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夕文 《科学大观园》2012,(20):70-70
一支由英国、俄罗斯、日本、瑞士和美国等国家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近期慎重地评估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用性,并有意用一种新型对撞机来取代现有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而且这种新型升级版本的对撞机现在已经存在,那就是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LEP),其更确切的名称为"LEP3"。科学家们认为,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将可更好地应用于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工作。当然,著名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本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62-63
1工程背景介绍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及北京谱仪(BESⅢ)是我国大科学工程项目之一,其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后,束流亮度在能量1.89GeV时可达到1×1033cm-2s-1,将为我国在τ-粲物理等前沿课题——如轻强子谱学、粲夸克偶素谱、粲介子衰变性质、QCD、τ物理等取得具有创新性成果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飞行时间探测器TOF是BESⅢ重要的子探测器之一,主要功能是通过所测量的飞行时间信息,结合主漂移室(MDC)测得粒子的动量和径迹,从而辨别粒子的种类,同时它也参加第一级触发判选,而且可以利用不同探测器输出信号之间的时间关系来排除宇宙线本底.  相似文献   

3.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13):36-37
近日欧洲核子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设备成功制造出迄今最小的原始物质"液滴"。这是宇宙在其诞生之初时物质所呈现的模样,即大约138.2亿年前的物质状态。这一惊人成果是通过发射质子"子弹"  相似文献   

4.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4,(24):66-67
位于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宣布,在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质子撞击时,他们发现了两种新的亚原子颗粒.这两种新粒子分别名为“Xi b’-”和“Xi b*-”,在之前的研究中尽管已经被预测存在,但一直没有被观察到.而这次发现的两种新粒子是通过在大型强子对撞机长达27千米的管道(主要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底夸克实验,为LHC上的6个探测器之一)中发射质子而产生的.是模拟宇宙大爆炸时的条件,以99.9999%的光速相互撞击.  相似文献   

5.
1988年10月16日,凝聚着中国几代高能物理学家梦想与心血,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宣告建造成功。这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民日  相似文献   

6.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对日内瓦附近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进行的宣传,已经使公众对科学产生很大兴趣。然而,尽管这个核粒子加速器规模庞大,耗资44亿英镑,是来自100个国家的10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通力合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大的机器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精确周长是2.6659万米.内部总共有9300个磁体.不仅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而且仅制冷分配系统的1/8就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制冷机.这个制冷分配系统在充满近60吨液态氦,将所有的磁体都冷却到-271.3℃(1.9开氏度)前,将先利用1.008万吨液态氮将这些磁体的温度降低到-193.2℃.  相似文献   

8.
强子结构的层子模型是在十四年以前提出来的。从一九六五年九月到一九六六年六月,北京基本粒子理论组的三十九位同志(他们来自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其中绝大多数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写了四十二篇论文,发表在一九六六年出版的《原子能》杂志和《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主  相似文献   

9.
《科技术语研究》2011,(1):58-58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旨在探究宇宙起源,它建在法国与瑞士边境地下一条16.7英里(约合27公里)长的环形隧道内,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负责管理。  相似文献   

10.
物质微观世界是由粒子所构成,粒子物理在上一世纪60年代以来取得的重大进展是建立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目前为止,它被几乎所有的精确的加速器实验结果所支持.标准模型概括了物质世界是由61种或62种微小的粒子构成,它们之间的原始相互作用有4种.观察到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各种原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就是一个带负电的粒子,质子和中子属于"强子",都是由多个现在称为"夸克"(quark)的粒子组成的复合体.夸克和反夸克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组元,但是单个的夸克或反夸克不能独立地自由存在,他们都是以构成强子的组成粒子的形式存在.所有的物质粒子之间都有"引力相互作用",各种粒子分别还可以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粲夸克偶素物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谱仪合作组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了世界上最大的ψ(2 S)粒子数据样本,开展了粲夸克偶素物理的广泛研究.测量了粲阈下全部6个已知粲夸克偶素涉及质量、宽度和衰变分支比等的大批重要参数,其中21项为国际首次测量,相当一部分结果具有国际最高精度,51项数据被收入国际权威性文献<粒子物理评论>(2000年版).通过对ψ(2S)和J/ψ数据的比较研究,在若干种遍举强衰变的末态介子模式中,观察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挑战常规理论图象,引发了深入探讨粲夸克偶素衰变机制的新的一轮理论努力.有关实验结果应用于粒子物理实验与理论研究的若干方面,揭示出多项重要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2.
夸克禁闭     
近二十多年来,粒子物理学的一项重要进展是提出了强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或层子)所组成的假设。这个假设以及在它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模型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促使人们以极大的兴趣寻找夸克。这种努力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企图把夸克释放出来。这就  相似文献   

