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语言、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病人早日康复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个患了病的人,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就不同于正常人,病人有着不同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病人住院后需要适应医院环境和人际关系,护理人员要通过自己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的感性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以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首先要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生活环境,积极乐观配合…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我科收到的50余例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查方法1、谈话法:通过早晚护理查房等,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2、观察法:在不被病人知道的情况下,有目的地观察病人的言谈举止、表情行为等,把观察到的与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表现记录下来,进行综合分析。一、心理特征1、恐俱心理:病人健康前即对癌症死亡率耳闻目睹,当病人证实自己患癌无疑时,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一吸不振,心灰意冷。2、悲观、绝望的心理:病人经过多方面的治疗无好转,反而加重,对治疗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3.
经过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来说,较多的老年病人会有一定精神情绪甚至性格、行为的改变。如焦虑、恐惧、抑郁、多疑、高度健忘等一些异常动理状态。凡心理异常病人多与医护合作欠佳,或不合作。要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就必须重视调理他们的情绪和情感,重视心理护理与指导,使老年病人身尽可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我们根据老年病人住院后不同的心理活动分别进行探讨,并进行了有效的心理护理,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我们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做好心理,解除老年病人住院后的恐惧、忧虑、危机感。首…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老年入的身心健康,及时治疗是复明的关键,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做好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是很重要的。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术前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白内障患者在短期内有视力障碍,在生活各方面都有诸多不便,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忧郁、恐惧心理。因此,我们应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入情绪及心理变化,让病人了解有关手术前后应注意的事项,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好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2、做好术前的各项常规检查,如:体温、脉搏、血压、二便…  相似文献   

5.
韩玲 《科技信息》2012,(14):406-406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在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不断攀升,严重地威协着人们的健康。随着系统性心理护理和整体护理的推广,在高血压病人的治疗过程中,辅以必要的心理护理,对于稳定、缓解病情,促进康复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谓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指将医学心理学理论应用于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也就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语言、态度等,影响和改变病人的不健康心理状态。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感到要想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手术病人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对精神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中、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年龄20——50岁。每组40例,Ⅰ组术前一天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让病人讲出列手术中的顾虑与想法,与此同时,测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Ⅱ组对照组,术前不与病人交谈,只测生命体征。结果:通过术前一天列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心态平稳,情绪稳定,既无恐惧感,又无陌生感,病人入手术室时测血压、脉搏、呼吸与术前所测的生命体征基本相同。Ⅱ组血压、脉搏、呼吸明显升高.两组P(0 05,有显著意义。术前给予病人心理护理,明显使病人情绪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马正丽  马莉 《科技信息》2010,(21):J0346-J0346,J0368
对老年肿瘤病人的护理,除了提供必要的护理技术服务外,还要根据其个体的不同情况,提供有效的关怀服务,满足病人精神、文化、情感的健康需要,在整体护理工作中转变服务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给老年肿瘤病人予细微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人文氛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对护理工作的的满意度。做到接待时热情、称呼上亲切、主动与病人沟通、关心患者需求,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各项护理行为尊重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减轻负性心理,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8.
在护理实践中体会到,对于来院就诊的患者,不仅要做好临床护理技术工作,而且还要做好心理护理。临床上,首先遇到的是身体护理,接着要进行心理护理,而且两者是不同时期交替出现,都要及时护理,在此,笔者浅谈一下心身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双向性和重要性。1、心身护理原则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及变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护理。患者的性格有的内向有的外向,内向的患者不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情感,我们要注意发掘其心理、情绪变化,特别对于有难言之隐,不良情绪被压抑在潜意识中,这不仅要我们护士主动与病…  相似文献   

9.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特殊的技术。在癌症患者中,广泛应用心理护理,使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护理对化疗、放疗、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的恢复和延缓生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对20余名癌症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心理支持。当病人得知自己的诊断后,护理人员的态度要沉着,不冷漠,并带有权威性的告诉病人,只要密切配合治…  相似文献   

10.
冯军 《黑河科技》1994,(4):46-48
临床实例显示,异常产后,患者在心理上的痛苦往往大于身体上的痛苦。因此,通过护士的语言,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是病人改变对疾病的不正确看法,减轻或除病人的消极情绪和异常行为,以利于病情逐步好转。通过40例异常产妇的观察,90%以上经过加强心理护理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由此而提示我们作为一名护士,应当对患者持良好的态度,使用温和诚恳的语言和行为来完成各种护理的实施。并注意在患者心理放松上,进行语言眼神等信息的输入。这样才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早日康复。下面本文就如何对异常产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现代医学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体制也由功能制转向整体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相结合的对病人实施整体的全面的系统的全身心护理。与西医相比,中医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在诊断、治疗、护理程序中病人心理活动规律并进行适宜的心理调整的应用科学。纵观古代和现代,中医和西医,均不难看出心理护理是出色的护理技术中以及促进疾病痊愈期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所以说,我们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要分析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能正确的有…  相似文献   

12.
张芮  朱宁 《榆林科技》2006,(3):57-57
现代护理学越来越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善于具体分析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因传染病人的特殊性,所以做好传染病人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较全面阐述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认为在对老年病人进行躯体护理和生活护理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并作好其心理护理,消除老年病人的种种疑虑,使老年病人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医生治疗,促进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王志仙 《遵义科技》2000,28(4):44-45
我科从1998年4月实施整体护理以来,对51例糖尿病人实行整体护理,主要从化验检查、饮食护理、加强锻炼、药物治疗指导及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使护患之间相互沟通,发挥了护士的潜能,护士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在实践中,我们的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并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岳燕 《甘肃科技》2009,25(24):145-146
以为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接触比医疗更为直接和连续,护理人员的行为可直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心里环境。并认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平等、爱心、体贴和周到服务可促进病人身心康复,良好的护理行为可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朱婷  魏秀花 《甘肃科技》2013,29(15):149-150
探讨了心理行为干预在晚期癌症病人家居护理中的应用。对196例晚期癌症病人进行了心理行为干预。通过心理行为干预,提高了晚期癌痛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总有效率达84.18%,165例病人的心理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能积极配合治疗或安详地离开人间。减轻了家属的心理压力,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 急诊科是医院门诊医疗一线,它承担着门诊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任务。过去护士在急诊救护中,往往只注重了护理专业技能性操作,却疏忽了对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这一重要环节,有时导致急诊抢救会因病人的不配合而受阻。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急诊科护士工作不再是简单的打针输液和疾病监护,而是要在急诊护理中溶进心理护理的内涵。在对急诊病人实施救治过程中,注重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消除病人不利于治疗的心理反应,使之能积  相似文献   

18.
论肝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萍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1):186-187
治疗肝病是一个长期而科学的过程,在其中良好的护理对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肝病护理不能搞统一化,应根据患着的特殊情况和个体差异区别对待,科学的治疗配合个性化的护理就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就肝病的个性化护理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了根据不同年龄的病人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年来收治1000余例老年病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反应出来的焦虑恐惧心理、依赖心理、固执心理、猜疑心理、自悲心理、悲观心理、幼稚心理、抗药心理等状态,根据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改善病人不正常的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达到了药物治疗的目的。提高了身心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眼球摘除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以便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07年3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27例眼球摘除患者为对象,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观察患者的心理行为,出院随访等方法进行心理分析.结果: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心理护理,使患者达到情绪稳定、适应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对重建自我形象、疾病的转归和愈合、早日回归于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