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最近发现了致使爱滋病病毒急剧繁殖的控制机制,这一机制使病毒以千倍于其它病毒的速度发展,导致爱滋病(AIDS)成为一大绝症。哈佛公众健康学院的海斯汀医生在最近的一期“细胞”杂志上报道了他的上述发现。他说,尽管这一发现不能够给防治爱滋病带来直接的疗效,但从基础研究角度上看,意义显然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近20年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之争在今天有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一个研究中的意外事故造成了对美国科学家盖洛(Gallo RC)的冤枉,此前,世人一直认为是他剽窃了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蒙特尼尔(Luc Montagnier)发现的HIV。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研究的新进展最近,巴黎巴斯德学院的研究小组分离出了一种叫CD26的酶。在艾滋病毒(HIV)侵入人体免疫系统的健康细胞的过程中,这种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酶是细胞产生的复杂蛋白分子,其作用是启动特定的生化反应。科学家们早已知道,有一种病毒“受体”...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新的理由担忧爱滋病。科学家发现爱滋病病毒正在快速地变化。它正在突变成许多种——也许是成千上万种新的不同种类病毒。专家说,这种情况将导致病毒轻而易举扩散传播的格局改变。或者,病毒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加强,甚  相似文献   

5.
科学信息     
Nature(英国)Vol 318 No.6047 1.英国再次加入深海钻探计划 2.日本能源工业对原子能发电充满热情 3.巴斯德研究所为爱滋病研究专利事向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提出控诉 4.计算彗星轨道 5.膜蛋白:细菌光合作用中心结构 6.潜藏于火星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6.
刘经保 《世界科学》1998,(10):19-20,16
1983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同时在两个实验室被发现:一个是由卢克·蒙达尼耶领导的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另一个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罗伯尔特·加洛及其同事们。现在人们把人类免疫缺陷称作可怕的疾病,“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AIDS这个命名展开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7.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爱滋病病毒的易感性在遗传方面的个体差异。研究小组确定了一种似乎能降低对爱滋病病毒的易感性和减缓那些被传染者病情发展的遗传蛋白质。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爱滋病患者及爱滋病高发群的人的唾液中发现了对抗爱滋病病毒的抗体。先前,科学家曾在爱滋病患者的唾液中发现了爱滋病毒,但临床上却未见过通过接吻而感染的病例。这项新的发现为此提供了解释;唾液中的抗体  相似文献   

9.
1984年的一些重要发现,使我们了解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爱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一种后病毒即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Ⅲ型(简称HTLV—Ⅲ)也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爱滋病相关后病毒也可能是同一物。发展了一种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它能检测出HTLV-Ⅲ抗体,从而提示人们是否接触过这种病毒。临床研究人员已证实能在体外抑制病毒的复制的各种治疗剂。虽然这些研究的最  相似文献   

10.
封二、三、底向我们展示了爱滋病病毒的剖析图。科学家对病毒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了解了它对人体细胞的破坏机理。封二图1上是从细胞上开始发育的病毒,图1下是侵入细胞的病毒;图2是两组(上、下)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卡罗林斯医学院宣布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得主,他们分别是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前主任豪森(H.zur Hausen),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逆转录病毒感染调控研究组的巴尔-西诺西(F.Barré-Sinoussi)和巴黎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预防基金会的蒙塔尼耶(L.Montagnier).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是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是导敛爱滋病(AIDS)的元凶。大约一个世纪前,猿免疫缺陷病毒(SIV)从黑猩猩传播到人,从而引发了HIV/AIDS的大流行。这是在逆转录病毒和其宿主之间长期共同进化斗争中所发生的最近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今年五月,在欧洲和美国的三个著名遗传工程实验室宣布,他们获得了B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无性繁殖系.这三个实验室是:英国爱丁堡大学麦莱(Murray)实验室、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蒂奥莱斯(Tiollais)实验室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科恩(Cohen)实验室. B型肝炎病毒基因组DNA的分子量约为3×10~6道尔顿,有3200碱基对,是个带有单链区和一段缺口的双链环状分子.是已知哺乳动物病毒DNA中最小的一个.它可  相似文献   

