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观和认识论探讨了体育意识的内涵,通过对体育意识与体育社会实践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证,揭示了提高体育意识对发挥体育多功能性的作用,并就如何提高体育意识提出了几点建议,即加强体育意识的形态建设,努力提高领导者的哲学素养和管理水平,加强体育传播渠道的建设,提供广泛参与的机会和选择,注重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高校与社区体育互动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影响问题,体育互动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调查与研究,着重对女大学生体育意识、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健康教育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差。因此,培养女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养成终身锻练的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曹俊芳 《科技信息》2011,(17):I0137-I0137,I0111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重要衔接点,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本文阐述了终身体育意识的相关概念,并针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因素,提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罗晨 《科技信息》2010,(32):I0307-I0308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教育中的具体延伸,大学体育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健环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苏州国际教育园部分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提高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顺利衔接是终身体育的必然要求.采用文献法研究认为,实现二者的衔接必须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在体育实践和体育意识的互动中培养体育意识;通过体育俱乐部和家庭体育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实践上的交流和融合;强化个体体育能力和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转变学校体育资源专属的观念,建立服务大众的意识,学校体育场地所有权、使用分配权交给政府,管理上实行“学校、社会两扇门”制度,整合体育人力资源,实现体育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王奇  张小妮 《科技信息》2010,(21):I0355-I0355,I0354
本文在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其构成与作用。并进一步结合我国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具体从体育课、体育群体活动、体育设施三个方面指出了校园体育文化对中学生体育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体育素质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整体水平较差,体育意识比较高,但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比较差,同时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也普遍比较差,体育道德意识水平较高,但体育道德行为受整个社会人们的道德观念的影响,提示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大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大学生体育能力及良好生活习惯和体育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入校大学生体育意识与现状的问卷测试以及大量资料的比较分析认为,入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意识,但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需继续加强在体育意识、兴趣与习惯方面的培养,改各体育设施和条件,提高体育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韶关市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和体育消费意识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韶关市区居民体育消费观念、消费意识虽已逐步形成,但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制约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体育价值观、经济收入、体育消费的种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