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我校抓总主持设计的Ⅱ型深潜器全艇重要系统、关键设备的陆上联调试验工作按联调试验大纲和联调试验细则的要求,于4月2日在我校圆满结束.Ⅱ型深潜器是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艘载人、缆控双功型、打捞、探测,作业小型深潜器.该艇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该艇是由我校作为技术责任单位进行研究设计,由船舶总公司431厂建造的,作为艇的使用单位船总750试验场参加了部分设计工作.艇内大部分关键系统设备均采用了我校国防“七五”预研的最新成果,如:综控、缆控、逆变电源、电力推进、水下电视、光纤传输等系统.  相似文献   

2.
“八五”前3年我校科研成果显著“八五”前3年我校共完成国家奖、部级以上奖51项,其中(国家奖9项)部二等以上奖16项,铁道部“八五”下达给我校的指标为国家奖5项(已完成180%)、部级以上奖70项(已完成72%),其中部二等以上奖7项(已完成228%...  相似文献   

3.
经过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努力,一九八三年我校十八项校级科研成果,于一九八四年元月十三日经校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十八项成果中有三项为申报铁道部部级成果、三项为申报北京市市级成果。这些成果对指导教学科研和生产,有一定推动作用,并具体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果。例如:已获铁道部三等奖的《电化铁道对机场无线通信、  相似文献   

4.
简讯     
“枪黑色氮钛膜技术成果”通过部级鉴定 由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光学系和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研制的“枪黑色氮钛膜技术”,于1991年12月9日通过了由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局主持的部级技术鉴定。 会上听取了课题研制工作汇报,并进行了现场参观,经审查和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5.
我院拖拉机教研室承担的机械电子工业部技术发展基金项目“拖拉机人机工程(降低耳旁噪声)”已通过部级鉴定。该课题对试验样机驾驶室内噪声源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研究,找出了主要噪声源,即由驾驶室不密封而引起的室外噪声大量渗入,以及由柴油机振动传递给驾驶室壁板而造成向  相似文献   

6.
张臻 《华东科技》2013,(6):73-75
本期科普大讲坛,特邀来自中船重工第七O二研究所,分别是"蛟龙"号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和海事任务的三位权威专家,以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为切入,介绍我国深海开发战略,普及载人深潜器最新科研成果,揭示深海奥秘,弘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海洋既是重要的战略空间,又蕴含了丰富的未知资源,探测开发深海资源,已经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途径之一。"蛟龙"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继承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深潜器,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深潜器。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7.
可调尾翼控制系统是一项提高赛车弯道操控性和直道极速能力的最新技术。文章在赛车尾翼基础上基于比赛工况确定尾翼攻角组合,根据尾翼运动行程实现执行机构设计;基于嵌入式技术,实现可调尾翼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通过车载传感器获取不同工况下车速及制动状态信息;通过控制器计算及逻辑判断,驱动舵机工作,使执行机构带动尾翼实现不同尾翼攻角,达到提升空气动力学性能、实现尾翼智能可调的目的。通过系统样机试验测试表明,根据给定工况的信号变化,系统样机能顺利实现3种尾翼攻角组合变换。FSAE赛车可调尾翼控制系统样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院三系杜泽、魏泗均、韩卫实等同志研制的 PST—1型水位调节器于7月31日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主持下,通过了部级样机鉴定。PST—1型水位调节器设计思想新颖、正确,工作处理的选择与结构设计合理,并具有自能源、耗能小、无机械摩擦、耐腐蚀等特点。该调节器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造水装置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过试用与考核,使用部队表示满意。其在国内船舶造水系统中占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家空白。我院三系杜泽、魏泗均、韩卫实等同志研制的 PST—1型水位调节器于7月31日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主持下,通过了部级样机鉴定。PST—1型水位调节器设计思想新颖、正确,工作处理的选择与结构设计合理,并具有自能源、耗能小、无机械摩擦、耐腐蚀等特点。该调节器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海军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解决了造水装置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过试用与考核,使用部队表示满意。其在国内船舶造水系统中占领先地位,填补了国家空白。(刘文彦)  相似文献   

