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任何人的心灵体验,都必然包括感性、知性、志性三个层面,这是一个由情感向理智,由感性向理性不断攀升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发生飞跃的过程。因此,任何人,不论男女性别,都有着自己的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过去有一种不甚全面的观点,认为女性重情感轻理智、重感性轻理性。其实,情感  相似文献   

2.
理性对人类本能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当生命中的情感与理智发生抵触时,人们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两难境地。在封建社会,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面对礼教伦常的束缚,对情与理的选择迥乎不同。二月河笔下一个个出色的女性形象,演绎了在这种两难境地中的反抗与挣扎,展示了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觉醒,体现了女性生存的力量和希望。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英哲学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文化方面的影响,两个民族在情感反应方面存在一系列差异。中国哲学倾向于整体论、主体论和个人内心体验,英国文化哲学倾向于理性分析和宗教思考;中国的道教和佛教追求终极的、至高无上的“道”,英国的基督教则使宗教和世俗实现了理智现实的“和谐相处”;从文学上看,中国文学中的情感体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英国文学的情感体验则清浅透澈、坦率直露,也常常阐发哲理。  相似文献   

4.
伊丽莎白和白流苏在婚恋问题上抗争的不同方式,不管出于情感还是理智,都是其内心顺从姿态的一种表现。而女性经济地位的薄弱或者虚无所造成的社会地位低下,正是她们对生活顺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汀小说的主人公以女性为主,男性人物往往充当女性的配角.他们虽然略微平淡简略,缺乏反映心理活动的深度刻画,不过,同样不乏鲜明的个性.以《理智与情感》为例,从女性视角出发分析其中的男性人物形象,会发现奥斯汀对男人的态度很纠结,这一方面显示了奥斯汀女性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体现了她对男性的依附心理.  相似文献   

6.
陈衡哲的创作一直就成为女性文学的"另类",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其"理智多于情感".她摆脱了当时困扰女性作家的许多问题,脱离狭小的女性视野.本文认为她以知识精英的姿态,把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高度融合,用"超性别"看待女性解放,强调两性人格平等,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以铸女性"大魂"为己任,因而其女性观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是真正解放了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7.
陈衡哲的创作一直就成为女性文学的“另类”,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其“理智多于情感”,她摆脱了当时困扰女性作家的许多问题,脱离狭小的女性视野。本文认为她以知识精英的姿态,把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高度融合,用“超性别”看待女性解放,强调两性人格平等,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以铸女性“大魂”为已任,因而其女性观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是真正解放了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8.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他强调自然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控诉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解构人类—自然、文明—自然、男人—女人、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建构理想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奥斯丁的时代,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地位低下。但是我们从《傲慢与偏见》中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该书中,奥斯丁阐述了她的女性意识。本文通过对书中不同婚姻的分析论述了不同层次的女性意识。在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第一层次是自重和自尊,它是女性意识的基础。第二层次的女性意识来自物质和精神的独立,它是女性意识的保证。第三层次是对理智和情感方面的追求,它使得女性意识不断深化。通过这种认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现代社会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试论钢琴演奏中情感与理智融合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音乐的本质内容、音乐的表演以及体验派与表现派合流的表演艺术三方面来论证情感与理智相融合在钢琴演奏中乃至所有艺术表演中的重要性,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践中的体会、经验等阐述情感与理智相融合统一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在创作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观上.她认为金钱和地位是美满婚姻的保证,因此女性在考虑婚姻时应当凭理智而不能只凭感情.本文综合她的小说及其本人的经历,分析她这一婚姻观的内容,成因及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这一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周政 《科技信息》2011,(31):186-186,218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  相似文献   

13.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巨擘马修·阿诺德一向被视为文化守成的代表;但同时他又是绝对主张变革的.不过,阿诺德所希望的改革,绝不是简单地脱离历史和文化的根基,也不轻言甩掉历史、文化、情感和心理的包袱,而是在理智中慎思变革,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在秩序中平稳推进.阿诺德的文化改革观,在今天这样一个倡言改革的时代仍富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英国文坛,以德拉布尔为代表的女作家们致力于探讨女性的内心体验、价值观念、女性的自身解放和理想的女性人生问题.德拉布尔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女性经验和价值观,坚持女性在精神上获得解放.因为经济上的独立并不等于人格七的独立,所以女性必须在精神上做到自爱、自强、自尊、自立,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德拉布尔以客观的目光观照女性的痛苦人生,以平淡的语调抒发女性的复杂情感.本文就<磨砺>进行文本解读,旨在阐释文本中现代知识女性寻求个人价值的勇敢和坚决,以及谋求幸福成功的艰辛与困难.  相似文献   

15.
《第四十一》主要反映了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军事斗争生活,围绕红白两军的交锋,再现了战争中的爱情悲剧。围绕情感与理智冲突的主旋律,通过对作品内容与艺术的分析,从三方面论证:(一)从战争与爱情的冲突来表现“人性”的复苏;(二)色彩冲突的象征意义;(三)伊甸园式环境的营造。三个论点各自所蕴含的冲突是服务于情感与理智冲突这个中心的,它们在相互交织中凸现出独特的人性的魅力以及巨大的情感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6.
在男权社会中,两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原本就不一样。男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体验,古典诗词中的女性话题永远属于男性中心的范畴。女性诗词所反映的女性情感则是她们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本文通过对社会各阶层女性诗词的分析,指出女性情感的特点和主叹调。  相似文献   

17.
在男权社会中,两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原本就不一样.男性诗词所反映出的女性情感是男性对女性的审美体验,古典诗词中的女性话题永远属于男性中心的范畴.女性诗词所反映的女性情感则是她们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本文通过对社会各阶层女性诗词的分析,指出女性情感的特点和主叹调.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贯穿人类社会,将人与人连接起来的纽带,人因为有了情感,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理智地为人处事。而现在部分家庭或学校,只是一味的重视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把提高他们的智商当作首要问题,却忽视了具有动力作用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玄学派诗人首推英国约翰·多恩。其直率、稳健的诗歌,早期温情脉脉,继而充满宗教的神秘色彩,手法独特,富于戏剧效果。他的诗《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爱情这个恒古不变的主题,在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交融中,表现出理智的大胆和幻想的逼真。诗中敏锐的思想和强烈的情感相互融合,把玄学派诗歌的玄思奇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有逆教庭的比喻,把玄学派诗歌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王灵 《科技信息》2007,(24):400-402
英国女性继承法律地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世纪长子继承制排除女性继承不动产;在动产继承中,女性虽有继承权利,但与男性继承权利不平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由于政治、经济、法律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英国继承法慢慢摆脱了中世纪的不合理成分,使得女性的继承法律地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继承权利也逐渐得到法律的切实保护。由于英国继承事务受到教会法和普通法的双重管辖,英国女性继承法律地位的演变也具有了两大特征,即教会法对英国女性继承法律地位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英国女性继承法律地位的演变具有缓慢性。女性继承法律地位之所以会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得到提高,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法律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