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建立一个广告语篇语料库,以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探究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衔接中运用的异同。结果表明:在英汉广告中,“it/its”和“它/它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它用作照应语的代词,“其”也是在汉语广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称代词;英文广告主要使用代词等替代手段来衔接上下文,而汉语广告则往往是通过重复使用原词来实现衔接。  相似文献   

2.
语篇衔接系统一般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英汉语篇的衔接系统有异有同,其中包括照应、省略、替代和连接在内的语法衔接差异较大。英汉语篇语法衔接手段的差异表明:英语看重语法,汉语善用词汇;英语重视形合,汉语注重意合;英语是主语语言,汉语是主题语言。语篇意识对提高翻译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等也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值得关注的省略现象是汉语的主语省略问题,这样的结构自然也成为汉译英中值得关注的现象。汉语的主语省略的英译问题既属于句法范畴,又属于语篇范畴,因为合理补充主语、重建英语句型既是英语句法的要求,又是用合乎译语规范的衔接手段复制原文衔接关系的语篇要求。本文就汉语主语省略的几种常见形式及其英译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试析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形合与意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有差异:英语多用“形合”,而汉语多用“意合”。这种差异往往体现在连接词的应用、省略的应用、替代的应用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篇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因此,在英译汉实践中,应遵照译入语(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原语的衔接手段进行再现、转换或省略。本文就衔接的概念及英汉语篇翻译的衔接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彭小燕 《科技信息》2008,(2):172-173
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英汉语篇中的语法衔接手段及词汇衔接手段进行了介绍并作了初步的分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词汇衔接方式,词汇复现表示出词汇在语篇中的语义逻辑关系,有助于语篇的连贯发展.文章运用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理论探讨了各种词汇复现手段的语篇功能,对比分析了词汇复现在英汉语篇中的异同;应用翻译学的等值理论,分析了词汇复现对于实现英汉语篇的等值翻译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英汉指示代词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海燕 《科技信息》2008,(5):237-237
在英汉代词系统中,指示代词在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英汉语指示代词的基本形式“this/that”与“这/那”在语法范畴和在语篇中的照应功能两方面进行了尝试性比较分析,并对其异同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比较了荚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及翻译中的转换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汉语篇互译的相关技巧.  相似文献   

10.
詹仁美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1):50-51,53
英汉语篇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因此,英译汉实践中,应遵照译入语(汉语)的表达习惯,对原语的衔接手段进行再现、转换或省略。本文就衔接的概念及英汉语篇翻译的衔接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英汉语篇衔接对比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普遍的层面,要深入到不同文体进行研究。通过对英汉论说文的广泛调查,发现英语论说文的显性衔接率为89%,汉语论说文的显性衔接率为79%。汉语论说文显性衔接率并不因汉语重意合而很低;英语论说文也像汉语论说文一样可以省略部分句际连接性词语。英汉论说文衔接机制的最大区别是汉语论说文显性衔接度的不平衡性,有的语篇很高,少数语篇很低;英语论说文各种语篇的显性衔接度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12.
李冰 《枣庄师专学报》2011,28(3):109-112
衔接是语篇分析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衔接在语篇特征和语篇分析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语法衔接手段之一的指示照应衔接手段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以韩礼德的衔接理论为模型,以《儒林外史》及其英译本为语料,对比英汉语中部分指示照应衔接手段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析英汉指示代词语篇照应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示照应在英汉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抽取指示照应中的一种——指示代词,并对其在英汉语篇中的照应功能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衔接理论创立之后,国内外学者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而得到不断修正和完善。语音衔接已成为衔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音复现是音、韵、律等语音形式的重复使用产生的一种语音现象,这种形式在语篇里同样具有衔接作用,但学界对其研究相对薄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汉语篇中语音复现的衔接功能进行考察,并结合实例探析英汉互译实践中这类语音形式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管慧慧 《科技信息》2010,(30):194-195
重复在汉语语篇中出现的频率远高于英语,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英语中有时也会使用重复,主要起强调作用。本文以4个汉语散文片段及其译文为例,从功能语篇分析角度探讨散文语篇汉译英中重复手段的转换问题,指出二者"重复"手段的异同和衔接链,并给出相应的转换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昀 《皖西学院学报》2008,24(1):131-133
省略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是英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而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英汉省略虽具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汉互译时,要通过保留、增删等手段在译文中实现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7.
中西美学观的主要差异是中国美学讲究“含蓄”,而西方美学崇尚“外显”。从语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来分析林语堂英译作品《浮生六记》中的隐性与显性现象,指出译者在汉英翻译实务中要重视言简意赅及衔接连贯手段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关键在于语篇,翻译的最终效果要通过译文的整个语篇反映出来。英汉语在语篇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探讨英汉语篇在衔接、连贯和语篇发展模式上的差异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在英汉互译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对语篇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提高翻译质量,实现翻译动机。  相似文献   

19.
省略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它是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对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从中可以看出,英汉语言中的省略现象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逻辑纯功能出发,对一篇英文散文“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及其3个中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英汉语篇在对整体深层次的语义关系把握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逻辑意义及其英汉语的体现形式上存在细微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句法结构差异引起的;此外,不同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及语言功底是造成英汉语逻辑纯理功能体现差异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