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昝丽 《科技信息》2010,(1):373-373,375
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正义一般表现为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我国传统文化“重实体轻程序”,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错误观点与做法予以批评。本文分析了我国程序正义的现状与原因,呼吁重视程序的独立价值,使程序正义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程序正义论     
司法活动有两个不可或缺的目标:一是实体正义,二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理念起源于西方的自然正义思想,被认为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程序正义是追求实体正义的工具和手段,实体公正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程序正义。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两者相互一致是最好的结果,但是由于程序本身的不完善性,两者必然会发生冲突。此时程序正义就必然体现出优于实体正义的品质,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普通程序简化审以不突破现有法律寻求合法性,且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实现正义;同时由于建立在被告人认罪的基础上,仍不放弃实质正义的目标,遵守程序正义的原则,改革本身符合公正性要求,上述构成了普通程序简化审公正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司法潜规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它的形成受到传统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它的盛行架空了诉讼程序法律,损害了程序正义,最终使得实体正义难以保障。本文针对司法潜规则的成因、表现提出对司法潜规则的应对之道,即唤醒公民权利意识,强调司法去行政化,促进司法独立,培育程序正义理念。  相似文献   

5.
袁仙 《科技信息》2010,(28):65-65
该文依据程序正义原则在国外的入宪状况,分析我国司法实践中贯彻程序正义原则的不足,进而提出在我国为程序正义原则提供宪法保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普通程序简化审以不突破现有法律寻求合法性,同时由于建立在被告人认罪的基础上,且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整体上实现正义,而具有公正性的基础。但目前对该项改革的公正性的程序保障不足,应赋予被告人知悉权。获得律师帮助权及设立其它程序保障被告人对普通程序简化审的选择,是合法、自愿、明智的,且其认罪、选择必须得到中立法官的审查确认。  相似文献   

7.
许霆盗窃金融机构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就一审与再审的各个环节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同一案件两审进行了不同的量刑,体现出我国司法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是法治建设中程序正义的缺失。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现阶段程序正义相比较于实体正义而言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法制建设过程中程序正义更具有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程序公正并不仅仅是追求实体公正的工具和手段,它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程序公正可保障、促进实体正义的实现,可控制法官的恣意,防止人治在诉讼中的过度膨胀,可促进纠纷的真正解决。程序正义与效率均是诉讼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两者在价值趋向上既有矛盾,又有重合。  相似文献   

9.
管理型法官区别于裁判型法官,是英美国家民事诉讼中主要是审前程序中出现的法官新形象。由于普遍存在当事人滥用程序权,造成了诉讼迟延和诉讼成本高昂,英美国家进行了持久的民事司法改革,赋予了法官程序管理权,进行案件管理、程序管理和证据管理,以促进程序经济,保障实质正义的实现。借鉴管理型法官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乃至整个诉讼程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纠正片面强调建立当事人主导审前程序的改革思路存在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程序正义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序义是从过程与方式层面上讲的正义,是指过程与方式具有正当性、合理性,是程序所具有的独立优秀品质。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密切联系,共同为人们所追求。程序正义是实现法治的必之路。我国应从思想观念、立法、执法等方面入手,加强程序建设,以实现法治。  相似文献   

11.
公正问题被视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现代社会要有经济公正,社会公正和法律意义上的公正。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公正尤为重要,从而引发社会公正和法律公正。本文着重论述经济公正,公正与效率,经济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关系,探讨了市场经济下经济公正的特征,以及如何做到真正的社会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共同体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探索中,人类并没有获得一种关于正义的普适定义,也许正义本身根本就不需要定义,并且在根本上任何企图用定义的形式来终结知识发展的思路都是对人类思想的损害。这里是关于正义的一组笔谈,笔谈的作者并不当然地认为自己所思考的正义是正义的惟一话语方式,而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正义的多维思考,或许这种多维化的探索方式恰恰反映了正义本身所具有的多重内涵,但这并不是说正义就完全缺乏共通的东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正义依然会有一个大致相通的期待。这组笔谈是由河北经贸大学"法哲学小组"的成员完成的,他们对于学术的热爱与执著,将他们组合到了一起,并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在法哲学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笔谈属学术探讨性质,作者所持观点不代表本刊意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何为正义     
:本文主要探讨正义的科学内涵 ,即对正义的社会根据、正义的人性根据、正义的中心问题——主题以及正义问题的理论表现形式等作了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14.
Justice for all     
《Nature》2012,484(7394):287
  相似文献   

15.
司法不公正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而司法不公正的原因主要在于司法人员认为“不必公正”、“不敢公正”或者“不愿公正”。因此,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提升司法权威,改革司法体制,提高司法队伍素质,让司法人员重视公正、敢于公正、愿意公正,真正使司法公正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最重要的防线,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公正清康的内涵从一般内涵、特殊内涵及职业内涵作了较为深入而具体的分析,对理解和把握公正清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以制度运行为路径,强调“搭便车”现象与官僚利益集团的存在深刻凸显了制度正义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使制度正义走出困境做出初步思考,以正确地认识和坚持制度正义。  相似文献   

18.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人类社会要实现公正,或者说更好地体现公正,就必须有一整套规则体系来支撑。公正是规则的灵魂,公正是规则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任何规则都要体现公正这一基本理念,所以说公正是规则设计与安排的基本依据;规则是公正实现的基础,没有合理的规则,就不可能实现公正这一价值目标,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和“环境利益”表里相依,其表层是环境问题,其里层是环境利益.对环境利益的分配和对环境问题责任的“分摊”必然产生环境公平问题.本文分析了环境公平的实质和内容,并从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多角度诠释了环境公平.  相似文献   

20.
正义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影响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入手,论述《理想国》的社会正义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公正,建设和谐政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