9.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1):66-66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自治水下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相继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自治水下机器人——潜深1000m的“探索者”号原理样机和我国潜深最大的自治水下机器人——潜深6000m的“CR-01”和“CR-02”两型实用样机。该样机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并在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我校计算机科学工程系承担的“军事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和“军用决策支持系统”两项课题于1992年9月17日通过了部级鉴定。这两项课题都是国家七五兵器预研重点项目“军队自动化系统”的课题。军事专家系统开发工具MESBT是适用于战术C~3I领域的综合性专家系统构造工具,实现了多种知识表达方式并存以及混合使用,元知识与目标知识的分离多推理机制、灵活控制策略的黑板结构支持功能分布的多专家子系统协同工作,体现了新一代专家系  相似文献   

11.
我院科研人员完成的18项“七五”国防科研课题同时通过船舶总公司军工部主持的成果鉴定。由来自全国各地50余位各领域专家评审这批成果。于1991年11月6日,18项成果被专家们一致肯首同时正式问世。这成果是:雷达抗反辐射技术途径探讨和技术方案研究;密集电子环境信号分选;人机接口及新型计算机电源;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舰内通信系统语音光纤传输试验研究,舰船自适应有源接收天线阵;超高频频率合成技术研究;红外、激光、可光光导引系统物理场的辐射研究;潜艇蓄电池寿命快速鉴定技术;深潜器及水下  相似文献   

12.
伪随机信号相关仪(又称在线动态分析仪)是一种用于动态系统在线辨识和在线监控的专用电子测量仪器,于1974年至1978年研制成功BG—Ⅰ型于1978年9月通过部级鉴定,填补了国内“在线辨识仪器”的空白。随后,根据现场测试经验和理论分析,又进行了改型研究,于1981年研制出BG—Ⅱ型样机,到1983年底共试制了14台(交用户使用12台)。 BG—Ⅱ型伪随机信号相关仪与BG—Ⅰ型相比,有十项重大改进,使该仪器在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4—58—11—№11·25D型凿井风机是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于5月份通过了煤炭部级鉴定,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由我院、南方机械厂、兖州矿务局共同研制的“PNDZ—(?)型内注式炮采单体液压支柱”于五月通过了部级鉴定,初步定型,批量生产,逐步推广使用。三、由我院协作完成的“龙口矿区松软地层巷道支护与开采方法研究”项目,于二月由  相似文献   

14.
由我校材料系主持的“减水剂在铁路混凝土中节约水泥效果研究”,已于6月23至25日在我校召开的部级鉴定会议上通过鉴定。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这项科研成果面向生产、紧密结合铁路实际,通过外加剂的  相似文献   

15.
仿真与控制研究中心 仿真与控制研究中心是以部级重点实验室“水电站仿真实验室”为依托,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硕士点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背景的重点学科。其中,“水电站仿真实验室”始建于1995年4月,1996年9月被批准为国家电力工业部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00年元月通过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评估验收,成为国家电力公司(部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六年中,我院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计有“GZ乳化汽油静态混合器及其应用”、“低温炼锑新工艺”、“微机三遥调度系统”、“冷激式氨合成塔”、“烟叶发酵的模糊控制系统”、“MCTS-1微机控制集成电路检测系统”、“人才信息库”、“通用机械零件及减速器软件包”及“密相气力输送自动调节电磁阀的研究”等十项科研成果通过贵州省省级鉴定。  相似文献   

17.
院所角     
中国水稻研究所该所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遵循“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所方针,重视开发研究和宏观研究,同时承担全国、浙江省和国际合作科研任务,着重解决稻作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至今已累计承担各类多层次研究课题430个,育成并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水稻新品种(组合)39个,通过省、部级鉴定的技术成果9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各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项。其中有2项成果分获1997年和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榜首。成果推广面积累计达10亿多亩,占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3以…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息研究所完成的《中国石油文献库》,已于1991年12月14日在北京通过部级鉴定。《中国石油文献库》是国家科委全国科技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七五”计划安排的32个国  相似文献   

19.
“铁路线路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应用的研究”是我校土木建筑系遥感研究室张庆珩、王连子、李历新、孟杰勇、陈国洪等五位老师承担的。这项研究已于最近通过部级评审。这次评审会是铁道部科技局委托铁道部基建总局于1986年11月24日至28日在昆明召  相似文献   

20.
张臻 《华东科技》2013,(7):72-74
海洋既是重要的战略空间,又蕴含了丰富的未知资源,探测开发深海资源,已经成为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途径之一。"蛟龙"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继承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深潜器,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深潜器。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全球99.8%以上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