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循环条件下钻柱的受力进行了分析,详细推导了由钻柱重力、钻井液静压力和流动压力引起的钻柱轴向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有效轴向力与流动压力梯度相关,而与流动压力的大小无关.给出了液流对管壁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循环条件下钻柱强度校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段管柱屈曲与摩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限差分法和Neswton迭代法,计算了斜直井段管柱螺肇屈曲临界力、沿螺旋段分布的管柱与井壁接触力以及后屈曲平均侧向接触力。分析了钻杆接头对水平井段钻柱屈曲临界力和弯曲应力的影响,提出了计算钻柱正弦屈曲临界力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当轴向压力较小时,钻杆接头引起钻柱弯曲应力;当轴向压力较大时,接头会抑制螺旋屈曲的发生,降低钻柱的弯曲应力,另外,给出了水平井段钻柱出现反转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差分法和Newton迭代法 ,计算了斜直井段管柱螺旋屈曲临界力、沿螺旋段分布的管柱与井壁接触力以及后屈曲平均侧向接触力。分析了钻杆接头对水平井段钻柱屈曲临界力和弯曲应力的影响 ,提出了计算钻柱正弦屈曲临界力的新方法。结果表明 ,当轴向压力较小时 ,钻杆接头引起钻柱弯曲应力 ;当轴向压力较大时 ,接头会抑制螺旋屈曲的发生 ,降低钻柱的弯曲应力。另外 ,给出了水平井段钻柱出现反转的判别式。  相似文献   

4.
水平井钻柱摩阻力和摩阻力矩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水平的特点,提出以钻柱摩阻分段计算的方法,即对底部钻具组合段,采用纵横弯曲梁理论计算摩阻,对BHA以上井段,用微单元力平衡分析法具体分析钻柱的受力,给出不同工况下水平井摩阻力计算的简化条件,探讨了泥浆粘滞力的计算公式和钻柱刚性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钻柱的应力和应变状态,对钻柱的中性点和零轴向力点给出了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阐述了稳定力和屈曲力(通称为虚轴向力)的概念。导出了处在垂直井眼中的复合钻柱的有关计算公式。文中还与原有的研究结论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不同意见。本文以钻柱为研究对象,所得的结果可以推广应用到套管柱及油管柱上。  相似文献   

6.
轴力及重力作用下钻杆最大弯曲应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了钻杆接头、轴向力、钻杆重量以及钻杆本体与井壁接触等因素的前提下,应用平面弹性梁理论建立了钻杆在轴向拉力、轴向压力和轴向力为零时钻杆的最大弯曲应力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出的钻杆最大弯曲应力远大于按井眼曲率计算的弯曲庆力,这说明钻杆接头对钻杆弯曲应力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在计算钻柱强度时,应考虑接头对钻杆弯曲应力的影响,以实现安全钻井。  相似文献   

7.
水平井钻柱摩阻力和摩阻力矩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平井的特点,提出对钻柱摩阻分段计算的方法,即对底部钻具组合(BHA)段,采用纵横弯曲梁理论计算摩阻;对BHA以上井段,用微单元力平衡分析法具体分析钻柱的受力,给出不同工况下水平井摩阻力计算的简化条件。探讨了泥浆粘滞力的计算公式和钻柱刚性效应的影响。在安塞油田、大港油田多口井的应用表明,在局部弯曲井段,钻柱的刚性对摩阻力有明显的影响;泥浆的粘滞力对摩阻力有一定的影响,所建模型与现场试验结果符合较好,能够为现场施工设计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8.
对石油钻机液力变矩器各工作轮中液体的静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了液力变矩器各工作轮轴向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实例计算发现,泵轮的轴向力拉动泵轮向涡轮靠近;涡轮的轴向力拉动涡轮向泵轮靠近;导轮的轴向力拉动导轮向泵轮靠近。三个工作轮的轴向力随着变矩器的工况变化,在起动工况时达到最大值。泵轮的轴向力最大,且变化起伏较大;其他两轮的轴向力变化较平稳,且数值也较小。轴向力除了与供油压力有关外,主要是与泵轮转速的二次方和循环圆有效直径的四次方有关  相似文献   

9.
钻柱强度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钻柱强度计算新方法,可用于钻柱的强度设计和强度校核。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以下5个特点:(1)对钻柱每一个断面都进行强度计算;(2)对管的内壁和外壁分别进行强度计算;(3)利用计算机进行断面上有关内力的计算;(4)用“液压系数法”处理液压环境对钻柱轴向力的影响;(5)考虑液压环境引起的附加剪应力的影响。作者认为“浮力系数”一词不甚恰当,应改用“液压系数”。详细地给出了各种液压环境下钻柱液压系数的计算公式及算例,并指出了新方法所述概念和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任树 《科技信息》2012,(4):138-138
水平井跟直井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钻柱在水平井井眼中要受到轴向力、内外压力的作用。软绳模型对应于在单位长度内井斜角变化不大的某些定向井,钻柱上的弯矩与轴向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摩擦力,这个模型适于大部分井,同样也适合于水平井。  相似文献   