14.
爱滋病疫苗研制的道路上充满着种种困难。疫苗的研制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发现那些部分的爱滋病病毒(人体T细胞亲淋巴病毒(HTLV-Ⅲ))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一旦完成这一步,有关病毒部分必须作动物试验以观察它们是否能诱发正确的抗体。然后在猕猴中重复该项试验。直到这时,这些试验只表明是否有使抗原停止工作的抗体存在,而不能表明由抗原制成的疫苗是否能预防动物疫受爱滋病的感染。最后,接种的动物必须经受活病毒的“攻击”。如果这一阶段是成功的。疫苗即可作人体试验。预期1988年可作人体试验。  相似文献   

15.
日本鸟取大学的栗村声称已研究出一种便宜和可靠的爱滋病(AIDS,后天免疫性缺乏综合症)诊断方法。用该法鉴别存在爱滋病病毒的抗体的血样是100%正确的,检验员每天可检查200份样品(比目前所用的方法快十倍)。该法是利用荧光显微镜瞄准爱滋病病毒的抗体。它比Blot法便宜、快,而比另一种ELISA法可靠。该法将受爱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固定在玻片上并用待检验的血样覆益。如果血液含有爱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16.
科学信息     
.New Scientist《新科学家》 1987年2月12日 1.艾滋病的秘密正在揭开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和美国有关科研机构对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本文综合了最近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2.融化的冰川堵住火山美国科学家发现火山与冰期之间关系,并提出一种模式。根据这种模式提出了如何人为防止火山爆发的方法。 3.生化学家造出第一个催化抗体作者认为抗体工作过程同酶相似,提出抗体也具有催化性。最近加利福尼亚几位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这种想法。 4.化学家正在重新考虑催化理论 5.土壤腐蚀——靠有机耕作缓解现代农业正在腐蚀农业基本物质——土壤。有机耕作可能是一条解救之路。本文以英国为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窗     
抑制免疫系统可能有助治疗“非典”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 ,通过药物抑制患者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 ,可能有助于缓解“非典”症状。但专家们同时指出 ,这一新思路是否有效尚需实验验证。科学家们目前对“非典”病毒的致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但研究显示 ,“非典”患者的免疫系统会经历一段异常活跃期 ,身体的防御系统会攻击病毒 ,结果造成肺部炎症 ,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病毒专家劳克林 (Laughlin)由此提出 ,抑制免疫系统也许不失为治疗“非典”的一种合理选择。同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言人格兰特(Gra…  相似文献   

18.
当T_4病毒(甲状腺病毒)侵入细菌细胞壁后,它就可以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利用一种被称为溶菌酶的酶,就可以使得病毒打开这种由聚糖肽形成的壁——一种隔离糖与蛋白质分子的“篱笆”。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必须使溶菌酶的“嘴”或活性部位接近糖分子。研究工程酶新用途的科学家们报道,在溶菌酶的活性部位上安置一开关就可以达到控制这种酶生理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以他的一生光辉业绩证明了他的名言:“实验室和发明是两个有密切关系的名词,没有实验室,自然科学就会枯萎。”的确如此。他是一位终日与试管、烧杯为伍的卓越化学家,以显微镜为主要研究工具的著名细菌学家。他坚持不懈地进行动物实验,成为第一个把微生物和传染病确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人,“为世人揭开了传染病的黑幕”。今天,我们重温他的名言,回顾他所经历的艰辛里程,学习他的科学实验精神,仍然颇有教益。 1822年,巴斯德诞生于法国多耳城一个皮匠家里。在他21岁那年,  相似文献   

20.
当今,爱滋病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不治之症。关于这种病毒的起因,人们已经知道得相当多了。它几乎肯定是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某个时候由中非的猴子而传给人类的。这种病毒与传染给非洲绿猴病毒的相似性,以及爱滋病似乎在非洲传播比在美洲或欧洲更广、更早的这一事实仅是这一理论占上风许多要点中的二点。但是,这种病毒是怎样传给人类的呢?爱滋病并不是一种容易感染的病毒,它需要通过血液或性行为来传播。吃受感染的猴应该是安全的;遭猴子的咬也只能使你得狂犬病。认为人们的血液中有猴血的成份或与猴子有过性行为,这是最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