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发凯 《甘肃科技》2006,22(4):108-109,147
利用曝气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石油树脂生产废水,对废水中的各项污染物均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废水中的COD、NH4 -N、TN可同时得到去除。曝气生物流化床工艺具有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许多优点,可有效地解决石油树脂生产废水的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2.
酱油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废水中COD和色度很高,本实验用SBR工艺去除模拟酱油废水中的COD和氨氮,并用混凝工艺去除色度,实验表明,在pH为7,曝气3 h时,COD的去除率达到86.9%,随着时间的延长,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9%、83.7%.SBR出水用混凝工艺去除色度,色度可降到40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沸石对NH4 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可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通过综述沸石的结构特征、去除氨氮的影响因素、沸石的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氧化—吸附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氮化-吸附法处理对羟基苯海因生产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使用Fenton试剂、煤粉或煤渣对废水进行氧化、混凝、吸附处理、废水的色度可去除100%,COD可去除90%。通过实验,得出了两次组合处理的适宜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采用pH调节与混凝法对高浓度鱼油精炼废水进行预处理 .结果表明 :聚合氯化铝 (PAC)在pH为 5 .5和投加量为 90mg·L- 1 时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出水具有较好的可生物降解性 .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核蛋白小球藻对人工废水中不同形态氮和磷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化核蛋白小球藻去除人工废水中不同形态的氮磷,以评估其在生态环境中的生物选择性和可利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中同时存在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时,固定化微藻首先去除氨氮,然后依次是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在为期5d的试验中其去除率分别为100%、79.2%±0.8%和61.2%±0.2%;当废水中同时存在正磷酸盐和六偏磷酸盐时,固定化核蛋白小球藻优先去除正磷酸盐,然后去除六偏磷酸盐,在为期4d的试验中,其去除率分别为71.4%±1.6%和80.3%±1.0%.因此,固定化核蛋白小球藻对不同形态氮和磷的去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压膜分离技术对经常规处理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作进一步处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色度、硬度和大部分离子,出水优于自来水,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可回用于生产,一方面减少废水排放,另一方面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碳海绵铁(含13.00% C,55.40% Fe)电化学-絮凝处理铅锌冶炼制酸废水,研究了pH和时间、海绵铁用量和粒径等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铅和锌离子的去除效果及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3.0,海绵铁用量为30 g/L和粒径<0.301 mm,反应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废水中的铅锌离子去除效果最佳,电化学处理去除率分别为98.87%和77.89%,废水中的铜、总镉和总砷等离子去除率分别为93.50%、91.50%和47.26%;采用电化学-絮凝耦合处理,在最佳条件下,铅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0%和99.67%,同时总砷、总镉和铜离子等得到进一步去除,去除率分别为97.77%、99.56%和97.77%,废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投加改性硅藻土机械澄清的物化技术,对高盐度腌制废水进行预处理,以降低高盐度对生化过程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实验考察了改性硅藻土投加量和水力停留时间(tHRT)对Cl-等污染物去除效果与影响.实验表明,该技术可去除高盐度废水中的Cl-,污染物去除率与改性硅藻土投加量呈非线性正相关,系统最佳的tHRT为1.5 h.  相似文献   

10.
低氮异养小球藻对氨氮的去除及其成分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低氮异养小球藻在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应后可快速去除味精废水中的NH^+4-N,单位藻体去除NH^+4-N比例的47.5mg.g^-1,小球藻去除的氨氮全部转化为蛋白质,叶绿素等细胞含氮物质,在味精废水中培养13h后,藻体粗蛋白由13.8%上升到43.5%,叶绿素由6.1mg.g^-1增加到24.7mg.g^-1。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垃圾焚烧工况对重金属在底渣与飞灰中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垃圾焚烧过程中重金属铅、锌、铬、镍的分布与焚烧工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锌和铅多存在于飞灰和气相中,镍和铬在底渣中比较容易存在.垃圾焚烧中添加碳酸钙能改变重金属的分布,使更多的重金属铅、镍、铬由飞灰或气相中往底渣中转移.垃圾中水分和氯也对重金属的分布存在影响,在高温焚烧条件下水能与重金属化合物发生作用,引起物质转变,导致更多的重金属由飞灰和气相往底渣转移;而氯却使重金属更易向飞灰或气相中迁移.  相似文献   

