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指除军事院校之外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总体是好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个别大学生政治素质低劣;个别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欠缺;个别大学生走“偏才路线”;个别大学生不务正业;个别大学生轻视体能训练。大力宏扬抗大精神,从教育方式、管理模式、行为规范、组织纪律、领导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鑫 《科技资讯》2014,(28):231-231
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的志愿者活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所体现的志愿者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国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高校志愿者活动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最终实现大学生志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下,加强对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非常迫切和重要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民主、自由、人权为核心的西方“普世价值”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对当代大学生已然产生了不可小视的影响.调查“普世价值”思潮在大学生中传播的现状,分析受其影响的原因,探究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自觉抵制和消解“普世价值”思潮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精神保障。高校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精神旗帜的集中体现,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是同一的,并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精神基础和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6.
“胡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新疆部分,源于“建党精神”,融合了“南泥湾精神”和“抗大精神”的精髓,扎根新疆大地孕育发展,在新疆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思想稳定器”的作用。在党的二十大后的历史新阶段,继续弘扬“胡杨精神”,对于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促进“文化润疆”工程推进,提升“团结稳疆”精神动力,保证“长期建疆”的正确价值引领有着特殊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对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成为大学生的思想源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大学生的核心内容,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大学生的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是引领社会思潮的精神旗帜。当代大学生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古田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党军队核心价值观雏形的确立,为我军取得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古田会议决议中建构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方法对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是多种具有“正能量”精神的综合体:学习上的“钉子精神”,工作上的“螺丝钉精神”.处事上的“春天精神”。情操上的“傻子精神”,以及“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一滴水要融入大海”的团队精神等。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具有典型中国范儿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大学具有传播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流文化的时代任务。该文就当代大学倡导学习雷锋及其精神的时代意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和核心部分,是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其地位凸显,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新态势,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要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兴国之魂,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历史赋予的t任.本文对杭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实践威果进行分析,以此为鉴,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众化策略研究,阐述理念、方法、原则,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导的“543”要素模型.  相似文献   

12.
八一精神源于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八一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对激励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起着积极推动作用。新形势下弘扬八一精神,对促进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欧江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77-78,8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当前。“80后”大学生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现存在着误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基础。以集体教育为途径,引导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史学习教育十分重视。充分贯彻党史学习教育,是当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而党史学习同样在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大学生更加系统、科学地学习党的伟大精神,对大学生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其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深入探究红色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软实力的精髓,红色文化软实力为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依托。江西高校依托红色文化软实力在培育与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做了一些有效尝试和探索,其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弘扬“团风”精神促进大学生成才就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凯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12):119-120
长春大学是“团风”精神的发祥地,以“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核心内涵。伴随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为以“团风”教育为教育资源和载体,赋予其新的历史时期使命,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生长、成才及就业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以人文教育为核心,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高尚人格和做人的本领。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其理想目标就是培育具有自由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世纪新人,培养信息时代的智慧人。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涵盖了官民关系、人物关系以及“人本身”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其落脚点在于谋求大学生精神状态、精神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我们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昂扬的民族精神、基本的道德观念、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又具有健康的道德诉求的、心灵和谐发展的“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9.
世界观人人都有,它是人精神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中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世界观问题的根本反映。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构当代大学生科学世界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世界观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王彩虹  曾慧芳 《科技信息》2010,(23):I0069-I0069,I0166
大学生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国家的命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大学生而言,事关重要,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提高思修课程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