13.
"BEPCⅡ储存环前室真空盒的研制"项目属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工程中一项重要任务.BEPCⅡ改造的目的是在原BEPC隧道中新增一环,形成双环对撞,实现一机两用(即高能物理和同步辐射两用).由于设备安装空间非常紧张,同时要保持并增加同步辐射光束线,受限条件多,改造设计难度巨大.BEPCⅡ设计对撞亮度比原来(BEPC)高30~100倍,性能指标国际领先.  相似文献   

14.
将数据置于与理论、观察和现象同等的地位,提出数据-理论-观察-现象(DTOP)的四元论模型,以数据为中心,研究数据与理论、观察和现象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提出数据渗透理论、数据的主观介入、数据-现象的洋葱模型。  相似文献   

15.
将数据置于与理论、观察和现象同等的地位,提出数据-理论-观察-现象(DTOP)的四元论模型,以数据为中心,研究数据与理论、观察和现象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提出数据渗透理论、数据的主观介入、数据-现象的洋葱模型。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09,(3):6-7
1.大型强子对撞机启动 9月,这台27.2千米长的对撞机首次启动。一些人怀疑这台机器能形成人造黑洞,可吞噬整个地球,至少是欧洲面积那么大的区域。总之,这一天会很悲惨,结果搞得人心惶惶。虽然,人们想像不出这台机器真的能发生什么,但是,他们期望大型强子对撞机能像广告说得那样运作起来,再现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场景,让物理学家观察探究这些消失已久的时刻。  相似文献   

17.
观察与理论严格区分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假设以及经验主义赖以生存的核心论题,饱受诟病。波根(J.Bogen)和伍德沃德(J.Woodward)提出数据-现象-理论三元区分以代替传统的二元区分,突显出数据在科学中的作用。但是这一模式在数据理论负载、数据-现象推论有效性、现象与理论严格区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困难。以此本文力图给出数据(Data)、现象(Phenomena)和理论(Theory)的三角模型(D-P-T三角模型)的重新解释,认为三者之间呈现互相制约的动态关系,数据不仅为现象提供证据,也为证实待测理论提供证据;数据、现象与理论之间无法在根本上做出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18.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简称BEPCII)是我国"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是目前重大科学工程中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之一,总投资6.4亿元,工期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任务。工程于2004年初动工,2008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2009年5月对撞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亮度在束流能量1.89GeV能量下达3.21×1032cm-2s-1,达到设计指标,为改造前的30多倍,是此前该能区对撞机亮度世界纪录的4倍以上。BEPCII工程按进度、按指标、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并于2009年7月17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BEPCII是一台粲物理能区国际领先的对撞机和高性能的兼用同步辐射装置,它的建成成为国际同类装置建设的一个范例,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BEPCII试运行期间,北京谱仪III共采集到一亿多ψ(2S)和两亿多J/ψ事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样本,并已取得了初步的物理结果。BEPCII建成并投入运行,有望在今后多年里,不断取得重大物理成果,进一步保持和加强我国在粲物理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物理学领域在2013年取得不少影响力远远超出其物理学本身的进展。美国物理学会今年年初在其刊物《物理学》网站上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3年度最重要物理学进展。四夸克物质夸克一般为2个或3个成对,这是几乎所有的实验给出的结果。但在2013年夏季,中国的BESIII实验和日本的Belle实验分别报告称他们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实验中检测到了由4个夸克组成的神秘粒子。尽管对这种被称作Zc(3900)的粒子的性质还有其他可能的解释,但4夸克粒子真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9,(1):8-9
1988年10月16日,凝聚着中国几代高能物理学家梦想与心血,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宣告建造成功。这是中国高能物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成就时,称“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这项成果获得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