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控制权市场和公司治理的含义,分析了我国控制权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对完善我国控制权市场作用机制,促进公司治理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股权结构对公司外部治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作为外部治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公司治理的效果.控制权市场治理作用的发挥,主要以公司的控制权争夺为手段,直接体现为公司间接管活动的发生.从股权结构的角度入手,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现状,通过对公司间接管活动的分析,探讨了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对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作用的影响,并指出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就必须从股权结构入手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公司控制权是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文章从中国证券市场2001—2003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控制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为主要内容,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值表征公司治理的效果,将全部样本分为控制权高度集中与高度分散2个子样本组,揭示控制权差异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发现净资产收益率与控制权集中度负相关;控制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还与每股净资产正相关;控制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还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研究了公司治理中公司控制权内部分配模型,在理论上分析并得出了公司控制权在股东、经理和员工三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可能最优解.为解决现代公司治理中,由于“两权”分离后所造成的企业经理内部人控制、专有性人力资本承担了公司长期风险却没有或很少有控制权导致的投入不足等弊病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控制权为核心,可将公司制度的异化分为控制权向股东的偏离和控制权向管理层的偏离两种基本情况,前者的纠正主要依赖法律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调整和对公司独立人格的认定,后者的纠正则主要借助外部市场机制的压力.我国公司治理的根本在于市场机制、企业产权结构及公司法律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在上市公司治理设计中,通常可以通过有效的融资结构的设计,把债权的硬约束和股票的软约束结合起来,发挥两种控制方式的协同作用来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治理绩效的提高。文章从委托代理理论和控制权转移两个角度分析了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内在关系,从而得出对我国公司治理改进的建议和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股权分置时代一改一股独大的局面,控制权市场的并购更加活跃,要约收购成为主流并购模式,企业规模逐渐增大,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呈现出显性化的趋势。但后股权分置时代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中小股东法律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偏高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导致并购市场效率较低等。  相似文献   

8.
一、美国、德国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美国采用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只设股东大会和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司的一切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均需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和认可。股东大会选出董事会组成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实际拥有资产控制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一种外部市场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问题最近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内的研究重点。通过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从外部市场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与金融市场、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等外部市场的互动博弈关系,并对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及市场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西部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经理层激励方面的实际案例出发。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掌握公司控制权的主体、控制主体的动机和控制者所能够支配的资源三个方面,分析了对经理层激励机制和经理层人员产生机制的影响。并提出了变更公司主体,实现公司所有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统一,培育完善地方经理人市场。善用市场压力完善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唐建强 《科技信息》2009,(32):I0039-I0040
本文对公司治理理论的文献进行综述。公司治理是解决现代公司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它既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声誉市场及职业关注等外部控制系统,同时也包括激励合约设计、董事会、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债务融资等内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分析表明,1999年-2003年根据因子分析法得到绩效的综合得分的均值分别为:0.034415、-0.02191、0.011056、0.005200、-0.003820;均值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除2000年公司业绩与1999年相比有较大的下降外,其余各年与1999年的平均综合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没有使上市公司绩效得到明显改善.在目前情况下,加强公司监管是改善公司治理和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公司治理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难点。这篇文章对现有三种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和借鉴其共性和经验,并结合我国的体制、文化背景以及国有企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适合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发展的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企业产权改造过程中,由于“放权让权”的思维惯性的影响,往往偏重于解决所有权对于经营权的过多干预问题,而忽视了经营权对所有权的侵犯。以致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失衡,产生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即当并不拥有企业资产的内部人-经理等人员的利益与其外部投资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内部人利用所掌握的控制权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内部人控制”是公司治理结构失衡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公司机制发挥其应有的效率。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可以采取里外夹攻的战术。首先,应该从内部治理着手,通过发挥ESOP(职工股计划)的效用,使“内部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趋向一致。其次,必须加强外部控制。在尚处于转轨经济中的中国,应该选择发展资本市场和银行市场的共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上市公司控制股东凭借起控制权损害中小股东的淘空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其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中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在三种不同的安排下公司购并的决策过程,论证了混合购并绩效不佳的原因。建立经济学模型,说明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同安排对混合购并效率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叶敏 《河池师专学报》2012,(4):120-123,128
公司重整时期对公司事务的控制权从董事会向重整管理人转移,明确重整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和权责对正确适用相关法律规则具有积极意义。由于重整制度价值目标的多元性,管理人不是对债权人会议负责的机构,也不是债权人的利益代表,而应当是一个中立的机构。在债务人自行管理和管理人管理的不同情形下,重整管理人具有不同的角色和职权,但总体上管理人都应承担起信息披露义务、中立义务、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对违反义务者可参照董事责任进行追究。  相似文献   

18.
于军 《科技信息》2006,(11):207-208
我国资本市场上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关系,并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上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内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姚舜 《科技信息》2009,(16):322-323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所引发的公司治理为研究的起点,强调公司治理对股东、董事会和高管人员各自权、责、利及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的界定以及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解决,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之间天然的联系,并对高管人员的薪酬制定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公司控制权的存在,使控制股东可获得大于其股权比例的收益,转移、减少其相应的风险,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表决权是争夺控制权的基本工具,中小股东的表决权往往只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在控制权争夺中其表决权的作用不能充分实现,其利益容易受到损害。表决权信托通过对表决权的重新安排,为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