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具有定向转移特性,这与生长因子、细胞粘附分子和肿瘤细胞本身的浸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建生 《科学通报》1997,42(24):2671-2671
传统的抗体导向治疗虽然在动物体内显示出抑瘤作用,但对人体肿瘤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在于鼠源抗体能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达到肿瘤内部的药量不足以及肿瘤细胞抗原异质性。以肿瘤血管而不是肿瘤细胞为靶的抗体导向治疗新策略与抗体基因工程相结合,选择小分子人抗体功能片段取代完整鼠抗体,是近年来肿瘤抗体导向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癌症的战斗正在开辟一条新的战线。不采取直接进攻肿瘤细胞的办法,而代之以用某些新的药物去进攻饲养肿瘤细胞的血管。  相似文献   

4.
以肿瘤血管为靶的抗体导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生 《科学通报》1997,42(19):2031-2039
抗体导向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抗体导向治疗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抗体及与其偶联物的性能.二是特定靶抗原的选择。理想的抗体应至少满足4个条件:( ⅰ)对肿瘤细胞有高度特异性;(ⅱ)能与细胞毒素牢固结合,而又不影响其与靶抗原的结合;( ⅲ)不引发机体对抗体的免疫反应;( ⅳ)必须有效浓集于肿瘤区.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人们利用单克隆抗体(单抗)识别抗原的高度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或相关抗原进行了大量抗体导向治疗研究,期望这种“魔弹”能特异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害.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以传统单抗为载体的抗体导向治疗虽然在动物体内取得了成功,而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鼠源性单抗在人体反复应用后会引起人抗鼠抗体反应,使临床疗效减弱或消失;由于肿瘤间质高压,使大分子量的完整抗体难以穿透到肿瘤内部,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表明注入体内的抗体仅有 0.01%~0. 1%到达肿瘤部位;另外,肿瘤细胞抗原的异质性,肿瘤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所导致的抗药性,亦给针对肿瘤细胞的抗体导向治疗增添了困难.  相似文献   

5.
刘明 《科学通报》1990,35(8):632-632
自分泌理论是在研究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过程中提出来的。所谓自分泌,是指肿瘤细胞能产生维持自身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同时又具备相应的功能性受体,前者被分泌出来后,与后者结合,形成自分泌环路。如此循环往复,促进肿瘤细胞不断增殖生长。这种自我刺激作用较圆满地解释了肿瘤细胞恶性生长的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相似文献   

6.
<正>癌症在开始转移时最致命,因为后续治疗难度变得更大。所以,科学家致力于了解癌症转移过程怎样发生,以及研发新办法阻止癌症转移。一项新研究首次发现,癌细胞的一种特异蛋白——CD36有能力转移。发现于肿瘤细胞膜的CD36,负责吸收脂肪酸。这种独特的CD36活性和对脂肪酸的依赖,把启动癌转移的细胞与其他肿瘤细胞区分开来。科学家给予实验鼠高脂肪饮食,然后向它们注射一种人类口腔癌。高脂肪饮食导致50%以上的实验鼠的癌症转移更快,规模也更大。  相似文献   

7.
当用脾细胞穿过肿瘤细胞时能得到什么呢?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抗体,它能探测识别和消灭癌症.一种强大的新型武器可能很快进入治癌的武库中.这种武器是第一个非常准确而有力的生物侦探,它在人体上搜寻肿瘤,在荧光屏上用雷达似的图像指出它们的位置.当安装上致命的化学或放射性"弹头"时,这种装置总有一天会成为导弹,它能消灭恶性细胞,而使健康细胞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8.
癌症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因之一。与临床上常用的组织活检技术相比,液体活检作为癌症的一种检测手段,具有非侵入性、准确性高、取样简便、价格低廉等多种显著优势。液体活检在多种癌症,包括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的早期检测、动态监测和靶向治疗上均表现出很大的潜力,为癌症的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液体活检常常采用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和外泌体作为检测癌症病程的标志物,以PCR、NGS、ELISA等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为基础方法,利用多种指标作为评判癌症病程的依据。文章综述了循环肿瘤DNA、循环肿瘤细胞和外泌体作为肿瘤液体活检标志物的检测原理,以及它们在临床应用方面近5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童永彭 《科学通报》1993,38(6):556-556
铷(Rb)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一直被用于钾(K)元素的替代元素,在一些报告中认为Rb的摄入与细胞中ATP的含量呈正成相关,对于乌本箭苷敏感的膜的离子通道不能区分Rb和K。尽管血清和一些生长因子都能显著地增加细胞对Rb和K的摄入,然而这一过程与DNA合成的增加无直接相关性,K在细胞质中是丙酮酸激酶的辅助因子,K能增加该酶的活性从而导致糖酵解过程的增强,并且在快速分裂的非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中K含量显著高于低速分裂细胞。与K不同,外加Rb能抑制动物肿瘤的增长。并且在流行病学的统计结果中发现高Rb营养地区癌症发病率低,胎儿组织中Rb含量高的地区癌症死亡率显著  相似文献   