12.
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发展概况、工艺流程,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用途和不同的铁氧体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最佳条件,铁氧体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发展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3.
生物吸附法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论述了传统的去除废水中重金属方法的局限性,介绍了生物吸附法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及前景。提出了尚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云南省红河州大屯海中的鲫鱼为研究对象,对鱼体的组织采用微波消解法及对水体中的水样利用湿法消解法进行消解,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鱼体组织器官内的锌、铜两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鲫鱼体内重金属含量分别为(10.9±3.4)mg/kg、(3.51±0.25)mg/kg;大屯海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分别为(13.4±2.28)mg/kg、(9.8±0.72)mg/kg。  相似文献   

15.
生物吸附剂在含重金属的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物治理废水的来源、对吸附机理及影响吸附量的因素 ,论述了目前生物在吸附重金属中的应用情况 .为处理工业废水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建议 .  相似文献   

16.
以华中某垃圾焚烧发电厂产生的飞灰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乙基黄原酸钾(乙基黄药)、硫化钠、高分子重金属离子捕集沉淀剂DTCR、磷酸钠、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二乙氨基荒酸锌)以及磷酸钠与二乙氨基荒酸锌的混合药剂对飞灰进行稳定化处理的效果,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BCR三步提取法对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磷酸钠能有效稳定飞灰中重金属元素Pb、Cr,二乙氨基荒酸锌则对Cd、Ni等元素稳定化效果较好,采用8%磷酸钠和1%二乙氨基荒酸锌的混合药剂配伍方案添加处理飞灰,能满足国家的填埋标准。研究发现重金属与混合药剂反应没有生成晶体,而是在过程中与稳定化药剂反应生成絮状沉淀均匀地附着在飞灰颗粒表面及缝隙中,使其棱角变得模糊、表面变得致密,处理后的飞灰中重金属形态由不稳定态转化为稳定态,有效降低了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浓度。  相似文献   

17.
在被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重金属离子污染的废水中,由于它们之间的络合作用,很难用简单的方法测出EDTA的含量。文章在强酸性和加入助萃络合剂的条件下,使EDTA与重金属离子分离。采用离子缔合萃取法,将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萃于有机相,用分光光度计可测定出水中EDTA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陈跃辉  张伟  汪爱河 《科技信息》2010,(21):I0385-I0386
文章介绍了重金属废水微生物吸附法处理的机理和重金属废水微生物吸附法处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重金属废水微生物吸附法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微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抑制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溶出,研究了磷酸洗涤对重金属固定和飞灰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水洗、磷酸洗涤、重金属的化学结合形态分析和焚烧飞灰的热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洗虽能有效去除焚烧飞灰中大部分可溶性氯盐,但会导致水洗液中Pb、Zn的浓度超标;磷酸洗涤后Zn的溶出率由水洗时的112.65mg/kg降低至2mg/kg左右,Pb的溶出浓度未检出,固留在灰样中重金属的残留态和有机态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是:磷酸洗涤不但能有效抑制重金属的溶出,还有助于改善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和飞焚烧灰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磷酸洗涤对垃圾焚烧飞灰热稳定性和重金属固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抑制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溶出,研究了磷酸洗涤对重金属固定和飞灰热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水洗、磷酸洗涤、重金属的化学结合形态分析和焚烧飞灰的热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洗虽能有效去除焚烧飞灰中大部分可溶性氯盐,但会导致水洗液中Pb、Zn的浓度超标;磷酸洗涤后Zn的溶出率由水洗时的112.65 mg/kg降低至2 mg/kg左右,Pb的溶出浓度未检出,固留在灰样中重金属的残留态和有机态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是:磷酸洗涤不但能有效抑制重金属的溶出,还有助于改善重金属的化学稳定性和飞焚烧灰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