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恒应变速率塑性计,对生产现场采集的4个品种的实体样本进行压缩实验,测定了冷变形时的流动应力;通过对5种结构形式的流动应力数学模型的分析和比较,分析了各种变形条件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获得了结构简单,计算精度高,适合于现场计算机在线控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有色金属冷变形流动应力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应变速率塑性计,对铝合金的4个具有代表性品种的实体样本进行压缩实验,测定了冷变形时的流动应力,通过对5种结构形式的流动应力数学模型的分析和比较,分析了各种变形条件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获得了结构简单,计算精度高,适合于现场计算机在线控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紫铜热变形流动应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变形速率凸轮压缩试验机对紫铜的流动应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的数学模型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回归,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拟合精度高的流动应力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恒应变速率凸轮式压缩试验机,测定了4种铝合金材料在热状态下的流动应力,分析了应变率,应变速率及变形温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多种结构型式流动和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比较,确定了计算精度较高,结构型式较简单,适合于现场计算机在线控制和工程计算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恒变形率凸轮压缩试验机对小锈钢0Crl3热变形流动应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变形程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的数学模型结构形式进行了非线性回归,提出了2个非线性流动应力数学模型.分温度段;归数学模型与试验数据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全温度段回归的数学模型便于计算机控制在线生产.  相似文献   

6.
铝合金流动应力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恒应变速率凸轮塑性计,对4种铝合金的流动应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率对流动应力的影响。通过对5种不同结构型式的流动应力数学模型的回归分析比较,提出了拟合精度较高的4个铝合金流动应力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学模型的回归系数值。  相似文献   

7.
半固态A356合金的压缩变形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半固态铸造铝合金A356进行了半固态压缩和固态压缩实验,分析了它们的应力 应变关系·结果表明:在变形速率小于5s-1的中、低变形速率下压缩,随着变形速率的升高,流动应力增加;在变形速率大于5s-1的高变形速率下压缩,流动应力下降:随变形程度的增加,半固态压缩发生应变 软化现象;分析了半固态压缩变形过程中的几种变形机制,讨论了半固态触变过程中的金属流动特点,为半固态成形的模具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20CrMnTi钢的温热变形行为及其数学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热模拟试验研究了20CrMnTi钢在温度为1123~1273K,变形速率为0.01~20s^-1条件下的温热变形行为,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以流动应力d为目标函数,研究了主要热力参数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基于蠕变理论和统计分析建立了两种适用于20CrMnTi钢温热锻的流动应力数学模型,为20CrMnTi温热成形数值模拟和热力参数的合理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金属高温塑性本构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的重大发展使得其在锻造加工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构方程是描述材料变形的基本信息和有限元模拟中不可缺少的数学模型,它反映了流动应力与应变、应变速率以及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为了建立本构方程,必须测量一定温度、应变速率范围内的流动应力值,这通常是由压缩试验来完成的.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本构方程的精确程度,所以,如何获取精确的本构方程成为锻造成形过程计算机模拟技术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应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2D),通过对非均质岩石试样在单轴压缩下损伤演化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岩石变形破裂过程中的损伤演化和损伤局部化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岩石的非均匀性及其结构尺度对损伤局部化模式有很大的影响.岩石在压缩条件下的损伤局部化主要有三种模式:平行剪切带,单一剪切带和共轭剪切带.在局部化剪切带出现时,材料所表现出的高度非线性主要是剪切带内的损伤汇合连通滑移引起的,而在剪切带外主要发生弹性卸载回弹作用.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后区的力学响应主要取决于细观单元变形的结构效应,而损伤局部化正是造成应力应变峰后曲线具有尺度效应的原因,非均质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不能纯粹地认为是岩石的材料性质.  相似文献   