10.
米尔斯坦(C.Milstein)制出的单克隆抗体(单系抗体),给治疗癌症带来了希望。但这种抗体注入人体后,会因为是一种异物而被排斥的问题却未解决。最近剑桥大学的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和医学研究会临床肿瘤室的西科拉(K.Sikora)和他的同事们  相似文献   

11.
单克隆抗体的出现已引起了我们思想上有关癌症治疗方法上的一场革命。本文试图评价单克隆抗体在癌症研究中的某些应用,统一单克隆抗体用于癌症检测和治疗中的要求,确定其特异性是体外抗体循环的经验检查所必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能让癌症患者利用自身抗体识别并摧毁癌细胞的疫苗,这种疫苗瞄准的是在90%的癌症中都发现了的一种分子。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阻止T淋巴细胞表面的抑制性受体的抗体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开启了癌症治疗的新时期。这一年,距离《科学》杂志上最早发表关于这个抗体的论文已有15年。如今一个引起热议的名字"癌症免疫疗法"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从严格意义上讲,"癌症免疫疗法"包含了至少两重意思,一是传统意义上的用免疫手段治疗癌症的方法,譬如给人体加入人造的免疫蛋白质或者一般性地提高免疫能力以抗击癌症。二是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更为聪明更为有效地进攻癌细胞。目前人们谈到的"癌症免疫疗法"专指后者。  相似文献   

14.
癌症的早期监测是目前治疗癌症极为重要的措施,英国剑桥的一家公司最近研究成功一种对很多种癌症都可以进行自动早期监测的极为灵敏的技术,这一发明称为新型的 ELISA 法,(酶连接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法根据的原理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例如病毒),携带着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可称作抗原。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然后抗体与抗原结合并消灭入侵异物。ELISA 法根据一种化学制剂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后呈现一种颜色,颜色的深浅则表示原来样品中外来抗原的含量。为了使上述反应能出现可供观测的颜色,需要大量的外来抗原  相似文献   

15.
邢鸿飞 《世界科学》2011,(10):40-40
尽管围绕着在肿瘤发病机理中细胞入侵的重要性问题目前尚不明朗,但肿瘤细胞占据其他活体细胞的事实给癌症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都开辟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恶性变异细胞的表面通常会存在异常糖基化.这种肿瘤细胞特有的表面结构,为免疫学家提供了以糖基为抗原来研发抗肿瘤疫苗的理论基础.研究人员期望当合成糖基抗原分子以适当的方式暴露在机体的免疫系统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而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这些抗体很可能选择性地与表面富含此类糖基的恶性变异细胞作用进而杀死这些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度认为,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系统似乎是治疗癌症的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这种免疫系统能判别出肿瘤细胞,假如能让这种系统增加活动,它就可以消灭肿瘤细胞,正如它消灭病菌或任何别的不受欢迎的“入侵者”一样。免疫学家曾经认为,对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其实就是对抗细菌或对抗异体器官移植的作用。直到最近,免疫学家才开始证实存在一种对抗肿瘤细胞的“天然杀伤者”,即所谓  相似文献   

18.
多肽生长因子(PGF)介导之信号的特异性.在于它们能与特殊的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激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生长因子受体都具有内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能激活TPK,导致各种细胞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受体自身的磷酸化.许多癌基因产物都具有TPK活性,TPK的功能是使生长因子信号变为细胞内信号。肿瘤细胞受体TPK区的突变体,虽然可能仍具有结合配体的能力,但丧失了刺激细胞内效应的能力。说明受体信号激活的关键是由一个功能性TPK决定的,并通过一些TPK的底物来介导细胞内的效应.这使人联想到肿瘤细胞之所以呈失控的增殖状态,与其受体TPK的激活及细胞蛋白磷酸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曾蕾 《自然杂志》1999,21(1):33-36
近年来癌症基因治疗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批准了l00多个癌症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而导向治疗已成为癌症基因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所谓导向治疗,是将高度选择性的基因转移与高度特异性的基因表达,或专一性基因产物活性及特异性药物活化相结合,从而将治疗基因定向转移至肿瘤部位并在肿瘤微环境中调节其表达,最终达到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而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目的.本文介绍了癌症导向基因治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给几种防治癌症的免疫学方法带来了新生命。近年来人们对一种旧时的免疫疗法(用完整的肿瘤细胞或细胞的一部分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来破坏恶性肿瘤)重又引起了兴趣,但是,这些神奇的新方法使这种老方法相形见绌。这些“癌症疫苗”就跟狂犬病疫苗一样,通常用于治疗,而不能用于预防,但是,有些疫苗研制者认为,他们的产品对某些高度危险性人群可有效地预防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