11.
在考虑了钻杆接头、轴向力、钻杆重量以及钻杆本体与井壁接触等因素的前提下 ,应用平面弹性梁理论建立了钻杆在轴向拉力、轴向压力和轴向力为零时钻杆的最大弯曲应力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出的钻杆最大弯曲应力远大于按井眼曲率计算的弯曲应力 ,这说明钻杆接头对钻杆弯曲应力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在计算钻柱强度时 ,应考虑接头对钻杆弯曲应力的影响 ,以实现安全钻井。  相似文献   

12.
钻柱轴向力是井眼倾角、钻柱摩擦系数及钻柱浮重的函数,将此函数代入斜井钻柱挠曲线方程,并采用无穷级数法求解,确定钻柱长度系数与临界屈曲压力系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钻柱长度系数增加时,临界屈曲压力系数趋于常数;钻进过程中钻柱很容易发生屈曲,在进行钻柱摩阻扭矩分析时,考虑钻柱的屈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现有计算钻柱摩阻力矩的模型是在假设钻柱自转的条件下建立的,不适宜计算钻柱出现反转时的阻力矩。通过引入滚动摩阻系数,建立了反转条件下摩阻力矩的计算方法,得出了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水平井段钻柱出现反转的判别式。该研究成果有利于直井防斜和提高水平井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因次分析与气固流动压力损失提出了快速循环流化床中压力沿床高分布的计算式,由此公式来计算轴向固体容积率.本文使用此式对从众多作者不同条件下取得的数据进行拟合,表明该式能与不同系统的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为快速床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钻柱涡动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动力学角度建立了钻柱涡动方程,然后对钻柱涡动的特性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钻柱在斜井中涡动时,重力沿井眼的侧向分量引起钻柱内部较大的轴向力变化,从而产生防斜及降斜作用。利用涡动防斜的实例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上研究了内、外钻井液流体作用下的钻柱涡动问题.分析了钻柱内钻井液随钻柱旋转时的流体动压力和钻柱弯曲变形等所产生的扰动压力之和对钻柱运动的影响,推出了在这种情况下保持钻柱规则涡动的动力学条件;进一步分析了钻柱外环空钻井液流体对旋转钻柱所产生的反作用自激现象,通过对其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得到了钻柱涡动失稳的临界条件.较详细地探讨和论述了内、外钻井液作用下钻柱涡动过程的力学机理和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7.
钻柱涡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动力学角度建立了钻柱涡动方程,然后对钻柱涡动的特性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表明,钻柱在斜井中涡动时,重力沿井眼的侧向分量引起钻柱内部较大的轴向力变化,从而产生防斜及降斜作用.利用涡动防斜的实例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钻进过程中,地层结构、钻具振动、钻头侧向力、岩屑沉积等因素易导致实钻井眼轨迹发生连续小幅偏斜。该种偏斜虽不会引起实钻井眼轨迹的严重偏离,但将改变钻柱与井壁的接触形态。受现有测井方法的限制,该种偏斜常被忽略。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研究水平段井眼轨迹在井斜平面内连续小幅偏斜波动条件下的钻柱与井壁接触形态及其对摩阻的影响。研究认为,钻柱与偏斜波动水平井眼间易发生"悬跨"接触,该现象降低了现有解析法求解钻柱力学相关问题假设条件"钻柱与井壁连续接触"的合理性。钻柱自重和轴向力对悬跨钻柱弯曲位移及悬跨接触最大临界跨距的影响最大。悬跨接触将减小钻柱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增大钻进摩阻。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代动力系统理论,对斜井段钻柱的复杂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通过考虑由于弯曲变形而产生的附加轴向力,得到描述井孔约束下斜井段钻柱在周期性钻压作用下的非线性参数激励系统,利用Melnikov-Holmes方法得到钻柱发生混沌运动的判据,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倾斜井钻柱混沌运动的参数激励阈值,所得结论在钻井工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钻柱振动的固有频率是钻柱在给定钻具组合(BHA)条件下钻柱振动的固有特性,在钻进过程中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对钻柱产生激励振动,如果某一激励频率与钻柱自身的固有频率相近时,钻柱将产生共振现象.共振对钻柱是有害的,它可以引起钻柱局部的应力集中,导致钻柱断裂,发生井筒事故.共振与钻井参数有直接关系,如钻压、转盘转数、泥浆性能等,因此,通过调整钻井参数可以避免钻柱的共振现象,达到优化钻井的目的.给出了钻柱轴向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动传输公式.现场测量及计算表明,不是所有的固有频率点都会引起钻柱的强烈振动,它取决于振动传输比,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计算公式.通过固有频率的计算,分析了减震器对固有频率的影响以及固有频率随井深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