11.
35CrMo结构钢热塑性变形流动应力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进  陈军  张斌  赵震  阮雪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1):1784-1786,1791
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35CrMo结构钢进行实验研究,根据经典应力一位错关系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方程分别对加工硬化一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两阶段建立流动应力模型,并统一表示为完整的35CrMo结构钢高温流动应力模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拟合了模型中的各参数.采用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计算实验条件下的流动应力,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所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可以直接用于35CrMo结构钢热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R.E.Reed-Hill提出的体心立方合金塑性变形总流变应力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置换式面心立方合金Cu—3.1at.% Sn的总流变应力的表象模型.此总流变应力由三项组成,即内应力、有效应力及由于动态应变时效所引起的应力.有效应力和应变速率及温度成指数函数关系.动态应变时效应力遵循修正了的Harper关系式.内应力则被假定为以和弹性模量同样的规律随温度而改变.将此模型输入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所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说明此模型成功地描述了在77K至600K温度范围内,合金的总流变应力和应变速率敏感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常温下具有不同晶粒直径的微型铜圆柱体进行镦粗实验,研究了微小尺度下流动应力波动尺度效应现象.结果表明,在应变量相同条件下,流动应力波动幅度随晶粒尺寸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在晶粒尺寸相同条件下,流动应力波动幅度随应变量的增大而增大.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及数理统计理论,建立了流动应力波动幅度与晶粒尺寸和坯料几何尺寸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6005A和6082铝合金进行高温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在变形温度为450-550℃和应变速率为0.005-10s^-1条件下两种铝合金的热变形流变行为.6005A铝合金在低应变速率条件下,不同变形温度时的流变曲线均呈现波浪形特征,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硬化和软化接近平衡,表现为稳态流变特征;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硬化过程占据主导地位,回复和硬化过程的竞争使流变曲线呈现波浪形上升的趋势.6082铝合金在低应变速率情况下,不同变形温度时的流变曲线未出现周期性波动;在中等应变速率条件下也表现为稳态流变特征;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出现波浪形特征.两种铝合金均为正应变速率敏感材料,其热变形是受热激活控制.最后给出了铝合金热变形条件下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Al-0.80Mg-0.63Si-0.61Cu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其在高温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应变速率和较低温度条件下,应力出现锯齿波动,呈不连续再结晶特征;该铝合金热压缩变形的流变应力行为可用包含Arrhenius项的Zener-Hollomon参数来描述,其变形激活能为176.54 kJ/mol.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描述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黏弹性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模型——波纹管模型中的流动.分析了具有不同黏弹性质的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在波纹管中心线处的流速最大且黏弹性对此处速度的的影响较大;黏弹性聚合物的第一法向应力随威森伯格数(We)的增大而增大,且越靠近壁面处,第一法向应力越大,受We的影响越大;与第一法向应力相比,剪切应力随We的增大变化非常小.  相似文献   

17.
液压胀形薄壁管材料流动应力方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采用管材液压胀形(THB)来构建管材流动应力方程的方法.基于薄壁管材在液压胀形中的试验数据,用曲线拟合方法、塑性薄膜理论及静力平衡方程通过计算来确定管材流动应力方程,避免了变形管材轮廓子午向曲率半径、变形区应力与应变的直接测量.采用模具内部增压方式,开发了一套可在单动压力机上使用的自然胀形试验装置,并在此装置上对不锈钢1Cr18Ni9Ti管及碳素钢20钢管进行了管端自由的液压自然胀形试验,获得了2种管材的THB材料参数并构建了流动应力方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向拉伸试验相比可以得到更大应变范围内的流动应力;在等效应变较小时,所得到的流动应力曲线与单向拉伸试验得到的流动应力曲线基本接近,但随着应变的增大,两者差距增大;从液压胀形试验法中得到的管材硬化指数、强度系数及流动应力均比相应板材的单向拉伸试验数值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8.
由于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原油渗流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多尺度效应,而储层中存在应力敏感效应和边界层效应对原油渗流特征影响使得其流动机理更加复杂。基于毛细管模型,结合边界层和应力敏感理论,建立了页岩油储层渗流新模型并进行了验证。根据新模型分析了应力敏感效应、边界层效应对页岩油渗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油新渗流模型与渗流实验结果拟合性好,具有较高可靠性;边界层效应和应力敏感效应是影响潜江页岩油储层渗流特征的主要因素;对于含有微裂缝和溶蚀孔的页岩油储层,应力敏感效应是影响储层渗流特征的主控因素;随着压力的梯度的增加,影响渗流特征的因素由边界层和应力敏感效应的综合作用所决定。通过该研究,加深了影响页岩油油藏渗流特征相关因素的认识,为合理开发页岩油油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部分钢铁材料在两相区高温变形时,流变应力往往不随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而是在两相区内出现流变应力的谷值。为了弄清主要化学成分对两相区内流变应力行为的影响,通过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不同成分钢铁材料在两相区附近的变形行为,分析变形后的金相组织以及两相区附近流变应力的变化,获得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Ar3和两相区内流变应力的降幅。通过回归拟合得到C、Si和Mn等主要合金元素对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Ar3以及流变应力降幅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