例的优劣;R180/R28随水泥/粉煤灰变化曲线的拐点对应水泥与粉煤灰的最优比例。  相似文献   

8.
纳米SiO2在高强水泥基路面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纳米技术,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配制出了抗压强度为100Mpa的高强水泥基路面复合材料,并给出了优选配比。强度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掺加有利于提高水泥基路面复合材料的强度。同时,材料的变形性能、抗冲磨等性能优异,适合做路面材料。  相似文献   

9.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强度影响因素众多。本文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不同级配碎石进行试验分析,每一种级配进行了三个不同水泥剂量的试验,依据试验结果,找出内在的因素影响规律,只有准确的把握好强度的级配影响因素,才能作出正确的抉择,从而对工程质量起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曾凡强  李波  彭震 《科技资讯》2006,(27):112-113
随着交通量与车辆吨位的提高,公路基层的强度指标显得格外重要。水泥结合料的基层强度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水泥的龄期及龄期内温度的变化对基层强度的增长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武术的劲力,从生理学角度和应用价值上,进行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不同发力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我国武术运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衡量植物染料的染色效果主要是看其染色牢度。总结了国内外在植物染料染色牢度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影响植物染料染色织物的耐光牢度、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件的制作过程、养生方法,论述了混凝土强度的测定、计算的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粉煤灰的特性出发,通过实验研究粉煤灰制作建筑材料的可行性,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带来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温度对Al2O3陶瓷弯曲切口强度的的影响,结果表明:20-800℃之间,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切口强度不仅没有降低,甚至略有升高,它们的分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950℃条件下,其弯曲强度和弯曲切口强度均显著降低,分析认为:该陶瓷材料在低于800℃时,采用室温弯曲强度进行高温强度设计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在高温条件下,弯曲切口强度也可以利用室温弯曲强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为先进结构陶瓷材料的高温强度设计提供了强度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钢纤维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三点弯曲试脸,探讨了钢纤维体积率对钢纤维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运用阻裂理论推导正截面强度的计算模式.在综合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给出了与普通混凝土抗裂计算相衔接的钢纤维混凝土初裂抗弯强度和抗折强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将混凝土剪压(包括剪拉)强度相关性规律统一表达为三参数椭圆公式或两参数椭圆公式其中,三参数椭圆公式符合某些试验结果:而两参数椭圆公式,或是由三参数椭圆公式简化而来,或是由双参数强度准则导出的,将它们分别与试验公式作了比较,其中之二也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18.
考虑张拉及剪切破坏的强度折减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岩(土)材料在不同应力情况下的破坏特征,指出对岩(土)结构起作用的强度指标除抗剪强度指标c、tanφ外,还应包含抗拉强度指标T,原强度折减法在强度折减过程中过高地考虑了抗拉强度,导致计算偏危险.因此,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岩土工程的安全系数时应保证抗拉强度指标与抗剪强度指标同等减少,即采用“抗拉剪强度折减法”.通过4个非常典型的算例模型:一般边坡、钟乳石、隧道、陡边坡验证了“抗拉剪强度折减法”提出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研究表明,改进的强度折减法在岩土工程中具有更加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煤和矸石选择性破碎分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双喜 《太原科技》2006,(7):69-70,73
论述了测定不规则自然矿块在张拉破碎时的强度,通过对煤和矸石强度的对比,认为选择劈裂破碎作为煤和矸石选择性破碎分选方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存在大量的陡峭黄土边坡,降雨或扰动均会导致黄土的结构性大大降低,可能导致滑坡的产生。通过新型扭剪强度测试仪分析了结构性黄土在扭剪试验过程中的破坏特征,基于扭剪试验结果对可以综合考虑结构性黄土抗拉及抗剪特性的联合强度公式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联合强度研究了土体破坏应力的修正算法。结果表明,原状黄土、重塑黄土的破坏扭矩随含水率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原状黄土的破坏扭矩大于重塑黄土;扭剪强度试验中破坏应力圆与联合强度破坏线相切,验证了联合强度公式具有合理的试验基础;基于联合强度提出的土体破坏应力修正算法,可为黄土边坡灾害评价提供更加切合实际的强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